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造纸

陇南康县寺台造纸术:存于民间的古老工艺_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

据康县文化局苟局长介绍,康县寺台手工造纸术,于清康熙末年由陕西传习而来,至今当地仍保留着这种传统手工技艺。解放初期手工造纸是康县农民最主要的创收途径之一,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品远销、陇西、青海等地。

造纸工序复杂,环环相扣。成品要求达到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切边整齐洁净。

寺台造纸既是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又是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地和发展这一传统工艺,对传承民族古老文化和地方手工业发展都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康县文化局苟局长说。

据寺台造纸作坊的张师傅介绍,康县寺台手工造纸术最大的特点是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造纸技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如今虽然有关造纸的工艺流程已出了不少著作。但真正的纸加工技艺(绝招)仍然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难以言表和形成文字。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寺台造纸作坊的原料加工大都采用日晒、雨淋、露炼等方法,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据史料记载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据《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人将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县乡两级就从成本费用、植物原料采集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扶持,并进行了收集、整理、建档等一系列措施。记者从康县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康县已经对民间造纸术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重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老工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一代的造纸人才;二是保存完整的造纸传统工艺和技术;三是建设完整的原料生产;建设一座造纸文化园。”据康县文化局苟局长介绍,从2008年开始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摸清了老艺人的数量,并着手收集整理研究造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原料工作已经全面建设。从今年开始,县上重点培养了一批造纸新一代技术人才,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2010年建成造纸传统工艺作坊,全面恢复造纸传统工艺。2011年建成造纸文化园,全方位展示造纸传统技艺,达到、的目标。”

康县寺台造纸术,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造纸术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造纸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康县手工造纸是以构皮、竹穰、滑草藤、油柏叶、五味子藤等为原料,先分别制成皮料浆和草料浆,然后按不同比例混合,添加藤汁抄制纸品,制出不同品种的纸张。整个生产程序有72道工序,当地造纸师傅告诉记者,这些工序主要包括:“分备料、原料加工、挑拣、蒸穰、碾穰、刀切、砸穰、淘穰、打捞、石子记数、榨水、上墙、撕下捆扎、刀切剪齐等”,所谓“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可想其生产过程之复杂。

造纸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造纸术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源自清代

计划

七十二道工序

造纸,康县当地群众又叫做“抄纸”。据《康县县志》记载,手工造纸在康县形成规模历史久远。一般认为是从清代初期开始,手工造纸术传入康县境内。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手工造纸一直都是康北农村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重要渠道。据康县文化部门的调查,在1919年——1923年之间,在康县巩集、大堡、寺台、云台、大南峪、贾安等乡镇,共有纸农6000余户,年造纸2.5万担。解放后,民间手工造纸一度被。据当地老人回忆,1958年的时候,由于,对用作祭奠的土法造纸停业。到了1979年,私营造纸业又开始兴起。

手工完成

多年来造纸一直是康县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康县文化局苟局长介绍,民间造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造纸的原料取自农林副产品或收购的废纸,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既能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能有效地。”据了解,康县曾创下年销售造纸2.5万担的纪录,产品销往陇西、陇东、、西宁等地。“其次是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重点和发展造纸术,对加快科学发展、构建文化康县、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造纸技术难度大,工艺周期长,加之抄纸、烘纸又非常辛苦和麻烦,年轻人多不愿意学,所以学这项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由于社会的发展,多种现代化机械和化工产品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用料,使最具特色的造纸传统工艺难以为继。由于工业纸价格低廉,给传统造纸业造成了极大压力,加之经营不善,不少纸农停产外出打工。目前,仍在生产的部分纸农也已步履,面临濒危状况。

依据造纸工艺之粗细,原料之优劣,所造纸分为经板、改良、四才、二连等四种。每年造纸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多在农闲季节。1980年以来,庄子村造纸作坊,利用废纸、废书报、旧纸箱等作为原料造纸,不仅增加了原料种类,并有效了自然。

在低成本、大批量的工业纸品冲击下,康县寺台手工造纸户大幅下降,这一根植于农村,世代相传,工艺考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濒临失传,又百年不遇的5·12特大地震影响,寺台造纸作坊全部倒塌,大部分生产工具损毁,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开来,以后又传到世界各地。在甘肃东南部,嘉陵江的上游,西汉水南岸的康县北部寺台、大堡河一带,至今还延续和流传着传统的手工技艺造纸术。这些游离在现代科技之外的古老作坊,除了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为称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