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功不可没的冶金工业部

  冶金工业部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是主管全国冶金工业的职能机构。她成立于1956年5月,撤销于1998年3月,在位42年。在这42年里,经历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冶金工业部对于新中国现代冶金工业的崛起,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迹。

  冶金工业部是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和新中国重工业部的有关机构演变而来的。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简称东北工业部,1945年成立于哈尔滨,东北全境解放后于1949年初由哈尔滨迁至沈阳,坐落在沈阳市和平区马路湾街心广场西侧一幢三层楼房内。当时的东北工业部,统一管理东北地区的轻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是东北人民政府主管工业的部门。首任部长是王首道,后为陈郁,副部长为邵式平。1949年五、六月间,因陈郁将调走,任命王鹤寿为第二部长,做为接替陈郁的备份。陈郁调走后,王鹤寿任部长,吕东、安志文、乐少华任副部长,夏耘任秘书长。东北工业部直属的企业有鞍山钢铁公司、本溪煤铁公司和抚顺矿务局,集中管理的工业局有有色局、化工局、建材局、机械局、电工局、轻工局、纺织局、电业总局、煤矿局和兵工局,后来还成立了一个石油局。东北工业部内设机构有计划处、经理处、基建处、设计处、人事处、行政处、卫生处、专家办公室、部长办公室等。由于东北经济建设的需要,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的组织机构相当庞大,业务范围也很广,包括计划、生产、技术、安全和统计等方方面面。处长先为柴树藩,后为袁宝华,副处长有余建亭、赵岚、王之玺。在计划处内设有冶金室、煤矿技术室、机电土建室、化工轻工室、综合计划室、资料室、秘书室、工程师室。冶金室负责钢铁、有色金属、金矿等各项业务计划的制订、审查、检查及调查统计等事宜,主任为肖伟明。笔者以为,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冶金室,堪称冶金工业部的原始雏形。1952年9月,为适应全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决定撤销东北工业部。东北工业部的大部分干部随王鹤寿、吕东同志调到北京,参与新中国重工业部的续建工作。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八条规定于1949年9月设置重工业部,11月1日重工业部正式成立。从1949年11月到1954年9月,陈云、何长工(代)、李富春、王鹤寿先后任部长,副部长先后有刘鼎、何长工、吕东、赖际发等。重工业部主要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船舶、兵器、航空工业、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其内部机构设置有办公厅、计划司、经理司、人事司、会计司、检查室、钢铁工业局、有色金属工业局、机器工业局、船舶工业局、航空工业局、化学工业局、兵工总局。钢铁工业局局长为刘彬、副局长有袁宝华、陆达等;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为高扬文,副局长有李华等。笔者以为,重工业部内的钢铁工业局和有色金属工业局,可以称为冶金工业部的前身。1952年8月7日,从重工业部内分设出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主管国防工业),重工业部原来所辖的机器工业局、船舶工业局、航空工业局和兵工总局相应撤销,前三局归一机部接管,兵工总局归二机部接管,重工业部属下就只有钢铁工业局、有色金属工业局、化学工业局、建筑材料工业局了。1954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宣告结束,并按照《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相继开展了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接替的相关工作。

  1956年5月12日,第一届全国会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重工业部,组建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材工业部。任命王鹤寿为冶金工业部部长,吕东、夏耘为副部长,6月12日,冶金工业部正式运作。部内设有监察局、机关党委、研究室、干部司、办公厅、行政司、计划司、技术司、对外联络司、机械动力司、工业教育司、安全技术监察局、竞赛办公室、冶金报社、中国金属学会等机构。后坐落在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到1998年3月10日,全国九届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冶金工业部,冶金工业部运作了42年。

  冶金工业部是个大部,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包括冶金业、冶金工业以及对全国冶金工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业务。

