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山西这个古色红色并存的小山村发现一种奇怪的农具竟然还是兵器

  一连几天,难得的冬日暖阳。胡哥访古的步伐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尚存古意的小山村——山西武乡县白家庄村。

  其实说起来,像白家庄村这样的小小山村,在太行山腹地多了去了。大山里的哪条沟壑里没有藏着几个小山村呢?

  那为啥位于晋东南的武乡蟠龙镇白家庄村会进入胡哥的视线呢?原因很简单。这里古色与红色并存,悠久的村史中,有一抹亮眼的红色。

  据村志记载,抗战时期,蟠龙村曾经是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驻地,而部就驻扎在距离蟠龙村5里左右的白家庄村。

  小小山村藏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之上,新修的通路一路左盘右绕,爬坡过坎,终于在晌午时分把胡哥一行带到了白家庄村。

  那种突然的宁静会让人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松弛感。此刻,曾经的城市喧嚣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种闲适的美好。

  站在村委大楼前四下眺望。沟沟壑壑分布前后左右,稀疏的树木植被呈现一种灰褐色,露出的黄土本色。好土啊!

  说来有趣,这个村庄名叫白家庄村(包含另一个自然村秦家堙),可是全村100多户、300多人,竟然没有一个姓白的,也没有一个姓秦的。

  翻查村志才得知,这两个村子的得名确是白姓人家和秦姓人家。这两家的坟茔尚在。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两家逐渐迁出,导致村里这两姓再无一户。

  这样的土窑洞,有的至今还在住人。只不过,废弃的越来越多了。像秦家堙村的西庄已经成为空壳,废弃的窑洞像张着嘴的怪兽,藏在一坡坡黄土崖下。

  新式楼房院和古老的朴素窑洞院错落其间,古朴的旧貌与整洁的现代新貌交相辉映,对比中显出了时代进步带来的变化。

  因为黄土崖较高,在这里挖窑洞就不像晋中有些地方的窑洞是平地碹窑,而是直接在黄土崖立面往里掏挖,窑洞顶部距离土崖顶部还有很大的距离。

  胡哥一行在村子里四下走走看看,人很少,安静中有一些冷清。所见的房屋院落虽然干净,但装饰非常普通。

  那些看着比较气派的老窑洞,同样没啥装饰性建筑。虽然村志里说清末到年间,村里有几户富裕人家曾经在蟠龙镇开办商铺,可是村子里已经找不到多少富裕的象征。

  石马槽、石碾子、石磨盘,藏在犄角旮旯里,成为旧日时光最好的见证。残存的古味古意,逐渐在消失。

  那农具非常奇怪,手持的一端是一根木棍,像铁锹把子。另一端连着一排一拃宽的木条编成的枷,长度略短于木棍。

  梿枷就是用于使谷物、豆类脱粒的必备农具。这种农具学名叫做梿枷,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历史可谓悠久。

  由于它结构的特殊性,到了宋代,这种农具竟然“弃农从戎”,成为一种兵器,沙场建功。当然,活动的枷是铁打制的,威力极大。

  这种打场的农活现场,如今极为罕见。所以梿枷这种农具城里人极少见到了。就是见过的也叫不出它的名字了。

  如今在白家庄村竟然见到了依然在使用的梿枷,足以令胡哥一行兴奋起来。抢着上前去试试身手,没想到笨手笨脚,活动的枷差点打到自己。

  上面画着秦家堙村李氏兄弟勇杀日本兵、少年英雄李爱民、白家庄炮楼打胜仗等红色故事,于无声中讲述光辉历史。

  如今,白家庄村正在积极拥抱网络新时代,特色农产品诸如核桃、小米等,借助网络的便利性,正在逐渐走入城市人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