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日常用品  五金

刘勇:共同战“疫”下金融科技的“危中之机”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为了应对疫情,国家采取了疫区封城、延长假期、推迟返工等一系列措施。在大家共同战“疫”的同时,如何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的稳定、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成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任务。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五大方面,共计30项具体措施。而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都离不开金融科技能力的支撑和应用。对此,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加速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19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双稳”结构基本成型,发展稳定、后劲充足的特征已经显现,此次疫情将会放大这种特征,促进银行数字化转型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更加关注优化结构运行。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

《金融时报》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金融科技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请您谈谈,在抗“疫”战中,金融科技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

刘勇:近年来,金融行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使金融行业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迈进。在防疫过程中,金融科技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相关系统技术研发,为疫情防控建立技术“护城河”,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是推动金融线上服务,支撑疫情防控。在疫情防疫期间,中国的各大中小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进一步限制人口流动。但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成为首要难题,在传统线下业务停滞的危机时刻,金融科技地位凸显。为保障银行、证券、保险各项业务不受影响,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特殊时期的线上替代服务。银行方面,多家银行从线上提供开户、客户服务,在线上、线下联动放款,从快速上线银行创新产品,到绿色通道审批放款,从人工智能呼入处理到远程签约,24小时运行,及时处理客户日常金融需求。证券方面,呼吁投资者减少去证券营业部等公众场所,使用手机证券APP等网上交易方式。保险方面,多家险企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实现全流程线上作业,在线投保、线上理赔,增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服务能力。

二是聚焦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更好服务防疫经济。受疫情影响,商业停顿,正值春节黄金周消费旺季的商场、各种实体店、影院、餐饮、旅游等类型企业由于经营中断,现金流中断,资金压力负担加重。很多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都会面临融资还款压力,而金融科技的力量对于信贷优惠政策的有效实施,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在服务“防疫经济”过程中,一方面金融机构为疫情期间生产企业提供定向信贷支持,确保这些企业生产能够获得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就需要基于大数据+AI,对受疫情影响群体的资产和信贷行为,通过多维度的大数据验证和综合分析,智能建模和精准分析,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从而给予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精准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度过疫情,恢复正常经营状态。

三是防范疫情,金融科技应用生活服务领域。比如智慧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上购物异常忙碌,蔬菜、日用品、医疗防护用品等都能在网上下单。为了降低“人传人”的风险,各大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利用金融科技等底层技术推出“无接触式配送”。目前已有京东、百度、美团等十几个无人车企业,在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的抗击疫情相关工作中,积极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

“早查明”和“早发现”是疫情控制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国疾控中心要求,中科软迅速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追踪系统”并在除夕前上线,实现肺炎疫情信息的实时报告,确保国家第一时间获得最准确的数据,为疫情的防控和指挥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随着返工潮的来临,基于地铁、火车站、机场、集中办公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旷视科技提出“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前端红外相机,鉴别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再根据疑似发烧者的人体、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增加了通行效率,减少对公众的干扰;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疑似高热人员的精准锁定,满足了疫情防控需求,为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提升了运营效率。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价此次金融科技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