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行业  家具

春节档最受争议的电影不全是选角的问题

  这三天,正點君马不停蹄地赶去电影院。农历新年期间,众多商铺都休息回家过年,反而电影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很多平日不怎么看电影的人,也拉上家人一起前往电影院。不过,也出现了一些乱象。

  屏摄和交头接耳的现象频发,不少观众在影院中对着银幕拍摄,还把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网上。尤其是某几部电影,个别演员的粉丝对着自己的偶像无节制地拍摄和欢呼尖叫,严重影响了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且各片粉丝和黑粉之间的无由好评和恶意差评,也导致了今年春节档豆瓣评分的失真。各种关于排片的阴谋论四起,也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

  目前七部电影,《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以票房来说,无疑是属于破10亿的第一梯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交换人生》《深海》《熊出没之伴我“熊芯”》属于破亿的第二梯队。

  而《无名》目前以3亿多的票房,位居中间的第四名,让它处在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而这一票房成绩,以其豪华的明星阵容,属于意料之外;但对看过程耳导演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观众来说,又属于意料之中。

  《无名》的争议有多大,大到豆瓣都无法开分,评论区不得不选择随机展示评论,还提醒大家要谨慎参考。对此,本片的导演程耳只是回应道““尊重观众 相信观众的审美”。

  尽管宣发上,该片想把自己定位成略带戏谑的“超级商业片”,但是看过人都知道,《无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片。

  它不同于一般的主旋律电影,也不是像《风声》那样的传统谍战片。商业和文艺都沾点,但又两者都不是。“四不像”让本片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放在需要合家欢的春节档,更是让它显得另类。

  第一就是开场字体的设计。好的导演一定会照顾到每个细节,《无名》从电影开始前就显示了它的讲究。大部分国产电影,除了片名字体外,片头演职人员表基本是最普通的字体。

  但《无名》不是,黑底白色楷书字体,简洁有力地砸出来,用一场文字秀,颇具仪式感缓缓拉开电影的序幕。很多影迷下意识会想到王家卫电影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字体。在好导演处,电影开始那一刻,就已经开始电影美学的建构,甚至连公司的名字也是其中一部分。

  随后片中大量交代时间的巨大字幕,霸占整个屏幕地闪现在观众面前,时常给人一种历史触不及防地向我袭来的既视感。

  第二是镜头设计。从预告可见,精心设计的构图、颇具腔调的镜头、浓厚的氛围感,都让人感受到程耳导演的镜头调度。

  大量对称构图,不仅是一种美感的展示,还一种阵营的区分。闪烁的灯光,让人物忽明忽暗,这不仅是危机降临的预示,还是人物亦正亦邪的状态展示。

  地处黑暗深渊的中国百姓,与置身于明亮处的日本侵略者。这个如同深渊般互相凝视的镜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生存处境,被寥寥几个镜头就很直观地演绎出来。

  还有大量一览众山小的鸟瞰图和广袤环境的广角镜头,除了是一种摄影美学的考虑,还是一种点明人在时代面前的渺小。

  表面上看,程耳像是在故作玄虚地炫技,其实他已经在用最具电影感的方式,用画面把需要的信息给交代了。

  第三是叙事的巧妙。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无名》,主要原因是在于作者没有按正常时间线叙事。不同时间的片段,互相穿插,结尾的片段放在了最开始,人物命运形成了一种闭环。

  《无名》在叙事上有相当多留白之处,省略了很多过渡情节的交代,需要观众非常仔细地去联想其中的关联。比如江疏影饰演的类似女刺客的角色,因为爱上刺杀对象,而导致任务失败,陷入了梁朝伟的审讯中。

  江疏影这个角色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她主要是为了推进剧情用的,梁朝伟角色手上的《上海居留日本要员名录》,就是来自于她的馈赠。而这份名单,正是随后日本公爵被偷袭死亡的直接诱因,进而影响了后面整个中日战局。

  这种因果关系,在程耳打乱掉叙事后,观众在第一遍看时,未必能连得起来。仅凭一些细微的线索,去拼凑出故事的完整性,门槛有点高了。

  比如江疏影爱上被刺杀对象的设定,有没让你想起《色·戒》中汤唯扮演的王佳芝?《色·戒》里王佳芝的故事和《无名》里江疏影的故事,其实都改编自历史原型郑苹如与丁默邨的事情。郑苹如是一位中日混血的情报人员,曾经对汪伪政府高层丁默邨(《无名》中是大鹏饰演的角色)施展美人计,最终失败被杀。之所以能拿到这份《上海居留日本要员名录》,跟她作为情报人员的身份有关。

  不仅仅江疏影的角色在《色·戒》中找到相似的人物,梁朝伟最开始的角色身份,似乎给人一种《色·戒》里易先生的感觉,两者都是帮汪伪政府工作的高层。而王一博的角色,跟《色·戒》里王力宏的角色,似乎也有一些相似,喜欢的对象都为了组织,用姿色伪装身份,窃取情报。

  不过《无名》和《色·戒》不同在于,梁朝伟的角色不是汉奸,而是爱国者;汤唯的角色最终被枪决,江疏影的没有(导演采访中称角色还活着);王一博的角色并不软弱,他最终是英雄。

  《无名》某种程度上是倒转版的《色·戒》。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两个文本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而且还和历史文本遥相呼应着电影。这些文本全都消融于《无名》之中,扩大了解读的空间,也加剧着观众解读的难度。

  还有部分看懂故事的观众表示,《无名》除了形式,故事不值一提。程耳就像融合了扎克·施耐德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半成品,最精致的视听,最花哨的叙事,讲着漏洞百出的故事。

  比如梁朝伟和王一博那段打戏,既然是演的,为何要打个你死我活,意思一下不就行?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试图给电影着补,称有日本人在监视,所以必须演真一点。但是既然有人在监视,那最后的反转就更不成立了,否则怎么解释日军不知道王一博的角色没有杀死目标呢?

  在此需要提醒一句,很有可能,目前看到的版本,未必是程耳最开始设想的那个。当初首版预告释出的内容里,王一博和王传君的角色在海边搬运尸体,这个片段在正片中根本没有出现。结合到目前看到的成片,他们搬运的尸体很可能是因《上海居留日本要员名录》被杀死的日本兵,而王传君的角色还补了一刀,王一博协助处理尸体,两人沆瀣一气。这段如此重要的剧情,很可能才是直接促成一方杀死另一方的诱因。

  这种给主角身上染污点的做法,俨然不是主旋律电影的拍法。甚至可以大胆预测,王一博扮演的人物,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正面角色,出于种种原因,最终才把他又写成是个卧底。《无名》的不完整也许是一种留白,也可以视为一种残缺。

  故事的残缺配以叙事上的“花哨”,导致观众无法进入故事,产生一种间离效果。观众无法移情角色,进而难以认同角色所做的事,对一部主旋律电影或商业片来说,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径。

  就电影本身而言,《无名》优缺点兼备(甚至可以说缺点要多于优点),但总会有人愿意为了领略这些优点,去忽略缺点。程耳通过这部电影,给所有观众表明了,不管拍什么电影、用什么样的演员、定档在什么档期,他都会用自己风格化的方式去拍。种草,还是避雷,观众们都得记住这个名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