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

【文明乌海大看台】现代社会我们如何行孝!内蒙古文体大看台

婆婆初来乍到感到诸多不便,除了儿子媳妇没有相熟的人,生活习惯也有差别,让老人一时有些不适应,甚至感到孤单。接下来,老人的几个儿女的行为深深地了刘女士:老人的大女儿远在国外,时隔几天就会和母亲通过网络视频聊天。二女儿在呼和浩特,五女儿在通辽,两人每天晚上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姐姐们和婆婆能从一直聊到单位的事甚至上街遇到的人和事。一开始,我对这事特别不解,后来我慢慢了解了婆婆有时真得很孤单,很需要人陪她聊聊天,也才慢慢懂得了姐姐们的孝心。”刘女士说。

海勃湾区郑老太的老伴儿去世了,老伴儿刚一下葬,几个儿女就因礼钱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对此,郑老太泪流满面。

曾经,刘女士认为,孝顺就是让父母衣食无忧,别无其他。然而,结婚以后的刘女士却改变了想法。刘女士的老公家有兄弟姐妹6人,刘女士的公公在几年前去世了,婆婆为了帮刘女士照看孩子,来到了乌海。

“我的两个孩子全是自己带大的,那时候,父母身体也不好,就我媳妇一个人带孩子,没听到她有什么怨言,孩子也被教育得很好。”郭先生说,“现在很多年轻人经济上靠父母,养孩子也要靠父母,实际上是一种很的表现。”

这几天,家住滨河区的孙先生因为无人照看孩子的问题,家里起了纷争。孙先生并不是乌海人,和妻子结婚后才来到了乌海。婚后,因为孩子无人照料,孙先生的母亲去年年初来到乌海帮他照看孩子,但因为实在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母亲多次对他表达想回家的愿望,孙先生看到母亲实在为难,只好将母亲送上了回家的飞机。

家有2个孩子的和田春英的观点一样,他说,父母辛苦了一辈子,想选择自己的生活,不再为儿孙所累,应该受到儿女的尊重,如果儿女一味以自己有困难作为理由,“”父母为其服务就是不孝了。

“给老头办事(办葬礼)时,两个儿子一人出了2万块钱,叫了亲朋好友办了20多桌。”说话间,郑老太的眼中又盈满了泪水,“人都不在了,葬礼办得再风光老也看不到了。”

让错位的孝心归位

刘女士说,不在父母身边的儿女常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家常在许多人看来不以为然,然而这却是儿女牵挂父母、关心父母最直接的表达。“也许只是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让老人高兴好几天。我想,也许这就是孝心吧。”

远离父母该怎样尽孝

母亲回家后,因为孩子无人照料,孙先生的妻子多次与他争吵,言语中提出了对婆婆不看孙子的诸多不满。

郑老太今年76岁,有2个儿子1个女儿,她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女儿照顾得多一些,两个儿子除了逢年过节给点钱,对他们日常照顾得很少。

相信不少年轻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这种问题,人们究竟怎么看,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

不少老人生前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死后子女则大办丧事,这种“畸形”殡葬观不仅引发大操大办、变相收礼等问题,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今年63岁的田春英说,老人帮着看孩子是为儿女帮忙,但绝不是义务,作为儿女应该感激,儿女没有理由因为这个事情抱怨父母。

照看孙辈并非父母义务

对于不孝,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有的人以为只有不供养老人、不尊重老人甚至老人等极端行为才是不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大逆不道倒在少数,更多的人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忽视了对老人的赡养,长期不老人,也很少打电话问候,使老人长期处在一种孤独、凄凉的境地。更有甚者,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啃老,赡养义务没有尽到,还给老人徒增许多负担和压力。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孝道,让美德回归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记者 崔建敏)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同事或者朋友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因为地域距离的遥远似乎让尽孝成了一个难题,在文化单位工作的刘女士给记者讲述的一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

记者发现,因各种原因像郑老太这样缺乏儿女关爱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很多老人不缺吃不缺喝,唯一缺的就是亲人关爱。”市宜和老年公寓的一位护工如是说。这位护工介绍说,有的儿女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才来看一次老人,一些老人因为想念儿孙就会偷偷跑出去,“儿女往往都以工作忙为借口,但其实心里不重视父母。”护工的话值得人们深思。

自治区模范单建梅自结婚后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双方老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历增 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