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动态

2050能源零跑者 ⑦︱各显神通!电力行业与三大重工业书写净零里程碑

  发电和工业是当今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的两项来源。为了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行业内部各显神通。会是化石燃料通过CCUS技术巩固地位,还是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异军突起,又或是受到争议的核能发电重回视野?各国电力部门将面临关键决策。化学品、钢铁、水泥生产三大重工业板块占据所有能源消耗的60%,而他们作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我们将如何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情况下继续生产这些材料?而政府将如何行动,以建立基础设施部署,对近零排放产品进行保护?全球净零排放攻坚战已经打响......

  净零排放情景下的计划既包括电力需求的大幅增长(经济活动增长的结果),最终用途的快速电气化和电解制氢的扩大,也包括发电方式的彻底转变。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为23 230千瓦时,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3%。2050年,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平均每年增长3.2%,达到6万千瓦小时。

  到205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预计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75%(图3.9)。受人口膨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与零碳化相关的新需求来源的推动,需求到2030年将增长一半,到2050年将增长两倍。在发达经济体,电力需求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停滞后将恢复增长,在2020年至2050年期间将翻倍,这一变化主要受终端电气化和氢生产驱动。

  电力行业的转型是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发电是当今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占能源相关排放总量的36%。2020年,全球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2.3Gt,其中9.1Gt来自燃煤发电,2.7 Gt来自燃气发电厂,0.6Gt来自燃油发电厂。在净零排放情景下,2030年发达经济体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至零。在2040年左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电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降至零。

  同时,可再生能源对净零排放情景下的电力减排贡献是最大的: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长近两倍,到2050年将增长8倍(图3.10)。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占比从2020年的29%提高到2030年的60%以上和2050年的近90%。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将遥遥领先,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力来源。到2050年,两者各自产生超过23000Gw时的电力,相当于2020年全球总发电量的90%。将储能系统与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结合起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保障电力安全将常态化,辅之以对短期灵活性的需求响应以及通过水电或氢气跨天甚至跨季节调整提高能源网络的灵活性。

  水电是当今最大的低碳电力来源,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将稳步增长,到2050年翻一番。到2030年,通过生物能源工厂和天然气网络输送生物甲烷的生物能源发电量将翻倍,到2050年增加近五倍。

  核能发电在净零排放情景下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产量到2030年稳定增长40%,到2050年翻一番,尽管其发电总量在2050年不到10%。在2030年,核能发电量达到高峰期,全球核电产能每年增加30千兆瓦,是过去十年的5倍。在发达经济体,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延长现有反应堆的寿命,因为它们是最具成本效益的低碳电力来源之一(国际能源署,2019年),而新的建设从2021年到2035年平均每年扩大约4.5GW,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发达经济体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18%降至2050年的10%。净零排放情景下三分之二的新核电产能建立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以大型反应堆的形式,到2050年,这些国家的反应堆数量将翻两番。这使得核能在这些国家发电中的份额从2020年的5%提高到2050年的7%(核能在2050年满足4%的商业热需求)。

  近年来,核能发电技术取得了许多进步,相继建成了几个具有增强安全功能的一流大型反应堆。虽然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项目已如期完成,但欧洲和美国的项目出现了大量延误和成本超支。同时,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其他先进的反应堆设计正进行着全面论证,具有可扩展的设计、较低的前期成本,并有可能通过电力、热力或氢气提高核电在运行和输出方面的灵活性。

  用碳循环改造燃煤和燃气发电,或者用氢基燃料混合燃烧,可以使现有设备在减少排放和支持电力安全的同时为转型做出贡献。对碳循环来说,最好是大型、新建的设施,这些设施有空间添加捕获设备,并且位于有CO2存储或利用的空间。机会集中在中国的燃煤电厂和美国的燃气电厂。虽然从2030年到2050年,它们仅提供了净零排放情景下总发电量的2%,但改造后的电厂将在此期间共捕获15Gt二氧化碳。

