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推进我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在五大方面重点突破

推进我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在五大方面重点突破

深度

王萍 骆希

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高质量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更是贫困地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目标、作用对象、施策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两大战略在接续过程中必然存在一系列需要准确判断和把握的现实挑战,必须有预见性地主动寻找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式,通过政策内容和实施方式的适度调整,在已脱贫地区有效实现两大关键战略的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将面临一些共同性挑战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省已脱贫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主要面临下述共同性挑战:

脱贫攻坚的特殊性政策与乡村振兴的普惠性政策之间存在对接障碍。一是扶贫资源大量集中投入导致很多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方面己超过非贫困村。二是大量临界贫困户因处于政策“真空”地带而存在一定情绪。而乡村振兴是实现整体发展和全体农民生活的普遍富裕,因此,破解脱贫攻坚推进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和利益冲突,是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难点。

短期化产业扶贫向可持续产业振兴转化面临严峻挑战。在脱贫攻坚刚性目标考核压力下,之前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较为单一,缺乏产业持续性升级发展的系统谋划;还有部分贫困地区为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成果,将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周期短、见效快和易评估的产业发展项目,缺乏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显然,这种短期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后续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发展需求是相冲突的。

集体经济薄弱和乡村人才匮乏阻碍两大战略有机衔接。一是绝大多数经济落后乡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缺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和带动农民的基本能力。二是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更为突出,比一般农村地区更难聚集人才。这些都导致经济落后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仍显不足,加重了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衔接难度。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加剧了两大战略衔接的实现难度。大多数经济落后地区在空间上与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带存在着高度重叠,在主体功能定位上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承担着生态产品供给的重大责任。因此,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冲突长期存在,由此构成为脱贫攻坚战略成功转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挑战。

在政策内容和实施方式上要考虑做好适度调整

要实现我省已脱贫地区稳定脱贫和全面振兴,当务之急是必须针对上述现实挑战,重点通过政策内容、实施方式的适度调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为此,下述五个方面的重点政策突破极为关键:

兼顾精准和普惠的利益平衡机制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时,必须注重将“精准式”帮扶与“普惠式”共享发展相结合,全面强化协同发展。一是适度扩大帮扶政策惠及范围。探索设立相对贫困指标,将临界贫困户纳入政策扶持范围。鼓励先富户、脱贫户之间形成合作帮扶机制,形成农户之间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路径。二是探索经济强村与落后村的协同发展路径。高效整合乡村发展的要素资源,引导共同发展产业,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经济强村与周边落后村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加强对共同性生产条件和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注重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推动农田、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改造。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后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搭建城乡融合的要素聚合平台

已脱贫地区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不能只靠政府行政主导,要积极打通城市要素下乡通道。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现有要素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森林等要素资源合理资产化和资本化,运用流转、入股、托管等多种模式推动产权价值实现。二是构建激励机制,着力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田秀才”和“土专家”为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建立职业农民人才库。三是孵化产业发展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研究制定引导支持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举措,整合利用涉农项目资金,以产业发展项目吸引社会工商资本进入。

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点之举,就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激发农民主体作用。一是培育农民自主参与能力。广泛开展针对农民群体的多元化能力建设行动,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振兴”的观念转变。构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维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二是强化农民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和支持已脱贫地区结合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特点,自主协商制订乡规民约,通过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强化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推进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以激活资源和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脱贫人口、低收入群体、一般农户共同参与,实现增收致富。

创新绿色复合型的发展模式

要成功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已脱贫地区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资源的资产化转化。一是积极推行“生态+污染治理”模式。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清洁化。二是探索创新“生态+农业旅养”模式。大力发展多样化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保障与溯源体系,着力打造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观光、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民族风情等项目。三是创新开发生态碳汇经济模式。建立以森林植被碳储量为切入点的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开发生态碳汇项目,完善碳汇市场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生态振兴。四是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资源匮乏型地区,应加强生态补偿等政策性扶持。

协同推进多项农村综合改革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转换期,已脱贫地区应坚持全面振兴原则,协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大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有效补齐发展短板。四是加大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收藏

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