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抓专业久久为功 出精品水到渠成

  “专业科技出版社就要干专业的事儿,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与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经理咸大庆的交流中,“专业”二字时常被提起。作为建设领域的专业科技出版社,自1954年成立以来,建工社就一直肩负着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先进的建设科技知识、培养建筑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连续5届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出版单位之一,咸大庆向记者分享了建工社“五连冠”背后的秘诀。

  纵观建工社5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从《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到“建筑艺术丛书”、《中国近代建筑史》,从内容来看,不难发现建工社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面选题的重视,而这也正是建工社立足专业特色的鲜明体现。

  深入分析获奖图书选题,咸大庆认为,这些图书具有的共性特点包括:贴合建工社自身专业出版定位,贴合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建筑文化精髓。

  以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560余万字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为例,各卷作者曾在“中国建筑四杰”梁思成、刘敦桢等麾下工作和学习过,均为我国建筑史界的权威人物。汇集20余位学者一生潜心研究的成果,也使得这套历经10余年问世的图书,成为全面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资料性书籍。“书中建筑考古资料之丰富,对遗迹描述与分析之细致,学术见解之深刻,是此前建筑史著中所不曾见的。”咸大庆说。

  走专业化出版道路,建工社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建设行业发展、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的“三服务”原则。包括获奖图书在内,在前期策划阶段就选择专业领域内一流的权威作者参与编写,确保图书的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在中期组稿与后期出版工作中对图书内容架构的搭建与书稿的审校严格把关,保障图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出版价值。近10年来,建工社每年出版的新书品种稳定在1100种至1400种,拒绝品种数量的盲目扩张,不断强化立足专业打造文化精品的宗旨。

  采访中,摆放在咸大庆办公桌上的一本《书稿著译编校工作手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由建工社编制的这本小册子已经修订出版第六版,既是方便作者、译者与编辑人员查阅出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的实用指南,更可视为建工社提升编辑工作水平、打造精品图书的“小锦囊”。

  从1986年开启编辑生涯,咸大庆在建工社一干就是35年。谈及编辑人才培养,咸大庆强调了编辑情商的重要性。“作为专业出版社的编辑,高情商不仅体现在得体的待人接物上,更要善于培养与经营作者资源,保持对选题的高度敏感。”在他看来,与专家打交道,编辑肚子里要有墨水。作者也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编辑业务水平与学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建立稳定、高水平的作者队伍,这既是编辑成功的关键,更是保障图书质量的前提。

  近年来,建工社新入职年轻编辑均达到硕士及以上学历。咸大庆告诉记者,建工社常年坚持从“建筑老八校”等专业院校引进高水平编辑人员。工作中,除了对年轻编辑开展编辑业务方面的常态化培训,还注重借助重点项目组建老中青编辑团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年轻编辑的业务能力。

  建工社高度重视专业编辑队伍的建设,还表现在通过导师制实现副编审以上资深编辑对年轻编辑的“传帮带”任务。“我曾经的一名‘学生’,现在也当了导师。”咸大庆欣慰地说道,建工社定期对这项工作的完成效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获评的“优秀导师”给予通报表彰和一定奖金激励,让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在新老编辑中得以传承。

  打造“双效俱佳”的优秀出版物是一个出版单位发展主题中的应有之义,但专业出版社由于出版领域较为狭窄,使得编辑有时不愿策划一些经济效益可能不好却具有重要社会效益的学术图书。

  为了避免与这样的好选题“失之交臂”,建工社专门设立了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每年由社里拿出百余万元补贴出版,提高编辑积极性,解除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策划打造精品学术图书。

  “通过学术出版基金投入,出版社为编辑创造了结识高水平作者、积累高质量选题的机会。”咸大庆表示,这既是对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出版社的品牌与学术影响力。

  在咸大庆看来,连续5届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并没有为了得奖的“刻意为之”,只有长年累月打造精品的“水到渠成”。今年,“数字建造丛书(12册)”成为建工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新锐”。这部由10余位院士和专家参与研究指导、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丛书,立足建设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从产业链各个环节为我国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进入“十四五”,融合发展成为建工社“六大战略”之一。2018年,建设智库发展研究院成立,“建设智库大讲堂”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智库品牌产品推动转型深层发展。截至2020年,出版社数字融合业务年销售收入连续两年超过7000万元,各类知识服务平台与数字出版项目成为出版社汇集名家、策划选题、打造精品的源头活水。

  “成为‘受人尊敬的出版社’是建工出版人不懈的追求。”咸大庆表示,在向“百年老店”迈进的过程中,建工社将继续突出专业化特色,竭力推出更多能够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