  碳捕获技术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有两座商业发电厂装备了碳循环,目前全世界正在开发18个碳循环电力项目。及时完成这些项目,并通过学习实践来降低成本,对于进一步扩展至关重要。另一种选择是改造现有的燃煤和燃气发电厂,以混合燃烧高比例的氢燃料。在净零排放情景,氢燃料以这种方式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产生900和1 700千瓦小时的电力(这两年约占全球发电量的2.5%)。2021年一个大规模的(1GW )与20%的氨共燃的示范项目正在进行中,其目标是转向纯氨燃烧。制造商表示,未来的燃气轮机设计将能够同时燃烧大量氢气。虽然共燃氢基燃料的投资不多,但相对较高的燃料成本表明,建设的目标应是支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大规模发电。

  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全球发电中对未减排化石燃料的使用将大幅减少。到2030年,未减排的燃煤发电将减少70%,发达经济体逐步淘汰未减排的煤炭发电。到2040年在所有其他地区逐步淘汰。大规模燃油发电将在2030年被淘汰。使用天然气而不进行碳捕获的发电量在短期内会上升,取代煤炭。但到2030年将开始下降,到2040年将比2020年下降90%。

  电力行业将率先实现净零排放,主要是因为低成本、广泛的政策支持和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太阳能光伏技术将是首选:首先光伏是大多数市场上最便宜的新能源,且在130多个国家得到了政策支持。陆上风力发电也是一种现成的低成本技术,受到广泛支持,且可以快速扩大规模,与条件良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低成本相媲美,尽管它在一些地区面临公众反对和繁琐的许可程序。海上风电技术近年来迅速成熟;部署将在近期加速。目前海上风电的重点是固定底座安装。从2030年左右开始,海上漂浮风力发电将开始在净零排放情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释放世界各地存在的巨大潜力。水电、生物能源和地热技术是技术成熟、稳定和灵活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可调度的发电选择,它们对电力安全至关重要,辅以储能,成本将大幅降低,它们能够提供高价值电网服务,并且在大多数地方可以在几个月内建成。光热太阳能和海洋能源是不太成熟的技术。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可以使它们做出重要贡献。

  按照净零排放的设想的方式改造电力部门,需要大量增加所有低排放燃料和技术的产能。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增加两倍多,到2050年将增加9倍。从2030年到2050年,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超过600千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和340千兆瓦的风力发电能力(包括更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上风力发电变得越来越重要(从2021年到2050年超过总风力发电能力的20%,而2020年为7%)电力部门每年部署的储能设施容量需要进行扩大,从2019年的3千兆瓦增加到2030年的120千兆瓦和2040年的240千兆瓦以上。对于现有的燃煤和燃气发电厂改造也需要开始实施。

  输电网络的投资对于实现这一转型至关重要。全球输电网络总长度到2024年需增加一倍以上,到2025年额外增加25%。到2030年输电网络投资总额需要增加到 8200亿美元,到 2040年需增加到1万亿美元,然后在电力完全脱碳和可再生能源增长放缓以适应需求增长后回落(图 3.12)。就净零排放背景下,一直到2050年更换老化的基础设施都是输电网络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各国政府要遵循净零排放的设想(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最好地利用现有的发电厂,因此各国电力部门将面临几个关键的决定。对于燃煤或燃气发电能力的改造,无论是通过碳捕获还是与氢燃料共燃(或完全转换),是否需要支持这类项目,需要在2030年之前做出决定,否则大规模淘汰那些没有减少排放量的电厂是必然趋势。对于其他化石燃料发电站,需要做出逐步淘汰的决定。到2040年,燃煤电厂应该已被完全淘汰了,除非我们能在2030年之前对其进行改造,从能效最低的设计开始(图3.13)。这将需要全球关闭870千兆瓦的亚临界燃煤发电能力(占总发电能力的11%),并开展国际合作以促进替代物的开发。到2040年,所有大型燃油发电厂应逐步淘汰。到2050年,天然气发电仍然是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确保CCUS技术的大规模及快速的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早期的行动来帮助推广一些技术,例如通过示范来提供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将其推向市场,从而促进净零排放的道路。扩大能源储存技术以补充电池,并解决在较长时间的季节性储存的新需求,将为技术赋予特别的价值。一些支持太阳能和风能占比高、能提供稳定的输电网络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将受益于研发的支持。

