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造纸

【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学习手工纸制作方法创作“有温度”的手工纸制品】之探访造纸坊

捞出的湿纸,被层层堆放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方方正正、水灵灵的,颇像一块巨大的豆腐。在这里,湿漉漉的“豆腐”将被榨干,也就是变成“豆腐干”,《天工开物》中称这道工序为“覆帘压纸”。如果“榨干”听起来太,那还可以称其为“压水”,说白了就是去掉多余的水分。压榨纸的方式有很多,古代有用石头的,现在多用木板或机械挤压。榨干的目的,除了去掉多余的水分外,还可以增加纸的紧度、牢度,在分纸的时候也不容易撕裂(彼此都被榨干了,也就没必要紧紧相拥了吧),还可以省去焙干纸张的染料,可谓一举多得。

用来抄纸的竹帘,是这场造纸大戏中的悲情代表。竹帘一般由帘架(或帘床)、帘子(也叫竹帘)、帘尺等三部分组成。帘子由直径约2毫米的西逐条贯穿编连而成,可以随意舒卷,形式可参考凉席或紫菜卷饭的小竹席。帘床由木头制成,是承受帘子的支架——想想我们整日的床,如果竹帘是床单,那帘床就是床垫。帘尺就是固定竹帘和帘床,让其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东西。对于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理解它的操作方法毫无压力;对于吃货来说,更是小菜一碟。操作起来,有点类似拿着渔网在河里捕鱼,或者用漏汤勺在锅里捞饺子、汤圆,再或者吃火锅时捞肉(越说越饿)——把竹帘置于水中,左摇摇,右晃晃,再前后推拉几下,迅速捞起,漏掉的是水,留下的便是纸了。然后棒打鸳鸯,将竹帘取下,把帘上的湿纸铺放在木板上(一般是“扑”在前一张纸身上)。之后,竹帘与帘床再次合体,投入水中,又再次被捞起……如此循环往复,《天工开物》中称之为“荡料入帘”。但是,捞纸远不像锅底捞肉那样,捞得越多越好,恨不得把勺子伸到锅底,竹帘在水中的深度也要拿捏的恰到好处,浸得太深了吧,捞出来的纸就容易厚;太浅了吧,纸又会太薄,总之是既要跟着感觉走,又不能全凭直觉(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对于抄纸的人来说,这必须有心手相连的、举止同步的默契,没有几年的功夫练不来!在两个彪形大汉熟练又默契的掌控下,竹帘无数次地从高空坠入水池,经历一次次的湿身,数不清的分离,演绎着造纸的悲情大戏。

探访造纸坊之后的动物伤

你也想得到资助成为一名万有青年?【万有青年养成计划】梦想资助计划长期申请中,详情猛戳

没有亲眼目睹,只好求助于书中的文字,麻烦诸位看官脑补一下。庆幸的是,还真有人记录过,现在是抄书时间:

下一篇:

前一篇:

跨越千里的相聚

本人养成计划进度贴传送门:

老板给我们描述了大体方位后,我们又登上了贴心的小三轮,一兜风,一摇晃,差点走错——正如前面所说的,当地的人也未必了解那些纸厂,或许她还在纳闷:这两个年轻人跑到这种地方做什么呢,纸厂有什么好玩的。在这里,造纸厂和其他的任何厂没什么两样,它也就是个“厂”。如果你告诉它,它至今采用传统的手工造纸技术,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意义重大,它未必能听懂,反倒有可能觉得你在。我们所造访的造纸厂,深居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巷子歪歪扭扭,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厂却在小巷拐弯处”。纸厂入口处的一面墙很有意思,画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其中一个大大的标题就是“××”,还附有一句话,记不太清了。不曾想到,这里如此雅俗共赏。三轮车阿姨大概是觉得之前走错,心里有些,非要把我们送进厂子的大门里。可我觉得这样有些冒失,便赶紧叫停,还是亲脚走进去比较有“探访”的感觉吧——我是这么想的。

掀起你的盖头来

纸厂的占地面积很大,房屋很多,绿树葱茏,给人一种历史悠久的大厂的感觉。但实际上,这里的区域并没有全部用于造纸,很多的屋舍被租出去另作他用。当她把我们牵引至一座几层高楼前时,我不由得一惊:这工作够气派!但是被问及是不是整栋楼都是厂房时,她连忙摇头,说只有二楼而已。经过一楼的时候,我忍不住往里瞥了一眼——里面摆满了办酒席要用的桌椅,还有粉红色的花篮,一幅喜气洋洋的景象。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厂长所说的下午要办酒席确有其事,但不是给自家人办,而是自己的场地要用作办酒席!