  冶金:是指从金属矿物中获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过程,分为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两大类。化学冶金也称提取冶金,是通过化学反应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过程,包括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冶炼过程的“火法冶金法”、在液态溶液中进行提取过程的“湿化冶金法”和用电解反应从金属熔盐的熔体或溶液中析出金属的“电化冶金法”。物理冶金也称为力学冶金,是通过成型、加工、制备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的冶金方法,包括金属铸造,制粉、压制成型及烧结的粉末冶金和对金属进行压、拔、轧、锻等的塑性加工等。冶金的产品是金属,金属是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光泽和延展、导电、导热等性质,除汞以外在常温下都是固体的单质或化合物。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只有金、银、铂、铋以单质的游离态存在。在已确认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有90多种。铁、铬、锰及这三种元素的合金称为黑色金属,一般主要指铁及其合金如生铁、钢、铁合金等。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色金属。1958年我国将64种金属列为有色金属,其中又有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之分。这64种有色金属是: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其中金、银、铜、汞、铅、镉等为重金属;铝、镁、钙、钛、钾、锶、钡等为轻金属;金、银、铂、钌、铑、钯、锇、铱为贵金属;锂、铍、钛、钒、锗、铌、钼、铯、镧、钨、镭等为稀有金属。用各种不同的冶金方法,冶炼提取各种不同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业务,都在冶金工业部的主管业务范围之内。

  冶金工业:是指勘探、开采、精选、烧结金属矿石,并对其进行冶炼、提取、加工成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工业行业,一般分为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由于黄金在国民经济的特殊地位,国家把黄金生产从有色金属工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黄金工业。黑色冶金工业是勘探、采掘、处理铁、铬、锰矿石和冶炼、成型、加工各类黑色金属材料,主要是生产生铁、铸铁、钢、铬铁、锰铁等铁合金金属材料的工业部门。完整的黑色冶金工业体系包括探矿、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焦化、耐火材料、铁合金、碳素制品等工艺环节,以及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设备修造、科学研究、冶金教育等门类。有色冶金工业则是勘探、开采、处理64种有色金属矿石和冶炼加工各类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生产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汞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工业部门。完整的有色冶金工业体系包括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有色金属,从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到大专院校,从采矿、选矿、冶炼到合金加工等环节和门类。黄金工业体系也包括金矿勘探、金矿开采、金矿精选、黄金冶炼、黄金提纯、金品加工等工艺环节。建设、运作和管理黑色金属工业体系、有色金属工业体系、黄金工业体系,生产、加工各类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黄金制品,是冶金工业部从事和主管的主要业务。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冶金工业部对全国冶金工业的管理业务,发生了三大转变和一大变化。三大转变是由直属直供的部门管理为主向行业管理为主转变;由管理微观经济活动为主向宏观调控为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指标管理为主向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一大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有色金属工业从冶金工业部分离出去,成立独立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之后,冶金工业部就成为只主管黑色金属工业并归口管理黄金工业的政府部门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冶金工业部对国营和公私合营冶金企业下达12项指令性计划,实行直接计划管理。包括下达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新种类产品试制、主要的技术经济定格、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职工总数、年底职工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利润的指令性指标。企业所需主要生产资料,由冶金工业部按计划供应,产品由物资或商业部门调拨或收购。冶金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完成冶金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工业经济管理,实行统一领导、行业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冶金工业部只管冶金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号称十大钢),而对其他重点企业实行部和地方双重领导。实行双重领导的企业,计划内主要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统一由冶金部直接供应,产品由国家或冶金部统一分配。到了1988年冶金工业部实行机构改革,冶金部开始对全国冶金工业实行行业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其主要职责有研究制定冶金工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拟定冶金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冶金工业生产计划、编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计划、制定冶金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冶金工业技术经济政策、研究指导冶金工业体制改革、归口管理国家黄金管理局等18项。最后,冶金工业部的管理业务,就在深化改革中逐步被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作用所取代了。

  由于冶金工业生产的是基础金属原材料,而基础金属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国务院工业经济管理部门里物质资料生产行业中基础金属原材料生产建设主管机构的冶金工业部,在国家机关中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冶金工业部作为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在国务院机构中有着重要地位。国务院下属机构中,经济管理机构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所属机构中,经济管理部门有15个,占机构总数的47%。1954年政务院改为国务院,所属部、委、局中,直接管理经济工作的部门,超过机构总数的55%。1982年国务院机构总数由96个减为62个,其中主管经济的部门由66个减为47个,仍占机构总数的70%以上。

