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张謇—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下海”状元

  在中国百年近代史中,除了舍生忘死和外国列强作斗争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外,还有兴办民族工业、对抗列强经济入侵的实业家们。他们同样是民族英雄,所做的事情同样值得后世敬仰,张謇先生就属于后者。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张謇选择了实业,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张謇一生,心系家国,知难而进,虽迭遭挫折,但报国之心从未有丝毫减少。

  江苏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一所灵秀的江南园林式建筑,是张謇纪念馆,园内上千件珍贵图片和物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张謇先生艰苦创业、实业救国的一生。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他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曾说过: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公元1853年,张謇出生在江苏长乐镇的状元家庭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张謇从小就在读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别的孩子还在玩闹的时候,他就已经能熟背《千字文》;在私塾的学习生活中,他能完整地背出《百家姓》、《论语》等各家典籍,是公认的未来状元。

  这样的一个天才,命运却和他开了玩笑:前三次会试,因为考官闹乌龙,误把他的卷子误认成了别人的,导致张謇三次名落孙山,让张謇不再想涉足仕途。他父亲鼓励张謇去参加会试,在好友翁同酥的帮助下,张謇终于在41岁成功中状元。

  在甲午战争后,张謇看到了中国和列强之间的悬殊差距,意识到了实业救国是当前挽救民族危亡最好的出路。在多次权衡下,他毅然放弃了自己30多年的仕途,决定开办工厂;此时张之洞向朝廷请示在苏州开设纱厂,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张之洞委派张謇在苏州开设大生纱厂。

  和其他的洋务派官僚的“单纯学习器具的制造”的主张不同,张謇更加重视工厂能够采用新工业体系,发展先进的新技术来进行生产。因此,大生纱厂在他的经营下,赚得盆满钵满,大涨了民族工业的志气。

  张謇清楚的认识到,想要发展工商业,必须要培养相关的人才。他又开办了学堂,引进西方的教育体制。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和马相伯创办的“复旦公学”,就是如今的复旦大学的前身。这为他以后生意格局做大打下了基础。

  后,张謇开始向各个方面涉猎:学校、水利项目、电话公司、日用品;连在当时根本不敢想的气象台,他都有涉猎。如果说前两个是先前打下的基础的话,那么最后一个则是证明了张謇有着巨大的勇气和信心。

  张謇兴实业有起落,但是办教育、开慈善,影响巨大,锻铸了永久的辉煌。这也正是今日之中国的企业家更需具备“张謇式”社会企业家精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