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古代税收的那些事儿

  近年来,社会上偷税漏税之风屡见不鲜,动辄查出涉及上亿元的税款偷逃,这种行为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层出不穷,可以说偷漏税的行为与纳税的行为历史一样悠久,那么古人是如何逃避税费的?封建政府面对偷逃税法的行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早在我国夏朝出现后,就有了纳税的相关记录,《夏书》中就涉及了“关石、和钧”以及“王府则有”等相关记载,这就说明当时国家为了保持府库的经常性收入和支出等需要,已经有用石、均等衡量器物征收税赋役的规定,由此推测,早在国家产生之时,纳税的义务就已经出现,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建立并不断完善财政制度,是社会不断向前以及国家繁荣兴盛的前提条件,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含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奠定了农业立国的基调,故而在历朝历代,农业税都是税收的大宗,此外还有人头税、盐铁税、商业税等等,它们与差役相配合一同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纳税体系。这里要特别提出,差役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可以用交钱来代替,也就是所谓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所以逃避差役也等同于偷税漏税。

  每当一个王朝发展到中后期,其前期所实行的税法制度漏洞越来越大,而人们在追求更多财富的冲动驱使下,偷瞒行为数不胜数,诺大的王朝收不上税以支撑国家的运营,便巧立名目设立各种苛捐杂税,包括但不限于过桥税 、农具税、牛皮钱等等,后晋末年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理在任期间横征暴敛,在离任之时,当地的百姓高兴地说道:“此人若去,可谓眼中拔钉,何快哉!”这话被赵在理听到后,大怒,请准留任一年,要州人每户纳“拔钉钱”一千文,当年竟然括钱一百万文之多。甚至到了南唐末年,连杨柳结絮、鹅生双蛋都要征税。当百姓苦不堪言的时候,起义的浪潮就必然如火如荼,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替。

  所以偷漏税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偷漏税之风一起,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古代国家是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在我国古代偷漏税主要是通过隐瞒土地的数目和人口来实现的,比如古代寺庙、僧人等特殊户籍一般是不需要纳税的,权贵们便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所属之人口放置在寺庙中,包括寺庙本身也会吸纳一些穷苦的百姓为寺院所属田地进行劳作。

  普通百姓没有权贵的本事,他们一般通过钻制度的漏洞来实现少缴税,例如,国家是按照每户来收税的,他们便选择不分家来减少交费,亦或者因为国家将户分为不同的等级来收税,他们就会以析产分户的方式,即降低自家的户等以实现逃生税的目的。

  元代还曾出现仿造税印的方式来偷漏税。公元1313年负责征收税目的官员上报主管部门称,他们抓到一位叫沈爱帖木儿的人,私自雕刻仿制税印,这种行为比偷税漏税更为严重,处罚自然也更严厉。

  因为偷漏税的行为层出不穷,历代王朝也为此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如汉代的“算缗告缗”,即国家征收算缗钱(主要向商人征收的重税),积极鼓励民众检举,若检举属实,则没被告者全部家产,全家流放,财产一半归于告者之手;宋代同样亦是将罚款一半奖励给举报者;明代朱元璋严厉打击贪污之风,发动的“郭桓案”“空印案”都涉及了经济领域,从中央的高级官员到地方的富豪乡绅均有涉及,入狱被杀者多达数万之人。且据《大明律.户律二.田宅》记载:偷税一亩至五亩的鞭刑四十,此后每亩加四十,最后还要再打100大板,最后名下的所有田产全部充公,并缴纳所有的欠税。可见偷漏税在古代可以称得上重罪了。

  自古以来,纳税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与经济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关系,故而国家应加强相关层面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偷漏税行为,还社会一个健康风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