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2—第九课

  2—第九课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2—第九课导学案

  教学内容:习作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2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使用人: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创设或预设老师不在的情境,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 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能主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创设或预设老师不在的情境,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 写具体,情节写生动,能主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预习学案: 1、 阅读本次习作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 回忆曾经在学校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中发生过的有趣事情,简单地罗列出来。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 1、展示交流明确本次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汇报自己曾经在学校发生过的有趣事情:要求围绕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中发生过 的有趣事情来讲述,简单地罗列出来。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一)激趣导入 1.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发言时要尽量启 发多种情况:如父母不在家,老师不在教室,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等) 2.本次习作的话题:老师不在的时候。 (二)合作交流 1. 同学们,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老师不在教室的情况吗?因为什么原因老师不在 教室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开会、临时有事、听课、学习;在时间上也有不同的:一 会儿、一节课、一段时间??) 2、当老师不在教室时,你的同伴在做些什么呢?闭上眼睛回忆一下。 3、学生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老师不在时做的事情。 5.小结过渡:其实,不管是好事还是错事,或者是有趣的事,都可以说出来,关键是 要说真话。 (教师可列举一个自己的例子以激发学生表达的) (三)例文引,方法 1.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们有这么多秘密的事情。怎样才能把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表现 写好呢?请大家来看一篇例文。 2.阅读例文,写法。 思考: (1)这篇文章是怎样写好同学们的表现的?(2)除了吵闹的情形,还会有哪些 情形发生呢? 3.合作交流。 (1)学生从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等方面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写 法,并形成板书: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语言) 有详有略、点面结合(一群人、一个人) 一波三折 (2)师小结:虽然习作中的同学们很不自觉,但我也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真实,特 别有趣。在我们班,除了例文中说到的这种情形外,当老师不在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情 形,你们能说说吗? (3)学生说自己的表现: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室里真是精彩纷呈啊,那么你在做 些什么呢?能不能把你的表现也说给大家听听。 (四)明确目的,写作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是呀,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一定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 往往是你和同伴之间的秘密。 如果你能把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表现写下来, 就是本次习作的 要求了。 2.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注意这几点(指板书) ,你的作文就会更好。试着按要求写 作文。 3.学生进行习作。 (五)交流欣赏,修改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选择优秀、中等两类作文一起进行评析。主要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人物活动、情节曲折等方面进行评析。 2.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寻找同伴,帮助修改。 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1、缩句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2 、照下面两句仿写: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 绿;( ). 3、修改病句。 (1) 、课外活动时,操场上表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色。 (2) 、市少年宫举办了科技成绩展览会。 (3) 、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4) 、小红在会议室里各抒己见。 (5) 、我敢,这次校运动会我们可能得冠军。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2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 使用人:课时安排:3(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预习学案: 1、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祖先使用的农耕用具有哪些,做个简单的罗列。 2、预习本中“语文与生活”将书中所展示的农具名称与图片对应起来。 3、试着去读书中所展示的四句古诗,尝试着去理解加点词语和农具有关系。 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农具及其作用。 2、结合自己的课前搜集,尝试着将书中的农具名称与图片进行匹配。 3、朗读诗句,尝试着去理解诗意,并说说带点词与哪些农具有关系。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些农具?能说说它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用途。 木犁: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 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 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 10 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 泥块。 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 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 “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这种耧 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 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 “两柄上弯,高可 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 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 年代 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三)读读诗句,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1、昼出(耘田)夜绩麻 耘:锄头 2、童孙未解供(耕)织 耕:木犁 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锄头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种:镂 收:镰刀 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1、出示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诗意:初夏,小农忙的季节。水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已经长起来了,稗草也伴随 而生。 这时该要耘田, 即除草了。 “昼出耘田” ,白天下田去除草, 这在当时是男人们干的活, 妇女在白天干完别的家务劳动,到晚上就“绩麻。村庄里,男男,都不得闲。 “这些小 娃娃们,还没有劳动的本领,不会耕也不会织。农村的孩子嘛,耳濡[rú]目染,也熟悉了成 年人所于的农业活,而且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于是三三五五,在桑树下面,学着大 人的样子在种瓜呢。 