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新闻

郭敬明被抵制背后:《爵迹2》牵手腾讯,《演员》精准配合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宋婉心

编辑 |

12月21日晚8点,郭敬明在微博转发了自己新电影《晴雅集》的宣传内容,不到三个小时后,编剧余飞、宋方金等111位编剧、作家、导演发布了一则联合抵制声明,针对的即是郭敬明及另一位编剧于正。

声明中指出,近来,在一些网络平台、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屡屡出现有抄袭劣迹的编剧、导演(于正、郭敬明),以节目导师、嘉宾的面目出现,在节目内外进行话题炒作,以此追逐点击率、收视率,博人眼球。而“这种一切唯收视率论、流量论的做法引起了相关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反感”,呼吁媒体平台“扬时代正气,多宣传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主动拒绝这些有劣迹且不加悔改的创作人,不给抄袭剽窃者提供舞台,将他们从公众媒体中驱逐出去”。

声明发出后不久,郭敬明宣传新电影的微博下面,一条“滚”被顶上最高赞评论。

12月25日,新华社针对该事件做出评论报道,并提出几个问题:谁在给“劣迹艺人”提供粉墨登场的舞台?如何遏制资本把“劣迹”当卖点的不良行径?资本以及某些竭力为“劣迹艺人”粉饰的媒体应承担哪些责任?

资本关系影响综艺制作、嘉宾邀请及流量明星运作等方面,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在卫视综艺向网络综艺转移重心的过程中,“优爱腾”三家头部平台承载了绝大多数S级综艺,相关制作公司、经纪公司也就不可避免得需要顾及与背后巨头的利益关系。

事实上,在影视这个讲究人脉关系积累的行业,相比于导演,郭敬明“精明商人”的标签更为闻名。尤其是几年前的《小时代》系列,虽然口碑扑街,但凭借粉丝效应、流量思维,仍旧狂揽17亿票房。从这个角度来讲,郭敬明确实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平台逐利且需要流量,郭敬明这样用做“产品”的心态来做电影的导演,无疑是受欢迎的。

今年《演员请就位》一系列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件中,郭敬明也是边遭着骂名,边赚了盘满钵满,但正如新华社所指出的问题:谁在给“劣迹艺人”提供粉墨登场的舞台?背后或许少不了视频平台和资本的助推。

解决积压“库存”

今年10月27日,腾讯视频曾发布过一组新片单中,出现了郭敬明的电影《爵迹2》。随后11月18日,该片片方宣布以新名字《冷血狂宴》定档12月4日于腾讯视频独家播出。

《爵迹2》并非新片,原本定于2018年暑期档上映,原发行方中也有腾讯影业的身影,此外还有乐视影业(郭敬明持股0.6%)、和力辰光(郭敬明持股4%)和无锡爱美神(范冰冰创办)。但临上映之时,片发突发宣布“由于技术原因”撤档。据当时媒体报道,该片预售仅8000元,是撤档主要原因,此外,该片主角之一范冰冰于当年5月被曝光偷税漏税事件,也迫使片方不得不另选时间上映。

随后两年时间里,《爵迹2》都在寻找重映机会,但作为“库存电影”,重回院线显然票房风险很大,导致很长一段没有音讯的时间里,外界都猜测《爵迹2》要被放弃了,直到腾讯视频接盘将其买下,以“院转网”的方式在线上首播。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上映时间点12月4日颇为巧妙,随后第二天便是《演员请就位2》总决赛的日子。客观上来看,从10月2日第一期《演员请就位2》开始,郭敬明就一直在节目的各种冲突和舆论讨论中积攒人气,比如“郭敬明被尔冬升怼哭”“郭敬明对何昶希给出S卡”等,都曾长期霸占热搜。

而临近决赛的时间,前期所积攒的所有流量将会在这一个时期达到顶峰。选择这样的时机上映《爵迹2》,无疑是想借综艺热度涨电影热度。

《爵迹2》这样的片子仍旧充满争议,两年沉寂并没有改变其“流量电影”的本质。央视电影频道曾对重新上映的《爵迹2》作出这样的评价:“一个有流量的名字,加上一帮有流量的演员,再加一个有流量的导演,然后又在一个有流量的平台,一个’四流’电影想把它弄成一流。”

对于郭敬明自身,《爵迹2》的表现确实很关键,它背负着两层意义,一方面,当年撤档之后,该片已经沦为积压库存,前期的高额投入不能打水漂,需要以一种保险的方式收回成本。

另一方面,《爵迹》第一部难言成功,和力辰光财报曾披露,该片成本1.5亿,最终票房3.8亿元,按照普遍的分账比例,该片并没有收回成本,更不用说仅3.8的口碑得分。这是郭敬明在《小时代》系列全面验证成功后,首次面对溃败,甚至曾因此泪洒路演现场。