  冶金工业部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建设管理部门,在国务院工业经济管理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到1984年国务院所属主管经济的各部、委、直属局,加上全国大公司、研究中心共有69个。其中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9个,占13%;财政、金融、劳动、物价管理和监督机构13个,占19%;而物质资料生产建设管理部门就有23个,占33%。

  冶金工业部作为基础金属原材料特别是钢铁材料生产、建设管理部门,在国家物质资料生产、建设部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以后,钢铁材料就成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成为现代工业和信息文明的重要基础。冶金工业属于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线,长期存在着钢铁和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尖锐矛盾,加速冶金工业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一项坚定不移的重大决策。冶金工业流程长、投资多、消耗高、建设周期长、内外部条件平衡协调工作量大,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任务重,在国民经济生产、建设中举足轻重。因此,冶金工业的发展、冶金工业部的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主席曾经亲自听取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的工作汇报,并发出过“工业以钢为纲”的号召。周恩来总理曾于1959年10月15日亲临包钢现场,为一号高炉投产剪彩,还亲笔题写“冶金报”报头。同志曾于1965年12月1日在攀枝花为攀钢工业区建设方案拍板定案,并在1979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坚定地指出:“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陈云同志在1979年4月开始抓宝钢还上不上的问题,提出“宝钢是四化中第一个大项目”,“要坚决干,干到底”,“一定要做出榜样来”等等。

  在冶金工业部在位的42年里,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习总曾经指出:“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新中国冶金工业发展的历史事实,是习总上述论断最充分、典型的证据。冶金工业部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都为新中国现代冶金工业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笔者以为,从总体上讲,冶金工业部在42年里做出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切实认真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建立、调整、改革冶金工业的生产关系,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建设、改造、革新冶金工业的生产力,从旧中国近代落后冶金技术装备转变为新中国现代先进冶金技术装备,形成了宏大而完整的冶金工业工艺和门类结构体系,竭力推进了新中国现代冶金工业的崛起;1949~1998年,累计产钢168872万吨,平均年产钢3446万吨,使中国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冶金生产国跃居为世界第一的钢铁和十大常用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行将成为世界钢铁强国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有三大历史功绩。

  第一大历史功绩是从1949~1978年,在坎坷曲折的探索历程中,建立和运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展了三次大规模基本建设,初步建立起结构完整、门类齐全的冶金工业体系,为新中国现代冶金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9~1978年的30年内,冶金工业部(1949~1956年为重工业部的钢铁、有色金属(含黄金业务)工业局)在全国冶金行业建立、运行了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实物周转为中心、以行政手段为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对克服这种体制的弊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重工业部开展苏联援建8大钢铁项目、13项有色金属项目的第一次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三大五中十八小和三线建设的第二、第三次大规模基本建设,初步建成了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和黄金在内的结构比较完整、行业比较齐全,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具有3500万吨钢、100多万吨有色金属、20多吨黄金产能的冶金工业体系。虽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但仍然出现了1953~1957年和1961~1965年的两个黄金发展期,钢产量由1949年15.8万吨增加到1978年到3178万吨;十种常用有色金属由1949年的1.33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99.6万吨;黄金由1949年的4.07吨增加到1978年的19.67吨。为新中国现代冶金工业崛起打下了开创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大历史功绩是从1978~1992年,在不断探索和实施的改革开放中,有效推进了冶金工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变;在新建宝钢和天津无缝钢管厂的同时,大力实施和推进了三个阶段对现有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使钢铁工业步入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1982年有色金属工业从冶金工业部分离出去之后,冶金工业部主要管理钢铁工业和归口管理黄金工业。从1978年以后,冶金工业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对国有国营钢铁企业,先后实施了放权让利、拨改贷、价格双轨制、多种形式承包经营制以及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使国有国营钢铁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主体,使市场能够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钢铁工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确立和实行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种技术、两种人才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国际资源和市场的大力支撑。这一时期,冶金部在主持建设宝钢和天津无缝钢管两个新厂的同时,先后开展了现有钢铁企业挖潜、改革、配套、扩建,解决数量、品种、质量三个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上钢铁工业现代化水平等四个新台阶的三个阶段大规模技术改造,使钢铁工业从“三起三落”转变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1978年到1992年全国钢产量由3178万吨增加到8093万吨,年均增钢345万吨。1983年突破4000万吨,1986年突破5000万吨,1989年突破6000万吨,1991年突破7000万吨,1992年达到8093万吨。初步缓解了钢铁产品长期短缺的尖锐矛盾,尽力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黄金产量由1978年的19.6吨增加到1992年的84吨。

