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

名家说|论文体风格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作文文体

中国和的文体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但在国内,传统上对文体的讨论一般不外乎主观印象式的评论,而且通常出现在修辞学研究、文学研究或语法分析之中,没有自己相对的地位。在,20世纪以前也是这种情况,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方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地位的交叉学科。但在20世纪上半叶,文体学的发展势头较为弱小,而且主要是在欧洲展开,当时在英美盛行的为新。新在20世纪中叶衰落以后,文体学在全面展开,并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等均对文体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等各种语言学研究的新以及金的对话理论、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等各种新的文学方法被逐渐引入文体学,扩展了文体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来,文体学被引入国内,对国内的文体研究,尤其是对外国文学界的文体研究,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总的来说,学术界对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仍不够重视。

在情态表达形式上的变化

就我国目前的翻译学科建设而言,文学文体学十分值得重视。(,1998和申,2001)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体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它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的桥梁,注重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这一文体学派仅仅将语言学视为帮助进行分析的工具,不限于采用某种特定的语言学理论。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容易掌握,适合引入翻译学科。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的分析,来探讨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这是鲁迅的《祝福》中的一段。祥林嫂在从不幸更为不幸之后,此时已为临死的乞丐。原文中“先前悲哀的神色”指的是祥林嫂在第二任丈夫病死和儿子被狼叼走之后,脸上的悲哀神情。在此之后,身为曾经再嫁的寡妇的祥林嫂封建礼教的歧视,遭受重创,逐渐变得情感。这一从悲哀到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悲剧性,构成对封建礼教强有力的状。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文字出现在第一人称叙述者回忆祥林嫂的生活轨迹之前,是文中第一次提到祥林嫂,因此给读者印象深刻。由于前文没有任何交待,“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让读者感到困惑不已,由此产生悬念为何这个沦为乞丐的女人看上去不再悲哀?这自然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发现封建礼教对妇女世界的极度。不难看出,“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具有相当强的主题意义和艺术价值。不难看出,在此有意对原文进行了改动。从常识来说,处境越悲惨,神情也会越悲哀。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神情的描写偏离了这一常识,也正是通过这一偏离,深刻表达出祥林嫂的悲剧。我们可以将原文中的偏离界定为“概念上的偏离”,即偏离人们对事物的常规看法。在建构文学中的虚构世界时,作者常常通过各种概念上的偏离来表达或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而在翻译中,概念上的偏离成分往往容易被依据通常经验加以改动。或许认为,作者应这么表达,因此自己的形成了与原文更为合理的对应。但若进行文体分析,考察偏离成分在作品的总体结构中的作用,则不难发现,这些偏离常规的虚构事实往往具有重要的文体效果,在人物塑造、情节建构、主题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的改动往往使这些文体效果殆尽,因此构成“等值”。

…Shelookedcompletelyexhausted,notatalllikeawomannotyetforty,Onlythemovementofherlustrelesseyesshowedthatshestilllived.(Trans-SnowandYao,1936:53,本文所引实例中的黑体均为引者所加)

CATTI口笔译原声录音、全(201605-2003)+暑期推送目录(全)

意思[内容、事实]+[表达形式的]文体价值=(总体)意义文学文体学家认为同样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内容是不变量,具有不同文体价值的不同表达形式才是变量,才是文体研究的对象。但在翻译中,内容或虚构事实这一层次也是传递的对象,也成了一个变量,因此在内容这一层次,也可出现一种较为宽泛意义上的“等值”,其通常表现形式为:认为原文中的某些虚构事实有违常情,因此有意进行“情理之中的”的改动。以为这样一来,自己的形成了与原文更为合理的对应,实际上却损害了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一简例。

原创(2)|二笔(三笔)考试最重要必杀技:真题百遍,胜五十

人称上无可避免的变化

有的翻译理论家对文学文体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层次。在AlanDuff的《第三种语言》一书中,Duff将非文学翻译中对语域(register)的处理与文学翻译中对语域的处理摆到同一个层次上来考虑。他说:“有人以为只有文学才关心文体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个错误。无论翻译什么领域的作品……都必须决定究竟采用哪种语域(究竟是正式的语言还正式的语言,究竟是语言还语言),并从头至尾都采用这种选定的语域。”(1981:7)他还强调指出每一种文本都有一种语域,也就是说,其文字处于一个特定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层次,而这一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本的写作对象。”(1981:87)然而,文学文本中的语域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在正式程度上连贯一致的问题。文学文体学家特别关注的是文学文本中语域之间的转换或不同语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在很多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语域上的变化,直接生动地表达出人物所属的不同社会阶层,展示出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物的不同思维风格;或通过摹仿人物的不同语域产生滑稽摹仿的效果,并暗示作者的同情或者反讽的立场。小说中语域上的变化也是微妙转换视角的一种重要手段。(Fowler,1977;LeechandShort,1981)形式主义者金的对话理论在产生较大影响之后,文体学家更为关注在文学文本中,作者如何特意摹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的语言,在文中呈现出较强的“多语合弦”的效果。(,1981)从文体分析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采用属于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正式程度的语言来传递这种“多语合弦”的效果。假如在非文学翻译中,应努力保持语域上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在文学翻译中,则应尽量传递作品中出现的各种语域上的变化,以保留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