  关于核能,需要做出三组重要的决定: 延长寿命,加快新型建设的步伐,以及促进核能技术的进步。在发达经济体中,需要做出有关新型建设和大量可能在未来10年退役的核电站的决策,因为这些核电站没有采取行动延长它们自己的寿命,也没有被投入必要的维护资金。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寿命延长和在建项目之外的新项目,发达经济体的核电产量将在未来20年下降3/2(IEA, 2019)。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里,新核电建设的步伐有待决定。从2011年到2020年,净零排放的路径中平均每年可新增6千兆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到2030年,净零排放的新建筑速度将增加到每年24千兆瓦。第三组的决定会考虑到政府对先进核技术的支持程度,特别是对那些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高温气体反应堆相关的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可以扩大电力以外的核能市场。

  未能及时就核电和CCUS的利用做出决策将增加实现净零排放的成本,并增加无法实现目标的风险,因为风能和太阳能的额外负担将承受比净零排放技术更快的扩大规模(图 3.14)。在低核和CCUS技术应用中,我们假设2050年全球核电输出比NZE低60%,原因是发达经济体没有额外的核寿命延长或新项目,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并没有扩大当前的建设步伐,只是完成了已宣布的CCUS项目而已(占NZE中增加的CCUS容量的1%)。

  我们的分析表明,取代这些低碳发电来源的负担将主要落在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上,这需要比NZE多出2400 千兆瓦的容量——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它们2020年在全球运行容量总和(图3.14)。除了在NZE部署的3100千兆瓦外,还需要大约480千兆瓦的电池容量,加上超过300千兆瓦的其他可调度容量,以满足所有季节的需求,并确保系统有充分能量运行。这将需要在发电厂和相关输电网络上追加2万亿美元的投资(扣除在核能和CCUS上的较低投资)。扣除燃料成本,预计2021年至2050年期间消费者的额外电力成本总计为2600亿美元。

  工业作为全球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对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2020年,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包括能源使用和生产过程)约为84亿吨。发达经济体约占2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约占80%,尽管复杂的全球材料生产和制造供应链意味着发达经济体总体上有关制成品消耗远大于其产出。

  化工、钢铁和水泥这三个重工业占了所有工业能源消耗的近60%,二氧化碳排放占了工业部门排放的70%左右。生产力高度集中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这些商品总产出的70-90%(图3.15)。到2020年,仅中国就占全球钢铁和水泥产量的近60%。这些大体积的材料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必不可少的投入,几乎没有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替代品; 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在没有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情况下继续生产这些材料。

  净零排放目标对全球未来材料需求的要求是平稳和小幅增长。这与过去 20 年全球钢铁业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全球经济和人口扩张,全球钢铁需求增长了2.1倍,水泥增长了2.4倍,塑料(化学部门的关键材料产出)增长了1.9倍。当经济发展时,人均物质需求往往会迅速上升,以增加商品和基础设施的库存。随着经济的成熟,未来的需求主要来自翻新和更换这些库存的需求,这些库存的水平趋于饱和。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全球许多国家的需求趋于平缓甚至下降,导致全球需求增长放缓。印度等一些国家的钢铁和水泥产量增长更快,而中国在千禧年之后的工业繁荣时期之后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支持净零排放目标所需的扩张,某些材料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可再生发电和运输基础设施。到2050年,仅这两个部分所需的额外基础设施就贡献了2050年钢铁需求的约10%。但跨部门战略的协调,包括运输和建筑改造的模式转变,以及设计、制造方法、施工实践和消费者行为的其他变化,足以抵消这种增长。总体而言,到2050年,全球对钢铁的需求将比现在高出12%,初级化学品的需求将比现在高出30%,而水泥的需求则基本持平,重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下降20%,到2050年下降93%。优化设备的运行效率,采用现有的最佳技术以增加新产能,并采取措施提高材料效率,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措施所能减少的排放量是有限的。到2050年,NTZ中近60%的减排是通过目前正在开发的技术(大型的样本或示范规模)实现的。 (图八)