  第三大功绩是从1992年~1998年,在全行业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实施了钢铁工业由数量增长向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变,大力开展了产品结构、工艺装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使中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连续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1992年以后,冶金工业部在十四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全行业深化改革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大力指导企业适应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总结、推广了武钢、宝钢、邯钢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经验。适时作出了钢铁工业由长期数量增长向结构调整转变的重大正确决策,先后开展了产品结构、工艺装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三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板管比由1992年的37.4%提高到1999年的38.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由“八五”末的10%提高到“九五”末的30%;产业集中度也有明显提高,出现了年产钢超千万吨的大企业。同时加强了企业管理,把传统企业管理逐步推进到现代化企业管理。钢产量在1996年突破1亿吨大关之后,1998年达到11459万吨,在世界产钢国中,由1949年第26位发展成为1996年后的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国内钢铁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发展到供求基本平衡进而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开始实行总量控制。

  42年来,冶金工业部的这些历史功绩,归根结底是冶金战线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在40多年里,有着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有着许多不屈不挠的战斗经历,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也有着许多艰苦卓绝的创业艰辛。这些历史经历,既是成百数千万冶金人的骄傲,也是一份富有教益和启迪的历史教材。42年来,冶金工业部有没有失误?也有!比如长期重视钢的吨位扩张,相对忽视钢铁工业的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的行业发展战略片面性;长期地偏向于“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趋同的企业发展方向,相对忽视了集团化、专业化、优势化的企业发展战略片面性;相当一段时间内技术创新新观念不是很强,或者固守苏联的保守技术路线,或者抱持“适用、经济、可靠”的保险技术方针,因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等。但这些都不是主流,只是支流,是发展、前进中的问题。

  冶金工业部的领导成员主要包括部党组、党组和党组成员;部长、副部长和总工程师。一般党组由部长兼任,由一位副部长兼任,党组成员由其余副部长兼任,一度曾把钢铁司司长、有色司司长任为党组成员。部长一般为一正四副,但在文化大结束后不久,冶金部曾经任命了二十一位副部长;总工程师则时而在位,时而缺位。42年来,冶金工业部先后共计有七任部长和46位副部长。

  吕 东(1915~2002):在位于1964年9月~1966年,1966年遭“”,直至1973年。

  决策,就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对某一项行动的选择和决定。“决策”一说,虽然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美国首先出现,但决策活动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决策活动,人类离开决策是不可思议的。冶金工业是人们从自然界矿物中提取、加工金属材料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作为主管中国冶金工业职能部门的冶金工业部,无论对冶金工业实行直属直供管理、还是行业统筹管理,都离不开对各类行动选择、决定的决策。

  冶金工业部决策的总体依据,一是党和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冶金工业发展必要和可能的实际情况。冶金工业部第五任党组、部长李东冶同志曾经说过:“什么是冶金部的领导?冶金部的领导就是把中央的精神和冶金工业的实际结合起来,作出正确决策,以推动冶金工业的发展。”冶金工业部决策的具体依据,一是经验,即经验决策;二是科学,即科学决策。经验决策作为一种传统的决策方式,虽然有它的可用性,但也有其局限性。科学决策作为一种现代决策方式,尽管采用完整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提出的备选决策方案,最终还是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的主要领导来拍板定案。因此,笔者以为,冶金工业部的决策,既不是完全的经验决策,也不是彻底的科学决策,而是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结合。

