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谈“新基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撰文表示,讨论“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但不限于七个领域;“新基建”有建设周期长、单项投资大、回收期长、直接回报率不高的特点,要科学慎重决策。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含电力)约占24%。“新基建”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新技术。信息化时代要求使用新一轮高新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以及其分项、子项,要将这些技术物化为基础设施。

  二是新需求。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更是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石、工具和利器。如在当前抗疫工作中,医用物资生产调运、疫情筛查防控、远程线上医疗,在线协同办公、在线教育云课堂,以及生活物资网购、有序复工复产等,数字基础设施凸显了保障和支撑作用。

  三是新机制。发展“新基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与垂直行业跨界融合。新型基础设施有社会公用的一面,但更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需要信息技术企业和工业企业协同努力。

  业内有句话:“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讨论“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但不限于七个领域。狭义地讲,“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数字产业化。李毅中理解包括五点:

  一是5G网络。在4G的基础上要改造新建600万个基站、投资约1.5万亿元,去年约建成18万个基站,今年要大力加快建设进度。

  二是数据中心。包括通用的、地区的、行业的、企业的数据中心,对数据采集、挖掘、整理、储存和传递目前已有相当规模,还要适当补充整合。

  三是计算中心。用超高速计算机增强算力,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算法,对海量数据分析计算,搭建云平台。

  四是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已在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发展工业互联网已形成了社会共识。工业企业已经建立的内网、外网要提升改造。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和信息技术公司可大有作为。同时要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建立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行风险的预测预警。

  五是重大研发机构和基地。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包括芯片、软件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要新建一批国家级、地区级和行业的研发机构和基地。

  今年第一季度在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中央多次召开会议,3月4日中央局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深刻理解、正确贯彻中央决策,要注意几个问题:

  地方很有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一些盲目性、不确定性。这需要全国通盘考量、协调平衡,要符合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新基建”的时间空间布局和总量,地方要根据产业基础、经济实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市场容量合理安排。

  要计算项目的直接受益也要看到对社会、产业的贡献,进行投入产出的比选,遵循效率和财务双重约束,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要保障技术的先进可靠,要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可以适当超前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积淀,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可以说已经债台高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的优势,要从多方筹集资金。

  对政府来说,政策引导发布信息,减税降费增加企业的收益,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适当增加预算、赤字,政府基金带动社会资本。

  对金融机构来说,要降准降息,发行地方债、企业债,发展直接融资,改善信贷结构增加中长期,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其中制造业占了87%,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资本只占20%-38%,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要更多向民间资本开放,做真正的PPP。

  企业行业需要投入资金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产业数字化得到收益补偿,形成良性循环。

  许多工业企业已经有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需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企业以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相结合,抓好试点示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