  图3.16 净零排放情景下重工业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减排措施与技术成熟度类别带来的碳排放减少

  到2050年,在净零排放领域,氢气和CCUS技术将共同贡献了约50%的重工业减排。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高温热量,而在许多情况下,目前的技术无法轻易地通过电力提供热量,并有助于减少一些工业生产中固有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过程排放。生物能源亦在广泛的工业应用方面做出了贡献。

  除了对高温热量和过程排放的需求,还有两个因素解释了为什么重工业相对于能源系统的其他领域减排的速度较慢。首先,许多工业材料和产品可以轻松地进行全球贸易,这意味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低。这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空间来吸收因采用更昂贵的生产途径所产生的额外成本。以及去建立健全的全球合作和技术转让框架或国内解决方案,为这些技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还需要很多时间。其次,重工业使用资本密集型和寿命长的设备,这减慢了创新低排放技术的部署。到2030年期间——在大规模推出创新工艺之前——产能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2050年工业排放持续存在的原因,其中 80%以上发生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性投资有助于将提前退休情况降到最低(专栏3.1)。

  对重工业来说,2050年只有一个投资周期。排放密集型资产,如高炉和水泥窑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40年。然而,在运行大约25年后,工厂通常会进行重大翻新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确保创新的近零排放的工业技术在未来十年内进入市场,届时约30%的现有资产将达到25年,从而面临投资决策。如果这些创新技术尚未成熟,或即使成熟也未被使用,这将对减排步伐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或有增加搁浅资产的风险(图3.17)。相反,如果他们准备好了,并且在25年的投资决策点对现有的工厂进行改造或替换,这将使现有重工业资产到2050年的预计累积排放量减少约40%。从现在到 2030 年的关键机会之窗不应错过。

  净零排放背景下的工业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化石燃料在总能源使用中的份额从今天的70%左右下降到2050年的30%。绝大多数化石燃料仍在重工业中使用,主要是作为化学原料(50%)或在配备CCUS技术的工厂(约30%)。电力是工业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燃料,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20年的20%上升到2050年的45%。大约15%的电力被用来生产氢气。生物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50年贡献了总能源使用的15%,但可持续的供应是有限的,而且对电力和运输部门也有很高的需求。提供热量的可再生太阳能和地热技术的贡献虽小但增长迅速(图3.18)。

  在净零排放的背景下,化学品分行业的排放量从2020年的13亿吨下降到2030年的12亿吨,2050年约为65亿吨。化石燃料在总能源使用中的份额从2020年的83%(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下降到2030年的76%和2050年的61%。到2050年,石油仍然是净零排放背景下初级化学品生产中使用最多的燃料,另外还有少量的天然气和煤炭。

  到2030年,在净零排放背景下的全球化学工业中,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技术几乎占了80%的减排效果,包括塑料的回收和再使用,氮肥更有效的使用,它们减少了对初级化学品的需求,并成为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2030年以后,大部分的减排是由于使用了目前正在开发的集成在化学过程中的技术,包括某些CCUS技术的应用和由可变可再生电力直接产生的电解氢(图3.19)。CCUS技术下的常规路线和热解技术,在低成本天然气的地区最具竞争力,而由于CCUS技术缺乏基础设施或公众接受度不高,电解则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选择。

  在净零排放的背景下,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急剧减少,全球钢铁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20年的24亿吨下降到2030年的18亿吨和2050年的2亿吨。它们在整个燃料组合中的份额从今天的85%下降到2050年的30%多一点。到2050年,钢铁行业仍然是最后一个大量使用煤炭的行业,这主要是因为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还原剂,尽管它主要是与CCUS技术一起使用。

