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粮食文化让小记者们“嗖”一下穿越了!

  核心提示┃4月9日,十里春风,阳光正暖,怎可辜负韶好年华?大河报小记者一行走进位于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的中国粮食博物馆·预博馆。石斧、风车、水磨……古时粮食生产工具、古朴粮食文化,让小记者们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嗖”地一下就要穿越了!

  上午9点,在统一指挥下,130余名大河报小记者在粮食博物馆前集合,身穿采访服,手拿采访本的小记者们俨然早已经适应了“记者”的身份,稚嫩的脸上流露出的是对此次博物馆之行的期待和兴奋。

  由于展馆内容纳人数有限,小记者们有序排队体验粮食文化的博大与神秘。一走进“癝实仓盈”展馆,小记者们仿佛穿越了。

  “哇,这是什么东西?”“这些小石头人都在干吗呢?”博物馆讲解人员还没有开口,一脸兴奋的小记者李卓奕就指着农村使用的木质板车对同学说:“快看,这还有一个木头车呢!”

  “同学们,现在大家看到的展品都是我们国家粮食发展过程中所使用过的器具。大家看,这个陶仓,就是古代民间用来装粮食的容器……”话音刚落,细心的小记者又发现了问题:“老师,这个耙是猪八戒用的那个吗?”“这个呀,和猪八戒用的差不多,不过这是用来锄地翻土的,叫做犁耙。”

  除了犁耙,石碾、木叉等工具也引发小记者们的提问热潮,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怕忘记答案,小记者们一笔一画进行记录。 谷脉流长:小记者们瞪大双眼

  在展示粮食文化的“谷脉流长”展厅,一张粮食票证成了“大明星”,小记者们纷纷拿出手里的相机和手机拍照。

  郑州启元国际学校的小记者李星佑读着票证上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半市斤,老师,半市斤是多少钱啊?”小星佑迫不及待地提出疑问,“市斤是古时候的计量单位,所以半市斤不等于多少钱,等于0.25千克,也就是现在的半斤。”工作人员笑着回答。

  小记者王雨彤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快速记录,“原来爸爸妈妈小时候,吃粮食还有限量,需要用粮票购买,不能像我们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王雨彤说,“以后我要珍惜粮食,爸爸妈妈以前都吃不上呢,农民伯伯也很辛苦!”

  “博物馆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今天所接触的只是主馆建成前的交流平台,展陈内容仅为主馆的1/15”,中国粮食博物馆筹建办主任师高民告诉小记者,“欢迎大家在建成后再来采访!”

  采访结束,不少小记者与前来接送的家长分享,“妈妈,你们以前吃粮食很难吗?”“原来人类的祖先刚开始是吃不上粮食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