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品

延平:科技活水流入田间地头

闽北山区延平以农业现代化、品牌化的实践,破解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 

科技活水流入田间地头 

12月18日讯( 郑雨萱 通讯员 詹国兵)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福建调研时强调,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南平市延平区,耕地仅占土地面积的6%,和省内其他农业大县相比,农业土地总体利用率不高。“由于地理条件和传统观念影响,延平的农业质量效益不高,我们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展农业新空间,向农业现代化、品牌化要效益。”延平区委书记赵明正说,五年来,延平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突破山区农业发展瓶颈,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品牌农业转型升级。

科特派给力,农业大区转向农业强区

2017年,延平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拆除大量不合规养殖场,全面消除辖区内劣五类水质。水环境质量改善后,退养户面临着转产转业问题。

“我们派出科技特派员,引导退养户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优质高效设施农业。”延平区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杨家建说,不少退养户通过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的经济项目,找到了转型发展的路径。2017年以来,延平区新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幅增长,现有蔬菜、食用菌、花卉、水果等设施大棚建设面积近万亩,设施农业建设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有力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在大横镇博爱村,来自夏道镇的几名退养户建起了综合性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瀛洲生态园。“以前无序养殖污染环境,现在我们也更关注食品安全,选择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瀛洲生态园总经理陈文忠说。每到周末,生态园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吸引他们的除了无公害绿色瓜果,还有智能农业大棚。

“这座占地110亩的智慧大棚装备了南平第一套智慧农业系统,可以通过中心计算机系统收集数据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和浇灌,不仅大大方便了作物管理,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员开支。”陈文忠说。运用科技精准化、定量化的生产管理,目前企业已成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当前绿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发挥优势,以科技深挖新动能,才能够保证产品在当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博爱村下派第一书记魏祖能说。

在炉下镇,智能温控大棚已成为主流。去年10月,镇上25名党员成立炉下镇绿色产业党支部,将党小组建在新兴绿色产业上,分别设立了循环养殖、菌菇种植、鲜切花卉、溢鲜果蔬4个党小组,集中发展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的种植以及淡水鱼、小龙虾、大闸蟹、棘胸蛙等水产养殖,形成了“一个党小组、一面旗帜、一个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

“我们共流转土地1888亩,在区转产转业科特派服务中心的助力下,依靠高科技和现代化设施进行新兴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炉下镇党委书记何宏说,如今,镇里已形成众益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振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腾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近10家极具竞争力的合作社,在绿色转型上闯出了一片天。

经历了2018年还清“生态债”的阵痛,延平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通过转产转业的契机,我们借助科特派力量,将现代科技活水引入田间地头,促进了传统农业升级改造。”赵明正说,预计今年全区农业产值可增长6.5%,科技对全区农业贡献率达62%,农业大区正逐步向农业强区转型。

农企联手,品牌战略驱动农业增值

龙头企业数量少、农业企业效益不高、品牌不强等问题,曾是制约延平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延平区农业企业在产业链之间形成互补,强强联手将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延平区,创建于1998年的长富公司是中国奶业前20强;创建于2005年的享通公司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与销售,发展势头看好。“两家企业发展至今,都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和市场,但同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杨家建说,为此,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助下,两家公司聚焦全产业链,在南山镇村尾村共同打造以“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