  净零排放情景将带来钢铁行业的根本性技术变革,主要是基于从煤炭到电力的重大转变。到2050年,电力和其他非化石燃料将占该行业最终能源需求的近70%,而2020年这一比例仅为15%。这种转变是由基于废料的电弧炉 (EAF)、氢气等技术推动的- 基于直接还原铁 (DRI) 设施、铁矿石电解和辅助设备电气化等技术驱动的。在净零排放背景下,煤炭在总能源使用中的份额从2020年的75%下降到2050年的22%,其中90%与CCUS技术一起使用。

  到2030年,目前市场上的技术可为钢铁生产带来约85%的减排。这些技术包括材料和能源效率措施,以及废钢生产的大幅增加(废钢生产仅需约十分之一的能源),主要由废钢产量的增加驱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达到其使用寿命的末期,其可用性也随之提高。部分氢注入工业高炉和直接还原铁(DRI)炉的步伐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加快,建立在试验项目的基础上。2030年后,大部分减排来自于使用正在开发的技术,包括氢基直接还原铁和铁矿石电解。同时部署了几种采用CCUS技术的工艺技术,包括创新的熔炼还原、基于天然气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尤其是在天然气价格较低的地区)以及在工厂相对年轻的地区进行创新的高炉改造。

  如今,生产一吨水泥平均会产生约0.6吨CO2气体,其中2/3的CO2气体由所用原材料的碳排放过程产生。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和一些石油焦,已占到热能需求的90%。

  2030年与2020年相比,将有更多的替代材料被混合到水泥中以取代部分熔渣(活性和排放最密集的成分),形成混合水泥,从而降低对水泥的需求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30年可实现约40%的减排量。通过混合水泥的利用,全球熔渣占水泥的比率将从2020年的 0.71下降到 2030 年的0.65。该比率在2030年后将持续下降,但速率减缓,到2050年将达到0.57(混合水泥中熔渣与水泥的比率可低至0.5,但市场应用潜力取决于区域环境)。2050年,石灰石和煅烧粘土将是混合水泥中使用的主要替代材料。然而,技术上可实现的最低熔渣与水泥比仅为0.5,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实现更深度的节能减排。

  在2030年之后,净零排放的实现将利用大量当今正在开发的技术。到2050 年,55%的减排量将来源于CCUS技术 。在许多情况下,将 CCUS技术应用于化石燃料燃烧比直接利用零排放能源对于净零排放的实现更具成本效益。到2050年,水泥生产中将不再使用煤炭,届时天然气将占热能使用的约40%(现在为15%),生物质和可再生废物将占35%(现在不到5%),氢和直接电气化约占15%,其余为石油产品和不可再生废物。可持续生物质由于供应受到限制,无法占到更高的份额。水泥窑直接电气化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到2040年后才会开始小规模实施。从2040年始,氢气将提供水泥窑中约10%的热能需求。基于替代粘合材料的创新类型的水泥可以限制或避免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产生,甚至可以在固化过程中形成碳捕捉,然而相比于 CCUS等其他技术,它们要么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要么适用性有限。

  工业部门并不仅仅产出钢铁、水泥和化学品,它还包括其他能源密集型子行业,如铝、造纸、其他非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以及生产车辆、机械、食品、木材、纺织品和其他消费品的轻工业,同时也包括建筑和采矿作业中消耗的能源。

  到2030年,轻工业的碳排放量将下降约30%,到2050年将下降约 95%。与重工业相比,这些子行业深度减排所需的大部分技术都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并准备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90%以上的总热量需求是低/中温,这可以更容易且有效地利用电气化热能。

