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耕、耙、耖”成了稀罕物今年夏收只见农机不见人

  眼下正值各地忙碌的夏收时节,印象中的夏收,农民们头顶烈日,弯腰劳作,全家上阵。如今在地头,看不到这样“激烈”的场面了。随着农业机械参与农业生产,夏收正在发生着改变。

  无论春耕还是夏收、秋收,当下农田里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农机具,“耕、耙、耖”这些老农具都成了稀罕物。

  眼瞅就要夏收了,农民陈来却意外摔伤了腿,只能让女儿从广州回来帮助收麦子。没想到女儿还没赶到麦地,家里的13亩小麦已经快收完了。连一些边角地,也被收割机收得干干净净。而且,小麦在地头就卖给粮食经纪人换成了钱。

  周口市的农民于德军全家都在湖北打工,家里的8亩地托管给了一家农机合作社。一亩地支付400元,合作社便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于德军连老家都没回,地里的小麦不仅亩产稳超550公斤,8000来块的小麦钱也直接打到了他的上。

  由油菜自身的一些特性,收割主要靠人工,效率比较低。为解决这个问题,襄阳市开始推广分段式收割,先用机械割倒,经过晾晒后再由机器捡拾。农机企业生产出了分段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

  在新疆,春耕春播的农忙时节,田间地头看不到几个忙碌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用上了北斗导航播种的“智慧农机”;在山东,一个种粮大户利用收割机,3天就能收完560多亩小麦;在河北,收割机进度飞快,而且作业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手机上。

  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2018年麦收,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从启动到进度过八成仅用时17天,有5天日机收面积超过2000万亩,创历史新高。今年,农业农村部预计全国将有163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64万台,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27万台。

  应该有不少人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每到麦收,农村学校还有“麦假”,不少单位和企业也会放假让职工回家收麦。

  要收麦了,天大的事都得往后放一放,全家每天早上4点下地一直干到天黑,连收割带播种得一个来月。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60后农民逐渐老去,农村面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00后从未下过地”的问题。通过大规模“机器换人”,我国农业不仅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20多年来,中国小麦主产区完成了全程机械化的历史性跨越。从南到北,农机手利用“农时差”,创造出“跨区联合作业”模式,开辟出巨大的农机服务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