2、出示古诗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理解诗意:这首诗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诗的前两句用“春种”和 “秋收”写出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由“种一粒”到“收万颗”说明劳动换来了丰收。诗 的后两句接着指出:尽管全国没有荒废的耕地,尽管是丰收年成,农民还是免不了要饿死。 人们读了这首诗后,禁不住要地发问:为什么? 3、出示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菜,粒粒皆辛苦。 理解诗意: 这首诗, 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场面, 深刻地说明粮食来之不易。 是的,每一个人都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4、学生结合诗句意思,进行古诗的巩固与积累。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2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 1、与欣赏《夏日绝句》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1、与欣赏《夏日绝句》 2、写好钢笔字。 使用人:课时安排:3(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预习学案: 1、读古诗《夏日绝句》 ,争取读流利,读熟练。 2、尝试着利用古诗下面的注释去理解古诗。 3、预习“写好钢笔字” ,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 的匀称、合理。 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 1、展示古诗《夏日绝句》的朗读情况。 2、小组交流,尝试着理解古诗,并汇报交流情况。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 字的结构的书写注意点。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一)与欣赏 1、介绍作者 李清照 (1084.2.5.-1155.4.10.)号易安,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 词人“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2、写作背景 据载:公元 167 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 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 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 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 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 年,他们向江向逃亡,一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 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疾病 而亡。 3、理解诗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③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 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 ,自刎而死。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 业;死也要为国捐躯, 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因此,诗人想 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 无脸见江东父老, 便回身苦战, 敌兵数百, 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派的, 借古讽今,正气。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 的。如此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4、诗句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 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段话,明确选自于课文《卢沟桥烽火》 。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的匀 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的 结构的书写注意点。 4、指点:字距小于行距,大字紧凑,小字写的舒展一些。 5、板演“序幕” 、 “战争” 、 “如火如荼”等词语。 6、学生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7、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1、古诗《夏日绝句》 2、写好钢笔字。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2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使用人:课时安排:3(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预习学案: 1、回家后去看新闻,或者利用网络信息了解最近的热门新闻。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话,能与别人聊一聊这个热点问 题。 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1、小组研讨自己搜集到的热点问题,然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研究。 2、组内交流完毕,进行展示汇报。 3、全班就最受班级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1、审题。 (1)学生读题 (2)教师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引导 学生关心。 (3)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关注,了解,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口语 交际。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最近有哪些热点话题?(可以从近期、电视和人们街头巷尾的 谈线)学生围绕各自关注的热点话题分组互相聊聊。 在教学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 题”时,可以相机出示讨论要求,使学生更加明确要求: 3、提出注意事项: 、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 (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1、。 (1)每组派代表说说关注的问题。 (2)让学生互相补充、评议热点问题。 2、反馈。 (1)指名说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关注、了解的方法) 。再次齐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8、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 使用人:课时安排:1 授课时间: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通过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 敌人的斗争。 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敌 人的斗争。 预习学案: 1、查阅资料,了解四大名著分别是哪些,它们对应的作者分别又是谁? 2、预习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3、朗读课文,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读课文,完成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 先变成( ), 又变成( ), 最后变( ), 都被孙悟空,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 终于被孙悟空一棒。 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 1、四大名著是( ) 、 ( ) 、 ( ) 、 ( ( ) 、 ( ) 、 ( ) 。 1、识记生字 wù sēng 孙( yāo ( ) 怪 zhàng ( gū ) zhòu ( āi ( mēng )告 ( kū )空 唐( zhāi )饭 ) há ()几部作品,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mán 隐( má ) ( h? ) ) )拐道 lóu ) ),紧( ) ( ) ( ) 骗 ( 2、读课文,完成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 先变成( ), 又变成() (), 最后变( 都被孙悟空,孙悟空( 终于被孙悟空一棒。