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机械化赋能,大巴山父子兵“战斗力”爆棚

桂家父子引进的精米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一业一人

在达州市 宣汉县君堂镇,新农人桂刚是个热情善良、敢闯敢拼的80后小伙。2013年,在当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刚起步时,他“子承父业”返乡创业,流转了508亩土地种植水稻,创立了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

巧用农机,丘区种粮也能机械化

桂刚的家乡宣汉县,位于川东北大巴山南麓,是丘陵山区大县。回乡后,他结合丘陵山区种粮地理特征,采购了适宜当地使用的2台拖拉机、4台 插秧机、1台收割机、1台烘干机,并决心要在三年内实现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应用。“刚开始,农机带来的效益并不好,因为在丘陵山区,很多地方都去不了。”桂刚说,买机器投入了几万元,使用面积才不到600亩,连一个机手都养不活。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专合社的规模和服务面积也在逐年增加。“现在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再加上每家每户农田规模不大,机械化程度低,费时费力没效益。”桂刚决定为乡亲们提供农机服务,“这样既能提高农机使用率,增加收入,还能解决农村种地难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专合社目前已有6台拖拉机、6台插秧机、7台植保无人机、3台 收割机和5台烘干机,基本实现粮食从种植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2020年,专合社农机服务面积达1万多亩,纯利润能达40多万元。

稻米加工,延长产业链显效益

桂刚不仅创立了农机专合社,2014年10月,他还成立了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与父亲桂成东联手,把农业做得风生水起。

经过几年的摸索,桂刚在种粮方面已掌握了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提升专合社效益,在产业链条上赚取更多利润,桂刚想到了父亲的大米加工厂。

早在2003年,桂成东就开始从事大米粗加工,虽然已有十余年经验,但由于没有新型智能化装备支撑,导致发展相对滞后,每年产能只有1万吨左右。2017年,宣汉县开始打造方斗食品加工区,桂刚与父亲一拍即合,决定入驻园区,将原来的大米加工厂升级成了米业有限公司,并引进了一条更加现代化、标准化的精米生产线。“原来的生产线需要8个人同时在岗才能正常运作,每天最多只能产60吨米,现在只要1个人便能管理整条生产线,每天的产能可轻松超过300吨。”谈起现在的变化,桂成东感慨颇多,更加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让公司年产能翻了10倍,效益明显。“如今,海平种植家庭农场已是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成员单位。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正在打造的宣汉县胡家优质粮油产业园区,扩大我们的服务面积,继续向大米精深加工和副食品加工迈进,形成‘一条龙’服务。”面对未来,桂刚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色情 免费 视频在线观看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