待纸的水分干得差不多的时候,工人就要逐张揭起,开始“透火焙干”。这是造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豆腐干变成美味佳肴的转折点。揭纸是个精细活,不亚于撕创可贴,所以要百般小心。焙干的方法很多,有热焙(贴火墙)、冷焙(贴在墙上吹吹风)、晾干(拉出去挂着)、地晒(拉出去躺着),等等。都安书画纸厂采用的是热焙法。在厂房最里面的一角,竖立着一面黑色的“墙”——实为两条平行的外壁,壁面经过特殊处理,光滑如镜;两壁之间点火升温,外壁自然变热,纸因此可以快速烘干。经过干燥后,纸就可以使用了。

探访造纸坊

就的描述来看,手工造纸似乎并不复杂。其实,都安的这家纸厂省去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造纸原料的前期处理。古代造纸工艺的漫长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造纸原料处理方式和流程的演进史。原料的选择、加工,甚至决定了一种纸的面貌和特色。就拿古代宣纸的制造来讲,它需要发酵、制浆、浸泡、灰掩、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18道工序,其中光是对于材料的处理就占了一半。就文献中的记载来看,一般皮纸(楮树皮)的制作工艺中,浸泡、发酵、蒸煮、淋泡、洗涤、暴晒等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直接决定了纸的色泽、柔韧度等。也就是说,纸要做得好,前戏不可少。

跨越千里的相聚

走在里面,毫无在造纸厂晃悠的感觉,倒像是走进了一所学校,或者是个小公园。由于厂长不在,接待我们的任务就不幸落在了一位女主任身上。她似乎有些不情愿,一开始的语气很生硬。但是经过介绍并递上名片表明诚意,外加帅哥的美貌攻势,她终于放松了,带我们开始了愉快的参观之旅。

一张纸,从水槽里沐浴出水,再到上墙焙干,俨然一个婴孩逐渐迈向成熟。但是从墙上走下来的纸,虽然成熟有余,若要市场,还得经过一些打扮才行。细心的工人们不得不精挑细选,把不符合要求的纸张挑拣出来,比如那些薄的弱不禁风的,那种厚得没有手感的,还有薄厚不匀、千疮百孔的。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多数,还要裁裁剪剪,使其符合正常书画纸的规格。末了,再打扮打扮,盖上红色的印,穿上漂亮的新衣,这批娇美的姑娘就要嫁人啦……

本以为这是家私人的小造纸作坊,没想到竟然是一家正儿八经的造纸厂,名为“广西都安县书画纸厂”。古典式的大门,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某个文物单位。

即便都安县城不大,但是对外地人来说,找一个地方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沿着一条条的街,一家家地找?在那么多店铺门面中找一家造纸厂绝非易事。况且,没有哪家厂会与你心有灵犀似的,在边的显眼处贴张大大的告示:“××纸厂在前方五十米……”即便找到了,人家会轻易让你进去么!我买的某本参考书上写的是,造纸是都安山民维持生计的主要行业之一,这往往给人一种都安到处都是纸厂、人人都在造纸的。而事实上,都安和其他县城没有什么区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有,甚至都安当地人都不太清楚某家纸厂的具体方位。大概是我们这些猎奇的外地人,过于抬高了造纸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唉,这不就是一厢情愿么!

尽管水槽里的水清澈见底,但这却不是供人沐浴的,而是盛放纸浆、工人抄纸之处。但水槽里的纸浆并不是纯纸浆,而是将纸浆和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的纸浆液。纯纸浆有点像豆腐渣,摸起来湿湿、软软的;而纸浆液类似豆浆,稀稀、滑滑的。纸浆是造纸的主体,它常伴水槽左右,待水槽中纸浆浓度过低时,以及时补充。

宽大的厂房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水槽,共六个,依次排开,纵贯整个厂房。这些水槽由砖砌成,抹以水泥,呈长方形,长约2.5米,宽约2米,高约1米,一眼看去,倒和北方澡堂里的浴池神似。

-----------------------正文来了----------------------

顺着楼梯二楼,激动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前只在书中读到、在零星的图片中看到、在脑子里梦到的造纸场面,今天终于毫无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厂房占据了整个楼层,中间少有间隔,造纸的原料(龙须草样本,打好的纸浆)、工具(水槽、竹帘、压榨机、烘焙墙)、半成品(湿纸),等等,一览无余。由于那天是周六,我们赶到的时候又正值午餐时间,所以厂里只有五六个人在工作,四个汉子站在水槽边抄纸。水声哗哗作响,流了一地,尽管外面骄阳似火,但厂方里却水汽氤氲、清爽宜人。我想,如果是正常的上班时间离,这场面应该会相当壮观。

探访造纸坊之后的动物伤

都安书画纸的工艺流程是:将龙须草经过切草机切短、除尘;菠萝叶通过剥麻机剥麻。随后放入蒸煮锅内,由于上述两种原料中的木素含量都比较少,故可以采用温和的条件处理。蒸煮完毕后,在拌浆机中进行洗涤、漂白和打浆。因为龙须草和菠萝麻是长纤维浆料,打浆时纤维分散不易(尤其是打浆浓度低时,更为突出),所以必须加入分散剂……(摘自刘仁庆《中国古纸谱》)

但是,显而易见,对材料的处理无不是以水为基础的,没有水,何谈浆?这就带来一个水污染的问题。在过去那个人与自然还不是这么水火不容的年代,这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放眼当下,恨不得农妇在河里洗衣服都要遭睥睨,更何况大批量地排放造纸污水呢!由此,都安书画纸厂将制浆的工作承包了给了专业的公司,向对方提供材料、提出要求,由对方制作纸浆,再将其运回都安进行后续的手工制作。但不可否认,其人工操作的部分,还是延续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因此,该纸厂虽然以人工抄纸、压水、焙纸,且造出的纸保留了手工的痕迹(比如帘纹、刷纹等),但此纸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工纸了,大概可以称为半机械、半手工纸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