此外,将黛玉的内心想法纳入叙述层也不利于反映黛玉特有的性格特征。原文中,黛玉对宝玉评价道:“他在人前一片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实际上,宝玉仅仅在史湘云说经济一事时,说了句,“林妹妹不说这些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宝玉的话并无过于亲密之处,黛玉将之视为“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她极其循规蹈矩,对于言行得体极度重视;二是她性格的极度和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多少带一点自作多情的成分。可以说,黛玉对宝玉的评论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感彩,这一不可靠的人物评论有助于直接生动地黛玉特有的性格特征。在中,“hehadbeensoindiscreetasto…”成了由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基本上失去了反映黛玉性格特征的作用。

导读:有考友要帮我帮看下...常见的情况是逐字译出内容,但在文体和风格等等其他方面生涩别扭,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文体风格学方面的书。文体风格学涉及内容比较全面,从此角度分析提升质量,效果会很明显,同时要花的功夫也比较多。这里先贴一篇文体学大家谈文体风格和翻译的文章,以后希望能有机会分类总结文体学各章知识与大家分享交流。

,…

全文阅读,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阅读:

一年参加十余个翻译比赛,获入围是怎样一种感受?

原创(6)|CATTI一二备考系统日程表

其结果,叙述的焦点就从内心透视转为外部描述,黛玉也就从想法的产生者变成了事实的被动接受者。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文中,黛玉的想法与“喜”、“惊”、“叹”等情感活动密不可分,想法的开始标志着情感活动的开始;黛玉的复杂心情主要是通过直接她的想法来表达的。在中,由于原文中的内心想法以外在事实的面貌出现,因此成为先于情感活动而存在的因素,仅仅构成造成情感活动的外在原因,不再与情感活动合为一体。不难看出,与原文中的内心想法相比,中的外在“事实”在表达黛玉的情感方面起的作用较为间接,而且较为弱小。

考CATTI到底要花多少钱怎样备考最省钱

我认为,小说翻译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堪称为“等值”,即与原文看上去大致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较远。至少就现实主义小说而言,文学文体学家一般形式和内容的两分法,在分析时,仅考虑语言形式这一层面。Leech和Short在《小说中的文体》一书中,采用以下模式来描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981:24)

...

风格

(1)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祥林嫂]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申丹)·2016-07-1405:50

原创(1)|从自学入门到通过二口(三口):一年or一个月?

(2)(……不想[黛玉]刚走进来,正听见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义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也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在原文中,“他”和“你”这两个人称代词所指为宝玉一人。开始时,黛玉以第三人称“他”指称宝玉。随着内心活动的发展,黛玉改用第二人称“你”指称宝玉,情不自禁地直接向不在场的宝玉倾吐衷肠,这显然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黛玉接下去说:“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至此两人已被视为一体。这个从第三人称到第二人称的动态变化发生在一个静态的语境之中,对于反映黛玉的性格有一定作用。黛玉十分多疑,对于宝玉的爱和理解总是感到疑虑,因此在得知“他”的理解和偏爱时,不禁感到又喜又惊。可黛玉多情,对宝玉已爱之至深,因此情不自禁地以“你”代“他”,合“你我”为一体。这个在静态小语境中出现的动态代词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象征着黛玉和宝玉之间的感情发展过程,与情节发展暗暗呼应,对表达小说的主题意义有一定作用。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在叙述层还是在人物话语层,均可以采用各种人称。但倘若人物话语通过叙述者表达出来,第一、二人称就必然会转换成第三人称。因此,在将黛玉的想法纳入叙述层之后,就无可避免地失去了再现原文中人称转换的机会,无法再现原文中通过人称变化所取得的文体和主题价值。

原文中的“所喜者”、“所惊者”、“所叹者”为叙述者的评论,冒号后面出现的则是用直接引语表达的黛玉的内心想法。也就是说,有三个平行的由叙述者的话语向人物内心想法的突然转换。这三个平行的突转在《红楼梦》这一语境中看起来较为自然,但直接译入英语则会显得不太协调。也许是为了使能较好地被当代英文读者接受,有意通过叙述者来间接表达黛玉的想法。这样一来,显得言简意赅、平顺自然。从表面上看,与原文基本表达了同样的内容,是等值的。但通过对进行细致的文体分析,则不难发现,这种等值只是表面上的等值。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这一问题:

在采用文体学的方法来探讨翻译中的“等值”时,最值得关注的是语言形式这一层次。在小说翻译中,传统上人们不仅关注所指相同这一层次,而且也关注的美学效果。但这种关注容易停留在印象性的文字顺达、优雅这一层次上,不注重从语言形式与主题意义的关系入手来探讨问题,而这种关系正是文学文体学所关注的焦点。语言形式这一层次上的“等值”可定义为“与原文所指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却相去较远”。在翻译小说时,往往将对等建立在“可意译的物质内容”)这一层次上。(,1993)在诗歌翻译中,倘若仅注重传递原诗的内容,而不注重传递原诗的美学效果,人们不会将视为与原文等值。但在翻译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时,人们往往忽略语言形式本身的文学意义,将是否传递了同样的内容作为判读等值的标准,而这样的“等值”往往是等值。首先,让我们看看取自《红楼梦》翻译的一个实例:

将人物的想法客观化或事实化

在《红楼梦》这样的传统第三人称小说中,故事外的叙述者较为客观可靠,而故事内的人物则主观性较强。将黛玉的内心想法纳入客观叙述层之后,无意中将黛玉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事实化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