如果《爵迹2》在线上播放不理想,将意味着郭敬明仰仗的“流量电影”的运作模式不再有效,《小时代》式成功将很难再现。

据平台数据显示,自12月4日16:00上线后,截止发稿,《爵迹2》已播放9981.9万次。公开资料显示,非腾讯视频 VIP 用户观看《冷血狂宴》需支付 24 元,VIP 用户则需支付 12 元,购买后 7 日内有效。按照12元最低票价计算,《冷血狂宴》已经卖出近 12 亿元票房,院转网卓有成效。

转型新片承压

但《爵迹2》并不是最终目标。郭敬明的新片《晴雅集》已经在12月25日上映,而在这部电影的宣发工作中,几乎看不到“唯流量是尊”内容,电影更是在流量明星之外引入实力派,是郭敬明在《爵迹》的票房失败之后的真正回归之作。如果《爵迹2》在线播放成绩理想,多少会给《晴雅集》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而进一步查询发现,《晴雅集》的联合出品方中,同样有腾讯系公司猫眼微影的存在。

今年6月,猫眼娱乐发布董事会公告显示,委任腾讯副总裁程武为非执行董事。腾讯总裁级别人士同猫眼董事会的绑定,很大程度上指向双方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股权结构方面来说,早在2017年猫眼和微影合并时,背后的助推力之一就是腾讯,腾讯希望整合体系内的在线票务平台,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其后腾讯两次增持,截止2019年底腾讯持有猫眼13.91%的股份,是猫眼的重要战略股东。

而去年建立的“腾猫联盟”中,猫眼与腾讯视频、腾讯影业的打通就已经列在计划表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晴雅集》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归腾讯所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大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在《晴雅集》院线窗口期结束后,腾讯拥有其在网络平台的独家播放权。

搜狐科技查询发现,微信方面已经展开了“微信搜一搜《晴雅集》”相关的营销活动,活动可领取优惠券,在猫眼购买《晴雅集》影票时使用。

由此看来,不排除的可能是,作为该电影发行方的利益相关方,以及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有者,腾讯通过综艺导师、话题发酵、电影上映的一套配合动作,以让视频平台及导演双方获得双赢,平台既通过郭敬明制造了话题,话题流量也反哺了郭敬明自己的电影。

沦为流量工具

《爵迹》滑铁卢之后,郭敬明越来越成为综艺常客。搜狐科技粗略统计,近五年来,郭敬明参加的十余档综艺,几乎覆盖了大半地方卫视,除腾讯视频的两季《演员请就位》外,湖南卫视的《一年级》、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3》等都有郭敬明的身影。

近五年郭敬明参加的综艺

除却郭敬明自身的营销动机外,收视率和播放量直接决定是否可以获得更高的广告赞助收益,所以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里,郭敬明同样是各地方台及平台倾向于邀请的嘉宾类型。汪海林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我不知道他们自己对自己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认知,他们在台上,是通过出丑卖乖来获得平台认可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平台请)来招骂的,骂他就对了。”

汪海林揭开了综艺的最后一层遮羞布。此前郭敬明等人曾多次涉嫌抄袭,平台不会对他们的过往“劣迹”不知情,但依旧邀请担任导师,是外界诟病平台“为流量不择手段”的主要原因。而“郭敬明”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平台争抢的话题制造机,正是因为世俗成功和道德底线在同一人身上的矛盾体现被无限放大。

回看2013到2015年,暑期档几乎全部被《小时代》系列包围,累计17亿元票房,一时间《小时代》成为了国内最挣钱的IP系列之一。也因为这个系列,郭敬明证明了他的商业运作成功性,为他后续的《爵迹》系列吸引投资提供了夯实的数据支撑。

《小时代》系列中,郭敬明“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第一、二部《小时代》实际是一同拍摄完成,最后剪辑成了一、二两部,以此将电影制作的成本压缩到了最小。据报道,两部影片拍摄成本仅4700万元。

而时间再往前拨,在郭敬明作为作家扶摇直上的时期,他同样体现了灵敏的商业嗅觉。2004年,郭敬明意识到传统出版无法长久满足市场需要,于是在春风文艺的支持下,成立了“岛”工作室,《岛》系列杂志销量一度超过40万册。

“岛”工作室的经历让郭敬明发现了“作家经纪”的商业模式,便成立了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己占了75%股份,龙丹妮占15%,长江文艺出版社10%。落落、笛安、安东尼等作家都是通过柯艾旗下的《最小说》杂志被捧红。2010年郭敬明成立最世文化后,柯艾文化被纳入为子公司。

过往辉煌的履历,都证明郭敬明曾精准地抓住过当时年轻人的心理,但显然,郭敬明对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变得迟钝。2018年,几乎《爵迹2》撤档的同时,《我不是药神》上映,成为当年口碑大作,那时起,中国电影观众已经明显展现出反感流量、注重质量的观影喜好变化。

而今年被郭敬明寄予厚望的《晴雅集》,上映一天内,4万余人在在豆瓣上为其打出了5.1分评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