  到2030年,电力产热将占热量需求的约40%,2050年约占65%。对于低温热量(100°C)和中温热量(100-400°C),电气化将对热泵产生重要的作用(2050年占总热量需求的30%左右)。在实现净零排放的过程中,未来30年内每个月需要安装约500兆瓦的热泵。随着电气化的进程,氢能和生物能源在高温热(400 °C)方面的作用将逐渐缩小,到2050年分别占总能源需求的20% 和15% 左右(图 3.20)。电解槽产能部署率远低于重工业,但单位规模也会小得多。约 5% 的热量需求通过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得到满足,包括太阳能热和地热供暖技术。

  能源效率在这些制造业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需要提高电动机(输送机、泵和其他驱动系统)的效率。到2030年,其他行业的电机销量会达到90%的3类及以上电机。

  从2030年起,净零排放工业中所有新增产能均采用近零排放的技术。未来几年将增加和取代的大部分重工业产能处于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之中,他们将得到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支持。从2030年到2050 年,净零排放工业意味着每个月都会增加 10个配备CCUS技术的工业工厂、三个额外的全氢工业工厂和2GW的工业现场额外电解槽容量。虽然具有挑战性,但这是可以实现的。相比之下,仅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平均每个月就有12座重工业设施从零开始建设。到2050年,几乎所有的重工业生产都采用接近零排放的技术。

  政府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以按照净零排放设想的规模和速度实现重工业清洁能源转型。在未来两年内,发达经济体的政府需要做出决策,为关键的近零排放工业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并降低只追求规模带来的投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中各种技术大约会形成至少两个或三个商业示范项目,并于2020年代中期进入市场。国际协调与合作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资源并有助于填补资金缺口。

  各国政府还需要尽早就大规模部署近零排放技术作出决定。2024年之前的发达经济体和2026年之前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应制定一项战略,将近零排放的技术纳入钢铁和化工厂下一代新增和替代产能中,其中应包括关于是否推行CCUS技术的决定,是否推行氢能源或将两者进行组合。如果这些战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囊括详细的计划,为中央控制单元和/或氢气的必要基础设施开发和筹资,以及为制氢提供清洁发电。鉴于所需的交付周期较长,应尽快开始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

  在类似的时间框架内,水泥生产国的政府应决定如何为子部门开发采用CCUS技术的基础设施,包括必要的法律和监管框架。进口国应制定计划,逐步转向只使用低排放水泥,这可能需要支持在其他地方开发配备CCUS技术的设施,以确保供应,避免给其他国家带来不对等的负担。

  战略必须以具体政策为基础。到2025年,所有国家都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以确保下一波的新增产能投资将采用近零排放技术。为确保该战略的成果,首先需要实施基础的政策,如制定差价碳合同、公共采购政策和鼓励部门采购的激励措施。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本的下降,到2030年左右,很可能有充分的理由将这些基础措施转换成其他措施,如二氧化碳税、排放交易制度和排放绩效标准。增加近零排放能力的融资支持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如通过低息和优惠、混合融资,以及发达经济体向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项目的基金捐款。该战略还应包括通过提高材料使用效率来减少工业碳排放的措施,例如通过修订设计条例、采取奖励措施来促进延长产品和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改进收集和分类回收材料的制度。

  我们认为,全球贸易产品将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向接近零排放过渡达成一项国际协议,从而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除此之外,各国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从而保护国内近零排放产品免受传统产品的竞争。任何此类政策的制定都必须尊重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管理框架。

  尽管创新时间加快,有力政策不断得到实施,但在未来十年内近零排放的技术出现之前,仍需要增加一些高排放的设施,以满足供能需求。各国政府需要新的能力来纳入可改造的设计,这样在未来几年就有技术能力和空间来整合新的近零排放技术。2030年以后,净零排放的投资将仅限于创新的近零排放工艺路线。

  各国政府应采取有利措施在轻工业实施现有的近零排放技术。采用碳排放价格,并逐步提高价格,或收取碳税,建立大型制造业碳排放交易系统,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法。其他监管措施,如可交易的低碳燃料和排放标准,可能会达到同样的效果,但可能造成更大的管理复杂性。在NZE工业中实现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需要技术授权,例如更改新发动机和锅炉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方案和奖励措施也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