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日常用品  五金

五金店生存现状:以前年入百万现在上班像上坟还有百万库存

  当今经济局势下,实体店生存相当困难,但有一种实体店生意似乎非常顽强,大街小巷都有,丝毫没有受到经济变差的影响。这就是五金店!

  五金店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个很LOW的生意,根本不入眼,但众人不知道的是,做得好的老板,上班用三轮车送货,下班却开宝马回家,还坐拥两三套房!

  除此之外,国外还有更高级的五金大超市“家得宝”,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年营业额7000亿人民币左右!是不是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

  社区五金店最贴近生活,犄角旮旯里都找得到,老小区比新小区多。通常以夫妻店为主,初中学历以下学历居多。

  夫妻两人日夜相伴,既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经营上的伙伴,生活和事业交织在一起。妻子守店,丈夫外出拉生意和做维修,真正的男主外女主内!

  这类店铺,几万块就可以勉强开起来,但在进货价格上就没有优势,店主只能在当地的批发市场拿货,但好处是:

  店铺大一点,品种齐全一点的,可能就要10多万甚至30多万的启动资金。缺点就是压货很严重,在店里经常都翻出几年都没卖出去的产品。

  小店虽小,但产品相当丰富,多达几百种之多。比如,五金工具,钉子螺丝,电线,水管,开关,电灯,插座,锁芯,电机等等。

  它们受电商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客户通常都是家里坏了东西才来买,不可能在网上下单然后等上几天。而且,店主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服务。比如,上门维修,安装,开锁等等,甚至还提供家装服务。说白了,店主要是没点技术活,这生意是做不成的。

  当然,这类社区小店想发大财,难!维持生活还是没什么问题,就是全年无休,甚至大半夜有客户打电话,也得出活。赚的都是份辛苦钱,养家糊口。我认识的一些小店主,还靠一个小店养大了3个孩子。

  五金店还有一个特点,开店头三年是客户累积阶段,熬过这个阶段,生意才相对稳定。但这并不能说他们不受经济影响,有一个做了13年五金店的老板,说他这5年,收了5家倒闭店的存货。行业低门槛,一个店就辐射范围有限,多几家店竞争就都不好过!所以现在想入行的,要慎重!

  这些小店还成就了一个商业传奇,那是就公牛集团。公司免费给五金店店主安装招牌,这招非常妙,只用了极少的费用,就做到了比媒体广告更好的效果。

  公牛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75 万多家五金渠道售点(含五金店、日杂店、办公用品店、超市等)、12 万多家专业建材及灯饰渠道售点及 25 万多家数码配件渠道售点。

  毫不夸张地说,它才是全国最大的连锁机构。把绝味、蜜雪冰城甚至邮政都秒成渣渣。这都归功于小五金店!

  受益于基建和房地产的崛起,五金机电市场蓬勃发展,远不是社区小店能撑起来的。一些生意人就在城市的某条街聚集起来,扎堆开店。这有三个好处:

  2.形成专业市场。五金机电市场的产品品类实在太多,几千种之多!没有任何一个商家有实力把所有品类都盘下来。于是,一条街上,你做水管,我做电灯,他做电机,成功地涵盖了所有品类。那些独自开店的,就没有竞争力了。

  但他们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在基建狂魔和房地产拓荒的加持下,生意都不用自己出去拉,客户都揣着钞票送过来。所以早期做这类生意的人发了大财,每年不赚个几十万都不好意思出门,甚至年赚几百万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很奇葩的景象出现了,这些老板开着三轮车去送货,下班了却开的是宝马!这就是典型的隐形富豪!

  五金一条街只能算是小打小闹。随着基建和房地产进入疯狂期,一条街也不能满足需求了。而这时,五金批发这个行业被开发商看上了,于是就有人开始打造专业的批发城!在这里,招揽省会城市的各路商家,进行集中销售与管理。

  五金城的早期,仍然供不应求,商家们活得很滋润,这场造富运动中,成就了不少几百万的富豪。但从2016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需求不断萎缩。这时的市场特点是:

  在这场造富运动中,提早离场的,赚得盆满钵满。舍不得离场的,尤其是逆势扩张的,最终发现:忙活了几年,留给自己的,只是一仓库的货和客户打的白条。

  有一位商家称,自己现在连5万现金都拿不出来。客户欠他上百万也收不回来,仓库里还堆积了近百万的货。对了,自己还倒欠银行20万!回想自己做五金生意的日子,一年365天要工作360天,早7点到晚7点!干累了不想干也不行,想把店盘出去也不好盘,因为库存太大。

  社区五金店:零售为主;夫妻店占多;服务于社区居民;一定要懂技术;毛利高,但消费频次低;需要累积3年;养家糊口而已。

  五金一条街:最早的批发市场;当时价格不透明,毛利较高;服务于社区五金店和B端客户;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典型的卖方市场;谁关系好,谁就能做得更大;多数商家都赚翻了;时代红利消失后,跟五金城一样萧条下去;前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压货,所以也需要积累;

  五金机电城:更专业的大型批发市场,汇集整个省的资源;价格逐渐透明,毛利不断被压缩;服务于B端客户;随着地产红利消失,商家进行恶性竞争,等生意上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客户普遍出现拖欠账款的现象;库存和房租压死人;现金流短缺,不少商家出局,最后玩了个寂寞。

  看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你看看房地产现在这个死样,还敢入场吗?即便入场,你有百万启动资金吗?有人脉资源吗?即便有,再想想恒大的供货商和承包商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