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居行业  家用

【视频】DRC代表委员访谈③丨吕薇:创新主体迫切需要的政策要扎实落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

摄像、剪辑:蒋帅

王小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其中,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等内容引发关注与热议。

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发力?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过程中,需要做好哪些工作?科技政策又该如何扎实落地?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

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难点和堵点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今年是方案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在您看来,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发力?

吕薇: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方位部署。这些年,国家逐步推进了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以及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了积极成果。

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我国创新进入新阶段,对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因此,在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的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在创新主体多元化的形势下,进一步明确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中的分工、定位和作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创新合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企业创新政策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方面,要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培育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的作用。同时,要把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发挥社会力量相结合。

三是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创新平台,建立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各类创新平台,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区域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等创新基地,在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不同,因此,要建立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来促进各创新平台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发现、评价和使用机制,调动人才积极性。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分类的科技人员评价机制,既要建立鼓励和保护机制,同时也要建立约束机制。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环境。主要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和伦理建设。

基础研究要有长期稳定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这几年非常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基础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少领域也都在积极部署核心技术攻关。您认为,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吕薇:当前,我国创新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创新能力从过去以跟踪为主转向了“三跑”并存,特别是部分领域进入了行业技术前沿。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领创新的能力。

基础研究是重大创新的源头。开展和推进基础研究,要遵循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因此,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增强创新性。目前,我国基础研究仍以跟踪研究为主。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的性,找准真问题,提出一些性的基础研究项目,从而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和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要合理布局自由探索与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主要是探索自然规律、科学方法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研究活动。另一类是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凝练科学问题,解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比如目前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难以突破,其实是受制于其背后的科学问题没有解决。

三是要促进投入来源多元化。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超过6%,但长期以来在5%左右徘徊,而国际上很多发达的创新型国家大多在1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投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中央财政。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

四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营造基础研究的环境。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重点是要培养人才,要选对人、选准方向。因此,要改进项目和人才评价机制,营造一个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环境。

创新主体迫切需要的政策要扎实落地

中国经济时报:2022年,“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为何强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吕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科技创新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从过去的系统设计政策体系转向了政策落实。但在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落实得比较好,有些政策则可能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政策制定协商和执行的交流沟通,防止政策之间相互掣肘、空白或缺位。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比较分散,政出多门,条块分割,有的科技创新政策之间可能还存在互相打架的现象。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目标导向的政策需要多个部门进行配合。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例,并不是成果转化一个环节,而是要经过从研究到转化和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首先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然后要加强早期转化投入、要申请知识产权、要有专业机构来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等,需要打通整个链条,一环扣一环,才能把科技政策落地做实、做细。

二是要突出重点,促进创新主体迫切需要的政策早日落地。比如2015年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140多条政策措施,基本落地,但效果不够平衡。要系统梳理已有的关键政策,找到那些创新主体迫切需要而效果又未充分发挥的政策,深化落实。

三是要加强政策实施的跟踪。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总结好的政策经验进行推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DRC代表委员访谈②丨王一鸣:拓展“稳”的成果 增强“进”的动能

问政2022丨注册制改革应尽快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两会连线丨司马红:分层分类设置“红绿灯”引导规范资本健康发展

两会现场丨第二场“部长通道”回应热点话题

两会特刊丨聆听市场主体诉求 进一步规范政府履职行为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千夜未来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2624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麻辣女兵38集,大连娱乐棋牌网,深圳汽车违章查询网,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