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资讯

从农业到手工业细数西夏对北宋技术的吸收与发展

  党项族本为游牧民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中,农业并不占重要地位。自李继迁以后,西夏的疆域扩展到洪、宥、甘、凉、肃州,一些自汉唐以来就有农业传统的地区列入西夏治内,在掠夺战争中,西夏又收罗立不少北宋人,令其从事农业生产,西夏的农业逐渐发展起来了。

  在兴州、灵州、河西走廊以及与宋毗邻的缘边地区出现了许多农业区,农业生产在西夏的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西夏封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河西走廊,现在的敦煌,酒泉等地,从古始,因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西夏国建立后,占据这些重要的地方。从十世纪开始,西北地区因为多民族之间发生争端而经常爆发战争,因此,农业生产多次受到重创。但通过战争、贸易往来,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来到河西走廊地区,他们也带来了丰富的劳动技术,推动西夏农业的发展。

  大麦、稻子、青稞和药材这些农作物在这里生长较为迅速。但同中原发达的农业地区相比,西夏国境内便于种植庄稼的地方确实不多。另外,生产技术也落后于中原地区,这就使得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不高,更何况因为战时的频繁。老百姓的赋税更加沉重,如果在发生饥荒的时候,生活负担更加严峻,百姓甚至需要用野菜充饥。

  “其民春食鼓子蔓、醎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

  西夏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并不在优势。然而,西夏的农业区,自古以来就有农耕的传统,西夏的农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借鉴宋朝的农业技术发展起来的。“西羌风俗,耕稼之事,略与汉同”。生产工具与宋朝境内的汉族农民的农具基本一样,使用牛耕。因有黄河之利,水利开发更为充分,粮食产量较为可观。

  农产品确实是当地百姓赖以为生的重要物质保障,如果一个地方,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出现了庄稼欠收的现象,就需要朝廷统治者拨粮食进行救济,而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取代粮食救济。这就已经充分说明西夏百姓赖以生存的物质就是粮食。

  从这里就能看出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西夏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多民族的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随着西夏国土面积的不断扩大,随着他们人口逐渐增多,汉族人口和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到了先进的种地技术,农业的不断发展也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

  西夏政权最初成立的时候,绝大多数地区只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后来西夏的疆域不断拓展,特别像占领河西走廊等重要地区后,才推动了农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学习中原北宋人的先进农耕技术,加之农耕工具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镰刀、犁头等农具已经广泛使用。

  农业种植上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开垦荒地提供了可能性。另外西夏最高统治者也多重视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地饶五穀,尤异稻麦”,西夏也效仿北宋政府进行粮食储藏的办法,除了皇室设立专门的储粮机构外,许多地方也储粮十几万石,这对提升西夏王朝的农业实力有很大的帮助。

  西夏手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反过来也推动农牧业的发展,并推动了西夏社会文化的发展。

  西夏的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甚多。国家设有各类手工业生产机构,手工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这是西夏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标志。由西夏研究学者指出,西夏的手工业发展只是为了满足党项贵族非常奢侈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推动商贸业的发展。他们的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没有客观的,对手工业在经济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做出评价。

  手工业的发展与各领域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正因为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当中不断地提升生产力,才让手工业者在劳动实践当中技术不断提升。另外西夏为了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就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涉及国计民生的手工业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更是由官方控制。

  西夏手工业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的需求,第二才是满足皇家对生活极高水平的需求,普通民众虽然不需要过多的手工业产品,然而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还是不断推动相关手工业的发展。根据现在的文献记载来看,西夏重要的手工业包括印刷业、兵器制造和金属专业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雕版印刷业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推动了雕版印刷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西夏建立后,出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更好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西夏除了大量收购北宋的典籍外,自然需要学习先进的北宋雕版印书技术,进行本国雕印书籍。

