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乡村艺术化发展要做到“五个必须”

乡村艺术化发展要做到“五个必须”

董进智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来,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从中,人们发现,乡村发展呈现出艺术化的新趋势。

笔者认为,乡村艺术化就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把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中,用艺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让艺术同科技一起成为乡村腾飞的翅膀。其目的,首先在于提高乡村的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满足农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给市民一片桃花源,让城里人找到心灵的驿站,满足他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还要让乡村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

乡村艺术化发展作为新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五个必须”。

必须以乡村振兴为前提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一定带来艺术的繁荣,艺术的繁荣也可能发生在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但是,作为艺术与乡村融合的乡村艺术化,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只有当人们越过温饱、进入小康、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跨越的时候,乡村艺术化才会逐步形成发展的浪潮。这就是说,乡村艺术化必须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乡村艺术化。否则,为艺术而艺术,就会本末倒置。

当前,推进乡村艺术化应当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做好五件事:一是把艺术应用到乡村规划中,注重乡村的艺术设计,增强乡村的审美韵味;二是把艺术融入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的品位和品牌,助推乡村产业升级;三是把艺术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提升村容村貌,营造幸福美丽新家园;四是用艺术激活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赋予乡村发展新的动能,增强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变乡村艺术为乡村资本,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发展美丽经济。

必须从乡村视角认识艺术

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诗歌、舞蹈等,它从很久远的时代走来,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如果只用画廊、歌剧院、博物馆的视角看,显然艺术是乡村玩不起来的“洋玩意儿”。但是,如果从建设美丽乡村、增加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来看,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

笔者认为,只要农民群众带着情感、用心做事、沉浸其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心流”“高峰体验”这样的状态和境界,就有了审美的、艺术的体验,就能把每一件事做成艺术。这样的艺术能够激活乡村资源,重塑美丽乡村形象,提高乡村生活品质,点燃人们的梦想和激情,成为乡村腾飞的翅膀,将与科技一起,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艺术化应当树立新的理念,用绘画、音乐等艺术,营造艺术氛围,把人们导入艺术场景,让人们发现乡村的意味,沉浸其中,共同创造与体验,使生活充满诗意。

必须用艺术眼光审视乡村

艺术与乡村有着天然的联系,问题是我们习惯于把城乡对立起来,认为乡村是落后的代名词。显然,要艺术回归乡村,必须打破传统城市化的思维定式,重新认识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意识到,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乡村有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独特价值和山水、田园、农耕、院落等内在之美,乡村之美是质朴的,厚重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奢侈的。质朴,在于它根植于自然;厚重,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奢侈,则是因为我们难以返璞归真。乡村艺术化就是要彰显乡村价值,展示乡村之美,让乡村更有审美韵味。

这样看,乡村艺术化并不是“植入”的,而是从乡村“长出来的”。这样的乡村艺术化当然需要钱,但绝不是靠钱砸出来的,有的村子正是被钱毁掉的。比如,在良田里面违规修绿道、建观景台,既毁良田,又煞风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必须让乡村实现各美其美

过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个地方打造出来了,人们便会蜂拥而至,把别人的做法原模原样地搬回去。有的地方还抄到了国外,搞起所谓的“欧洲风情小镇”。借鉴是有益的,但复制却是乡村艺术化的大忌。不管你复制谁,复制得怎样,一时引起了多大的轰动,都是不可取的。

必须看到,不同的地方其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经济基础、文化底蕴、社会生活是各不同的,必须突出个性。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情趣更是千差万别,需求多样化日益显著。而个性正是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艺术水平的高低往往与是否有鲜明的个性直接相关。凡是没有个性的所谓“艺术”,不管出自谁的手,都注定不会有生命力。

乡村艺术化发展,不管从哪个方面入手,侧重哪种样式的艺术,都必须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彰显各自独一无二的个性。即使是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村庄,也应通过艺术设计和文创活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赋予各自鲜明的个性。各美其美,乡村艺术化才有生命力。

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有人以为,乡村艺术化是艺术家们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狭隘的。自然,乡村艺术化需要政府、艺术家、企业家等多种角色参与,但是,其主角无疑是当地的村民。乡村艺术化,本质上更主要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自觉实践,无论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都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村民。

强调农民主体,是因为乡村是他们生长、生活的家园,一草一木都融入了他们的情感。只有当农民群众了解艺术,重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以主人翁的身份,怀着满腔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乡村之美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营造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艺术化,乡村才会让人们更向往。

强调农民主体并不排斥各方面的参与。事实上,乡村艺术化要有艺术家的启蒙,艺术家进村能让村民们懂得艺术是什么、艺术与他们有什么关系、怎么利用艺术来建设美丽家园;要有政府的鼓励,好的政策能够广泛动员农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有市民共创共建共享,市民们来了才更有生机和活力。(作者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收藏

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