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妈祖文化传播
原标题: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妈祖文化传播
妈祖信仰发端于北宋时期的福建湄洲。民间女子林默时常帮助遇难船民,在逝世之后受到广泛称颂,称为妈祖。民间的信仰广泛传播引起朝廷的重视。宋朝对妈祖先后进行了多次的褒奖和册封,妈祖信仰和崇拜因为获得官方正式承认而有了政治上的话语权。第一座妈祖庙即湄洲祖庙,是莆田百姓在妈祖生前经常为渔民提灯引航的地方建立的。此后,经历元、明、清三代的推崇,妈祖成为世界华人的海上女神。妈祖文化是在对妈祖的崇拜和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俗文化。这种纵向的发展同时伴随着横向传播的支撑,构成纵横交错的空间文化景观。
妈祖文化的横向传播与中国古代港口的开设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中国古代著名的港口城市,如天津、上海、杭州、泉州和广州,都兴建妈祖庙。郑和七下西洋,共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奉妈祖神像,修缮、兴建沿途港口的妈祖庙,寻求朝廷的支持和册封,对于妈祖信仰在民间的主流信仰地位的确立及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妈祖文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出现了 “有海水处就有华人,有华人处就有妈祖”的文化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妈祖信仰在各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因民众需要而不断对自身进行充实改造的过程。信仰的发生和传播须是社会和人群选择的结果,它应一定区域内人群的精神需求而生。这也是人类主动塑造自身文化的结果。以妈祖文化在北方天津的传播为例。民众出于不同的心理需要赋予了妈祖多种职能,并在其神灵谱系中加入了不少本地的神灵。而当地政府组织的祭祀天后的庆典也带有浓重的北方风味。妈祖因而由单纯的航海保护神改造为万能的地方神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妈祖信仰在传播过程中的本地塑造。再看东南亚地区的妈祖文化传播盛况。在新加坡天福宫,妈祖是正殿的主神,而后殿则供奉着各路民间神明,有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城隍爷和伽蓝菩萨等。在东南亚,妈祖与中国本土神灵、当地神灵同时被供奉,形成当地特有的习俗风貌。究其原因,一方面,妈祖作为海上护航女神,是漂泊到异乡的华人的精神支柱,供奉妈祖、感戴其恩德,成为异域华人的祖传习俗。 另一方面,在异国他乡的华人,想要立足并出人头地,存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诸多困难。由此产生对各路神灵的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妈祖信俗的包容性也适应了华人群体信仰的多元化。不同地区根据环境和现实需要,把妈祖信仰的功能扩大到求财、治病、求子、求姻缘的范围。而妈祖宫庙也衍生出华侨联络感情、商讨事务等社会管理功能。
妈祖文化发源于海洋文化,在横向和纵向传播过程中,既能与农耕文化协调融合,也能与海外文化和谐共存。正是妈祖信仰本身的开放性,使得这种信仰在中国各地乃至世界赢得了人数众多的受众,通过对神明的改造完成了与当地民众的融合。妈祖文化传播的地理学意义表现为以莆田湄洲妈祖信仰为中心,吸收、接纳来自不同地区的习俗文化和多元文明中的积极因素,而又以自身为中心将其予以融会贯通,再传递给东亚、东南亚、南亚一带。在这一过程中,妈祖文化完成了本土化的进程,而又将这样适应本土的民俗文化传入周边国家。这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地理空间的妈祖文化共同体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生共融的多元复合文化的命运共同体。妈祖信俗能扎根融合于当地社会,既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开放,也体现了当地社会对华人民俗文化的包容。它是全球史上较为理想的跨文化传播案例,也可以视为中国文化自信与创新的样本。由于各种文化长期处于彼此往来、交融、浸染的状态,新的在地文化和全球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逐渐生成与展开。围绕湄洲为中心所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共同体,是个极为松散又各有区域化特色的人类情感维系圈,其“立德、行善、大爱、和平” 的核心信仰元素一直保持不变。对于这一文化共同体来说,文化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其传统融入现代的再生能力和转化能力不可忽视。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化、艺术成为消费的对象,特定文化成为空间生产的媒介,推动空间生产的进程。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符号价值的追求已经取代对物质使用价值的需求,在当代消费文化支配下,空间不再仅仅是承载消费活动的场所,其本身成为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商品,空间自身的消费已成为消费社会的突出现象。因此,重新建构妈祖文化空间,促进空间消费的转型,使传统与现代融合,强化文化的再生能力和转化能力在当下尤为迫切。
文化借由不断的“再生产”以维持自身的平衡。妈祖文化作为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宏伟的祖庙建筑、圣洁的妈祖神像,隆重的妈祖祭典都是它的文化形态。妈祖服妈祖髻的日常穿戴、妈祖信众虔诚的日常膜拜都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它们与妈祖面、妈祖糕等饮食文化构成了湄洲参与空间生产必不可少的文化要素。与妈祖文化有关的祭祀、庆典成为游客眼中的风景。妈祖信众来朝圣,其行为本质上是文化的消费。对于社会来说,定义为神圣并表现价值的商品,可以提供社会凝聚力与整合力。对于个体而言,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获得生活意义,体验稳定和欢乐的情绪。资本的助推下以妈祖文化为媒介的空间生产实践中,妈祖存在的物质空间成为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符号商品,妈祖传统景观风貌呈现为一种可被直接感知的符号商品,而妈祖的祭祀活动等行为方式成为间接感知的符号商品,游客凝视的过程是符号价值展现与消费的过程。在以妈祖文化为依托的空间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信众对妈祖的膜拜和游客的观看、参与,完成了文化的再生产。妈祖传统文化演变为空间生产过程中符号价值的要素。这些文化部分以物质商品的形式呈现,利用湄洲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制作成旅游纪念品,当游客购买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创产品时,游客便完成了对文化的消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妈祖文化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也导致其文化生态空间的改变。目前,妈祖文化研究机构在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将妈祖文化的宣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吸引青年人自愿自觉地加入到妈祖文化的学习、宣传和改造中来,力求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创造新的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念的项目和活动,注入新的元素对妈祖文化进行重构,并赋予传统文化的新功能,拓宽文化消费的内容。
此外,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建构对妈祖文化的传播和妈祖文化产品的传递至关重要。由于共同信仰和集体记忆,妈祖信仰群体在网络文化上形成亲近性,进而分享对文化的理解和对文化消费商品的体验和选择倾向。又由于信仰认同的民间性和地方性,网络空间中的个人观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多元、复杂、零散和拼贴面貌。这就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把由上而下的宏大历史书写与由下而上的民间叙事相结合,既要注重多元复杂零散面貌的关注,又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引导,因势利导,在网络与实体空间交错的社会文化景观中推动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推进妈祖文化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融合和共生的作用,以妈祖文化为引领,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以妈祖文化所提倡的开放包容的胸怀开展经贸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