  冶金工业部在部级、司局级、处级三个层次中,主要有三种决策形式:一是会议决策,也即集体决策、群体决策。部级的决策会议有:党组会和党组扩大会议,主要是对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建设工程和重要等作出决定性决策;部务会议和部务扩大会议,主要是对党组作出的决议、决定做出贯彻执行性的部署性决策;部长办公会和副部长办公会,主要对各自分管的业务做出实施性的决策。二是文件决策,这既有个体决策,也有群体决策。冶金企业、地方冶金厅局、部机关司局,就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重要议题,向部党组、部长、副部长提交书面请示或报告,请部领导作出决策性批示。有关部领导既可单独批示可办、缓办或不办的决策意见,也可以在自己批出意见的同时,批请其他多位部领导提出意见或圈阅。三是口头决策,主要是个人决策。企业、地方厅局、机关司局负责人就某一议题在向领导做口头汇报时,部领导作出的口头决策;或者部领导到企业或地方厅局视察、考察时对企业、地方冶金发展作出的口头决策等。

  冶金工业部决策的程序大致有以下环节:一是提出决策项目,明确决策目标,即决什么策,决些什么策。如要不要在某市建一个大的钢铁厂,是建铁厂还是建钢厂,建多大的钢厂,钢厂建在某市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建成等等,这是个多目标决策项目。二是由项目主管司局或专业智囊参谋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拟出多种可行的备选方案。如对要在沿海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的厂址,就拟出了北伦、石臼、王滩、连云港、齐鲁、北海、湛江、珠海等九个备选厂址供选择。三是从多种备选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即定案决策。任何备选方案都会有利有弊,但有利弊大小、多少之分,这就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的主要领导,从中选出利最大、弊最小的方案,从而做出最后的拍板定案。比如沿海大钢厂最终定在湛江建设。四是决策的实施。需要决定由哪个部门负责实施或由哪些部门联合负责实施。五是跟踪反馈决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六是对决策或坚持、或取消、或补充、或修正。

  冶金工业部在位的42年里在发展钢铁工业生产力方面,作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但有三项重要决策对于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崛起,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项是1957年前后,以王鹤寿、吕东为首的部党组,依据主席《论十大关系》的精神,结合钢铁产品严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建设“三大(鞍钢、武钢、宝钢)五中(太钢、石景山钢铁厂、重庆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厂、湘潭钢铁厂)十八小(由地方筹建十八个中小钢铁厂)两准备(准备建设西北钢厂酒钢、西南钢厂攀钢)”的战略决策。这个重要决策,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中国实际,得到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赞扬。这一正确决策,经过多年的贯彻实施,除个别内容有所变动外,多数都陆续得到落实,从而为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项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李东冶为首的部党组,依据国务院领导关于钢铁工业发展不能走老路,要通过企业革新、改造,提高产量、质量、节约能源的指示精神,结合钢铁行业在新建宝钢后资金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作出了钢铁工业的发展,要走现有钢铁企业挖潜、改造、配套、扩建路子的战略决策。这一重要决策,既符合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又切合钢铁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是项十分正确的决策,被国务院在全国公交系统推广。这一正确决策,经以戚元靖同志为首的部党组在“七五”以至“八五”初期的继续实施,使中国钢铁工业步入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第三项是上世纪90年代中,以刘淇同志为首的部党组,依据党的十四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结合钢铁工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尖锐的实际情况,作出了“钢铁工业要从规模扩大向结构调整转变,把结构优化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中心环节,主要优化产品结构、工艺技术结构,同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决策。这一正确决策的全面实施与推进,使钢铁工业在产品品种质量明显优化,工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的前提下,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连年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部机关的内设机构,是冶金工业部实施全行业人、财、物、建、产、供、销等全方位管理的业务单位。在冶金工业部在位的42年内,包括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中、在文化大中,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先后经历了7次机构调整、折腾和改革。

  第一次是1958年的机构调整撤销归口管理的钢铁工业管理局和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实行部局合并。撤销原部属监察局、技术司、机械动力司、竞赛办公室。保留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人事司、工业教育司、行政司、冶金报社、安全技术监督司、机关党委。新设地方工业司、地质矿山司、钢铁生产技术司、有色生产技术司、基本建设司、计划司、设备司、供销局、财务司。60年代后,又先后增设了供应局、运输局、安全局、科技办公室、中监组、基建办公室、生产综合局、援外办公室、保卫局、部等机构。

