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产学研用结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脱贫

  近年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探索尝试利用现有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培养出产、学、研、用相结合,满足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学院现有的酿酒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轻工化工系先后牵头成立了由任艳玲、王涛两位博士带领的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及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

  两个中心平台以培养适合行业需求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会-创新创业园区”的创新工程中心模式,打造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学生实践、就业创业,对外合作和成果推广六大功能区,不仅让能够在学习、实训、实践等过程中激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实操能力,还能够与社会发展进行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的实用性人才。目前,两个中心已经在全国成为该领域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应用型科研团队、示范中心和产业基地,培养全面掌握行业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积极利用研究成果转化助力全省产业脱贫攻坚。

  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由贵州轻工职院青年博士任艳玲带队,团队成员通过积极发现、凝练和解决我省精品水果全产业链健康栽培、田间与采后管理、加工、贮藏保鲜及其酒类制品的安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科技需求,进而在蓝莓、猕猴桃、刺梨等贵州精品果品的相应领域开展应用研究领域并取得相应突破。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了紧抓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东风,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按照学院整体发展和双高申报规划原则,结合学院水果与酒制品、大数据等科研平台已有实验资源与研究、应用成果,在原来平台团队研究基础上,从水果及酒制品向食品农产品扩展,贵州轻工职院而后又建立了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在地方产业和最急缺的领域开展深耕研究,坚持高起点、高规格发展,助力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健康和愉悦”。

  同时,贵州大数据生态食品农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还开展食品农产品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食品农产品全产业链国际健康管理、功能性食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性成分及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农产品认知与消费心理等五方面的研究,致力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景之下,将大数据与贵州特色山地农产品相结合,将贵州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人民的餐桌。同时,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两个中心平台还联合了省内一流高校贵州大学、科研单位贵州农科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领先特色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相同或相关学科领域人才技术优势,集聚整合资源要素,通过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探索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工程研究模式与机制。同时立足于贵州猕猴桃、蓝莓、食用菌等山地特色资源,针对高标准种植,无公害病虫害管理、动态贮藏保鲜、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产业化技术需求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全面开展基于平台师徒制探索,培养该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专门人才。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则为人才培养提供学术思维锻炼的平台,以提升人才成长的独立性和悟性,最终达到反哺教学的目的。

  日常工作中,任艳玲既是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的领头人,也是学院相关优势学科的专业负责人,在教育教学中,她一直坚持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懂得做事的方式方法,还要把握地方经济和科学发展脉搏,把地方产业发展最需要的专业知识,最新学术动态、研究和应用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课堂上,知识新、理论新、问题新,师生畅所欲言,思维相互碰撞。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进入生产实训车间进行真实工作场景实操。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转变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车间的工作人员。同时,学院还引入企业生产质量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和工作场景在学校得到复制,使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曾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