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一)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通过三次不同的场景体会人物角色(小组内交流,可事先预展) 展一: 白骨精第一次先变成了________,被孙悟空_________ 唐僧__________ ( ) 孙悟空__________ ( ) 妖精____________ ( ) 猪八戒___________( ) 展二: 白骨精第二次先变成了________,被孙悟空_________ 唐僧__________( ) 孙悟空__________( ) 我还知道《西游记》中其他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三: 白骨精第三次先变成了________,被孙悟空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 ) 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四: 1、和文章标题一样,四大名著中故事带有“三”字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名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里面的小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全班交流 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本文改写自吴承恩的《 》 ,写了( )在西天取经上辨真 伪识丑恶三打( )的故事,赞扬了主人公( ) 、 ( ) 、 ( )的。教后反思: 《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 和勇于降妖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用幻 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 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 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例如白骨精 “三变三骗” ,孙悟空“三识三打”和唐僧“三责” ,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刻画中 到人物的特点,领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独到之处。遗憾的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来复述故事的情节,没有放视频让学生观看。 教学内容:9、词两首(如梦令)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 使用人: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1、我能把《如梦令》这首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给我的合作伙伴听,并把他流 利地背出来。 2、我能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3、我能把收集到的词及作者的相关知识说给同学们听。 教学重难点: 1、我能把《如梦令》这首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给我的合作伙伴听,并把他流利地 背出来。 2、我能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习学案: 1、预习课后生字,将《如梦令》读正确。 2、借助课文插图和古代汉语词典尝试着理解词的意境。 3、借助多渠道了解本首词的写作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做准备。 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 1、展示生字预习情况,指名“藕”字。 2、课文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音和停顿方面去点评。 3、交流词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汇报。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一)课外链接: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某一词牌的字 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二)复习旧知: 1、齐背《夏日绝句》 。 2、 《夏日绝句》是 朝 的作品。这首诗中 这两句诗表明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自学金指针: 1、一读,我能读准确。温馨提示: (1)注意读准这几个词语:日暮 兴尽 耦花 鸥鹭(2)在需要停顿的地方划上“/” ,我能把握好词的节奏; (3)我要反复把词读得滚瓜烂熟。 2、二读,我能读出意境。方法提示: (1)我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的办法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常记 沉醉 兴尽(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的意境。 (3)我能读出自己对词的理解。 3、尝试。 (四)交流汲精华 1、以二人小组为单位检查,相互纠错。 2、以六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 温馨提示: 小组长要明确分工, 做好总结。 同学们要大胆表现, 认真倾听, 还要做好记录哦! (四)合作展风采(10 分钟) 展一:重点字词解读 展二:解读诗意 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一)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句意。 (1×2)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兴尽: (二)课文内容我理解。 (0、5×10) 1、 “常记” 告诉我们 “醉”告诉我们 , “日暮” 告诉我们 , “争渡”告诉我们 “溪亭” , 告诉我们 。 , 展三:展示2、完成《两导两练》P43 达标检测第一题。 教后反思:教学内容:9、词两首(渔歌子)课时安排:2(第二课时) 主备人:王倩 教学目标:使用人:授课时间:1、会正确读写“塞、鹭、箬、笠、蓑”等 5 个生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箬笠、蓑衣” 等字词。2、能熟练、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古诗词。 3、通过看注释,了解诗词 大意,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西塞山前的美丽画面及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古诗词。2、通过看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西塞山前的美丽画面及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预习学案: 一、我要把古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流利。 二、做一做 1 我会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西塞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 2、借助文中的注释我理解了以下词语的意思: 箬笠: 蓑衣: 三 想一想 1、这首诗写的很有趣,我想有节奏、入情入境地朗读 2、 通过看注释,了解诗词大意,并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西塞山前的美丽画面以及渔 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3、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这首诗。 导学案: 一、预习展示,组织交流 1、展示《渔歌子》的朗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流利。 2、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西塞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 3、借助文中的注释我理解了以下词语的意思: 箬笠: 蓑衣: 4 、这首诗写的很有趣,我想有节奏、入情入境地朗读 5、通过看注释,了解诗词大意,并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西塞山前的美丽画面以及渔 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一)对学 1、小组之间互读古诗,互相之间进行正音。 2、交流预习导学二、三题。 做一做 (1)我会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西塞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2)借助文中的注释我理解了以下词语的意思: 箬笠: 蓑衣:。 想一想 (1)这首诗写的很有趣,我想有节奏、入情入境地朗读 (2)通过看注释,了解诗词大意,并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西塞山前的美丽画面以及渔 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3)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这首诗。 (二)组内群学:组内交流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适时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班级展示解疑 1、大组长总结汇报学习情况 2、研讨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检测,内化提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这首诗。 2、我会默写《渔歌子》 3、我会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教后反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