  西夏人在效仿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西夏文字,对西夏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学习北宋的先进印刷经验,他们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大量来搜集北宋的经典文献,让学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后,用西夏和汉族两种文字进行刻印,西夏还专门设立刻制司来负责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雕版印刷业也是为了维护封建思想统治的需要,宣传了诸多佛教文化,其中乾祐年间,仁孝曾在大度民寺,诵佛念经。随着西夏王朝的不断发展,民间也刻印书籍、佛经。主要刻印文化普及读物和佛经,有西夏文本,也有汉文本。

  在技术上,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其中泥活字印刷品是现存最早的。促使普通百姓更为紧迫地学习先进的文化制度,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这也是雕版业迅速发展的原因。雕版刻印的书籍内容包括诗词、兵法,法律,艺术等方面。

  少数民族大多有习武的传统,党项民族也不例外。西夏国的成立就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进行领土扩张的。为了更好地维护西夏王朝统治,党项人对军事非常的重视,所以他们对兵器需求很大。

  在冷兵器时代,对武器的质量要求极高,西夏一直成立专门的官府机构对兵器打造进行统一的管理,在皇宫就设立了专门的锻造工厂进行兵器打造。同时在国内建立冶铁务;为“出铁制造兵器之处,其处距离麟、府州界黄河西约八十里地方”。西夏产铁,用来制造兵器和农具。

  元昊设铁冶务,为夏国“出铁制造兵器之处”。所产刀、剑、弓、铠甲,工艺精良,盛誉中外。因为西夏王朝对兵器制造的严格管理,使得装备非常的精良,甚至受到了北宋官员的重视。

  西夏军队发明的一种神臂弓的武器,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西夏人制造的夏人剑被当地人誉为天下第一剑的美誉,这种剑受到广泛的欢迎,就连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想方设法进行购买,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也经常将夏人剑随身携带。这些例子都是西夏技术先进的标志。

  其实西夏人对于兵器打造领域还是有诸多困难,首先是原料的极度匮乏,虽然茶山等地还有铁矿,但是产量不高严重地阻碍了兵器打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通过贸易方式向宋和辽国进行进口。众所周知,因为铁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物资,因此无论是辽国还是北宋都有严格的出口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西夏就需要多想北宋进行购买。

  毕竟辽国也是少数民族国家,自然对相关军工工业产品的原料出口有极其严格的控制。西夏经常派遣使臣向生活申请购买铁矿,如果两国关系友好时,这一请求会得到同意。如果两国处于交战期间,自然兵器资源属于禁用物资,这就使得西夏经常需要在民间大量收购铁矿进行兵器生产。

  正因为党项民族有习武的传统,他们就能够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武器装备的打造,他们研制的弓、马鞍、攻城用的云梯等技术都非常先进,这也极大的推动了西夏军队力量的发展。

  西夏的金属等工艺品的制造颇具水平。中央仿宋制设有文思院,主管金银犀玉等高级用品的生产制造,主要供给上层统治者消费。虽然李元昊建国后一直要求党项统治者保持传统的民族本色,然而这都阻挡不了西夏统治者追求奢侈享乐生活,但客观上就推动了金属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

  所以他们对于获得一切工艺技术总是非常关心的。这就使得他们对有工艺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极大,在与北宋的战争较量当中,抓获俘虏后,如果发现一些士兵有特殊的工艺技术或其他特长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待遇。另宋人苏舜钦在所作的《庆州败》诗中:“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就指明了这一事实。官府还通过招募能工巧匠的方式来提升金属工艺水平的发展。

  官方对这些人进行集中管理。元昊那时候就专门设立文思院,让这些匠人们负责皇宫日常用品和典礼上所需要的工艺品,因为皇家工厂技术先进,体现了西夏金属工艺技术的代表。另外,西夏王朝为了提升皇家用品的质量,也希望北宋派遣优秀的工匠艺人进行工作指导。

  这充分说明西夏国成立百年以后,通过文思院机构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这就使得金属手工业相关部门不断增加,分工的精细化就是制作水平提升的重大标志。而现在通过挖掘西夏帝王陵墓出土的许多金属工艺品更能看出,西夏手工业者技术的先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