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化肥

种出致富“金条条”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在收割 银柳。

张敏 特约通讯员 唐巍

家有银柳,越过越有。“大雪”过后,绵阳市 安州区河清镇七一村的银柳长势喜人,迎来了收获的高峰期。走进七一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平坦的村道,连绵起伏的银柳从村头一直摇曳到村尾,不远处,村民三三两两排开,收割、搬运、清理、捆扎……虽是寒意逼人,却增添了几许热闹的氛围。

引入银柳试种当年就有收获

七一村是安州区15个省级贫困村之一,全村有 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07人,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该村远离水库,土地常年缺水,只能种些耐旱的粮食作物,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制约。村民想富起来、想种个大棚,没技术、没路子、更没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每年大春耕种,老少爷们儿轮流值夜班守水得近半个月,遇上干旱年,粮食还可能减产。”谈及以往发展种植业的艰辛,村支书王超的声音有些哽咽。

天干渴不死勤快人,到底该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出路其实就在眼皮子底下。

七一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019年初,七一村党支部通过考察,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引进润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种700亩银柳,由于银柳耐旱耐湿,易于成活,种植投入成本较低,当年就有收获。

银柳,因其毛茸茸的花骨朵而惹人怜爱,加工后做成干花,变成五颜六色的“彩柳”,是春节各大市场最为畅销的“年宵花”,而且还深受欧美和日本消费者喜爱。同年 12月,首批经过村民粗加工,总量约1400万支的银柳由集装箱统一运送至码头,漂洋过海进入欧美、日韩市场,给全村带来了第一笔“红利”。

通过村级主导、群众主动、公司(合作社)带动的措施,短短两年,七一村就先后流转千余亩土地集中打造特色银柳种植产业,按照每亩产银柳2万枝计算,全年预计可实现产值600万-700万元,增强了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和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加快了全村脱贫攻坚的步伐。

群众就近务工足不出村增收

自银柳种植项目落地生根后,七一村便再也没有了一个“闲人”。王超详细解说道,引入银柳种植,最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项用工密集型产业,田间管理、收割、选枝……所有的步骤都需要人工,用工成本投入大,能解决七一村乃至周边社区、乡镇的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村里留守的群众能够就近务工,足不出村就赚到票子。

润叶花卉负责人刘雨给笔者粗略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亩700元的土地租金,全村一年的经济收入能有70万元,到了收割高峰期,平均每天用工近200名,每名工人单日收入80元,每年全村的劳动务工费用高达80余万元。

村上有了产业,最开心的还是村民。说起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王金兰笑得有些合不拢嘴:“从银柳种植开始就过来务工了,每个月过来工作20 余天,一个月家里能有1000余元进账,日子比从前好过了不少。”

有心插柳柳成荫,七一村的银柳产业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围绕银柳这个主导产业,接下来,七一村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至2000亩,形成从培育种植、收购到加工染色“一条龙”的“短平快”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群众增收致富搭好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