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陕西农民收集古董农具50余件缘于感恩祖辈(图)

  播麦种用的耧、蒸馍用的大笼、称物用的量器、纺纱织布的机器……走进秦福涛的家,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农具摆满了两间屋子,这些刻有历史烙印的农具,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段记忆。

  今年53岁的农民秦福涛,家住阎良区武屯镇三合村,钟情于收集“古董”农具的他,心中有个朴素的愿望——“这些农具记录了祖辈们的勤劳与智慧,我想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

  秦福涛祖籍山东省高密县,100多年前,他尚在襁褓中的祖父随家人从高密迁至阎良。和秦福涛一样,三合村现有村民300多户,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出门办事都开私家车。可我计算过,我开车跑几十分钟的路程,我的祖先们可能要奔波好几天。”秦福涛感慨地说,为了给后代寻找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祖先们曾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这些农具就是历史的见证。

  秦福涛告诉记者,看到这些曾为创造美好生活作出巨大贡献的生产、生活用具逐渐被人们淡忘,他便萌发了收藏古农具的想法。多年来,他奔波于阎良及周边的“山东村”,走村串户搜集旧农具。目前,他已拥有各种古农具和生活用具50余件。

  “每一件农具都烙印着我们先辈们的聪明才智,所有的这一切汇集在一起,就是我们乡村农具的百科全书。”秦福涛如数家珍,给记者仔细介绍着自己的藏品。

  “这是皮轮车,也叫独轮车,中间放上粮食,旁边还可以坐人。过去娶媳妇也用这车子,相当于现代的小汽车。”“这是100多年前我们祖先从高密带来的花馍模子,寿桃形的、蝴蝶形的、金鱼形的,全是手工雕刻”……听着秦福涛的介绍,看着一件件藏品,记者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幅幅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

  记者了解到,一些收麦用的风车等藏品,在秦福涛收集时已经散架,他便自行研究、修理、重组,基本恢复了原貌。曾有人出高价购买,秦福涛坚决不卖,“我收藏这些不是为了钱。我想在村上建一个古农具展览馆,让这些古董‘活’过来,用他们筛麦、磨面、烙饼,让村民参观品尝,让更多人了解农具背后的历史文化。”■记者 王燕 实习生 李萍 通讯员 冯长涛

  习新常态李克强执政之道档案管理费将取消女子公园放生剧毒蛇济南垃圾箱装温度表发改委前司长被查吉林粮产地遇旱情俞正声谈发展堰塞湖险情基本解除印度学生裸身拦火车一日九厅官被查进京查控全面升级中兴领袖习李克强硬措施见成效国务院组织百人督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