  第二次是文化大中的大折腾1967年1月16日,冶金工业部被部机关和北京钢铁学院群众组织冲击夺权,部机关工作陷于瘫痪。组织成立抓促生产指挥部,全部接管冶金部工作。1967年2月指挥部成立群众监督业务小组,监督部机关的各项业务工作。

  1967年10月4日,国务院任命朱互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冶金工业部军事代表,郭俊生为副军事代表,军事代表主持冶金工业部工作,冶金工业部部长吕东接受群众批判。1968年4月,冶金部组成生产、清队、大批判三个班子。1968年11月,冶金工业部军事代表组决定成立“冶金工业部抓促生产业务工作班子,部机关留180人承担日常工作。将部主要领导干部和大批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原司局为单位组成班、排、连、营建制,并从1969年一季度开始陆续下放到冶金部云南草坝五七干校从事农业劳动。

  1969年3月13日,冶金工业部军代表决定,改变冶金工业部的管理体制:在军代表领导下设政工组、办事组、生产组三个机构。从3月14日起新机构正式对外办公,原有业务司局一律停止对外联系。1969年5月12日,冶金工业部军事代表决定:冶金报停办,撤销冶金报社机构设置,撤销冶金报编辑部设立在各企业、各冶金厅、局的记者站和专职、兼职记者。冶金报社编辑人员下放云南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1970年6月22日,冶金工业部委会成立,中央任命陈绍昆为冶金工业部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朱互宁、杨为群为副主任、副组长,杨殿奎、郭俊生、林泽生、张振江为副主任、核心小组成员。冶金部机关设13个组、室,即政工组、办事组、生产组、军工办公室、计划组、地质组、钢铁组、有色组、基建组、机动组、后勤组、科研组、外事组。

  第三次是1973年的恢复司局建制1973年1月1日,冶金工业部革委会决定撤销1969年3月设立的军代表领导下的政工组、办事组、生产组等,恢复司、厅、局建制,设16个司、厅、局:分别是部(内含干部司和机关党委)、办公厅、计划司、地质司、矿山司、钢铁司、有色金属司、基本建设局、机动局、供应运输局、金属产品分配局、财务劳资司、科技司、外事司、军工办、华北试点办公室。随后又陆续增设了基建工程兵办公室、黄金管理局、物资局、地方中小办公室、环保办、中国金属学会、组、企业管理办公室等机构。此外1979年9月国务院批准冶金工业部成立冶金经济研究所,1979年10月14日国务院批准冶金工业部成立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1982年7月26日,国务院同意冶金部成立中国冶金建设总公司。

  第四次是1982年的机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在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情况下进行的,冶金工业的管理职能没有大的变动,仍然是直属直供的部门管理,主要是精简机构,减少编制。198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冶金部代管,钢铁有色分家。1982年10月29日,国务院批准冶金工业部机构改革方案,设18个业务司局,加上机关党委和纪检组,共设20个司局级单位,行政编制由1200人缩至886人。1982年11月11日,冶金工业部决定撤销中小办、企管办、环保办、能源办,合并物资局与供应局为物供局,新设安全环保司、老干部局。将原有24个司局单位、一个处级单位减为20个司局级单位。分别是:办公厅、政策研究室、计划司、钢铁生产技术司、矿山生产技术司、机械动力司、基本建设局、地质局、军工办、科学技术司、安全环保司、物资供应运输局、财务司、干部司、老干部局、教育司、外事司、劳动工资司、机关党委、纪检组。

  随后,又先后于1984年8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冶金工业部审计室,行政编制10人,1988年改为国家审计署驻冶金工业部审计局,实行国家审计署和冶金工业部双层领导,以国家审计署为主;1984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冶金工业部企业管理局;1986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钢铁投资总公司;1988年12月24日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中国冶金炉料总公司。

  第五次是1988年的机构改革冶金工业部这次机构改革,是要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机构,精简人员。其职能,要进一步由直属直供的部门管理为主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由管理微观经济活动为主向宏观调控转变;由指令性计划指标管理为主向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其主要职责是对全国冶金工业实行行业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其机构设置为部机关设十五个厅、司和机关党委。其行政编制由886人减少到630人(包括工勤人员)。

  十五个厅、司单位分别是:办公厅,设10个处室,93人;计划司,设8个处室,49人;建设司,设8个处室,50人;生产司,设8个处室,50人;矿山司,设7个处室,33人;机械动力司,设5个处室,25人;质量标准司,设5个处室,24人;科学技术司,设10个处室,58人;政策法规司,设5个处室,22人;体制改革司,设4个处室,19人;安全环保司,设6个处室,25人;经济调节司,设6个处室,28人;外事司,设3个处室,20人;教育司,设5个处室,20人;人事司,设11个处室,51人。机关党委(含纪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党的工作和思想工作。老干部局、监察局、审计局及机关服务局的机构编制按国家统一规定办。

  第六次是1993年的机构改革1993年下半年,冶金工业部又一次进行了以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为主要目标的机构改革。冶金工业部的职能转变为规划、协调、监督、调节;机构设置由原来18个司局精减为11个职能司局和机关党委;人员编制由630人减为330人。

  11个职能司局分别是办公厅、发展规划司、建设协调司、生产协调司、质量监督司、科学技术司、体改法规司、经济调节司、人事教育司、外事司、黄金管理局、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审计局等派驻机构和后勤、老干部服务机构及编制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第七次是1998年的机构改革为了适应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1998年3月10日召开的九届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撤销冶金工业部,成立由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是个过渡性机构,主要职能是实施冶金工业的行业管理,设五个司室,定员80人。包括办公室、行业管理司、规划发展司、体改法规司、人事司。原冶金工业部所办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与国家冶金工业局脱钩,实行政企分开。1999年1月2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式成立。

  冶金工业部撤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到2001年国家机关又进行了一次机构改革。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内贸易局、冶金工业局等9个国家局全部撤销,其有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的相关司局,隶属这九个国家局的七、八百位政府职员,向经贸委、监事会、行业协会等分流。2001年2月18日国家冶金局正式撤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式启动运行。国家经贸委则按新的机构和职能运转。原9个国家局联系和管理的近300家行业协会,实行分行业、分层次管理,国家经贸委直接联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内的10个综合性行业协会。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战略、行业规划直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综合性行业协会管理,同时授予他们分别管理其他200多个协会,还委托他们分别管理原国家局管理的信息中心、规划院和其他一些事业单位。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设立商务部。根据十届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的规定,设立国资委,管理原工业部门的国企、央企,并把部分政府职能划归国资委。行业管理职能下放到钢铁工业协会,由钢铁工业协会管理原冶金工业(部)局等所属协会和代管的部分事业单位。原冶金工业部的一些行政职能划归2008年3月新设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最终原冶金工业部的职能分散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彻底完成了历史任务。

  天津中重 瑞庾阀门 伟诚万向 星和众工 无锡东晨 格鲁克传感器 斯普瑞喷雾 科赫工业 壳牌 卓钢链 恒源工业炉 南京科润 禾旺电气 莱特流体 西马克 达涅利 普锐特 安德里茨 南高齿 泰尔重工 KOCKS 炼铁 炼钢 电炉 转炉 连铸 加热炉 铸轧 无头轧制 ESP CASTRIP 热轧 热连轧 炉卷轧机 精轧 冷轧 冷连轧 轧辊 轴承 乳化液 氧化铁皮 热处理 退火 镀锌 彩涂 卷取 平整 矫直 中厚板 宽带钢 窄带钢 型钢 H型钢 钢板桩 线棒材 棒材 高棒 高线 切分 钢管 槽角钢 钢种 牌号 质量 不锈钢 硅钢 特殊钢 高强钢 汽车板 复合板 废钢 钢材缺陷 变形抗力 控冷 层流冷却 超快冷 自动化 控制 AGC 板形 温度 速度 张力 酸洗 EXCEL 铝加工 镁合金 钢厂 安全 产能 鞍钢 宝武 宝钢 武钢 包钢 首钢 太钢 德龙集团 建龙 敬业 方大 沙钢 西宁特钢 石横特钢 浦项 北科大 东大 车间 成本 液压 电气 电机 阀门 吊车 视频 动画 图说 宣传片 工艺流程 节能环保 给排水 故事 讲述 男人 女人 流 群讨论 实践 小程序 知识 课程表 精彩回顾 轧机轴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