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秸秆“小”手艺 迷你老农具(图

  扇麦子的大扇车、种地的耧、柳条编的笊篱、箩筐……这些蕴涵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农具,正在我们生活中渐渐消失。可在小店区北格镇,67岁的退休老人董六生家,这些物件竟多达上百件,件件都是迷你版。6月25日,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些迷你型农具。原来,从2010年起,董六生就开始凿凿锯锯,以秸秆为主要材料,做起了迷你农具、农家小院等浓缩乡土风情的“老”玩意儿。迷你农具件件都照实物缩

  25日,在董师傅所住的北格镇供电所一个小院,推开一扇房门,8平方米大的屋子里,半空中,用铁丝悬挂着各种各样的秸秆作品:高粱秆做的牌楼、蝈蝈笼、风车、塔;麦秸做的花瓶、绣球、武士、扇子等。还有一个家用来堆放野草、枝条、木材作品,如草房、农家院子、笊篱、箩头、力勾鞭等,各式物件惟妙惟肖,令人眼前一亮。

  董六生捧着他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做成的两腿耧说,耧里的学问很多,里面三五毫米大的一个小铃铛,就是实物上的打籽弹,摇耧把式把耧摇来摇去,打籽弹甩来甩去,让两腿间下籽均匀。

  小铡刀是按10:1.5的比例做的,捧在手上小巧玲珑,抓住把手还能上下活动,钢刀是木头做的,刷上黑漆后,远看如真的一般。一尺高的扇车,是里面最大的作品,农村原来用它扇麦子、扇谷子。还有锣面的工具,就有好几样,有单个的锣,有锣柜,还有脚踩的锣柜,有趣的是锣面的那层纱,董师傅选的这种纱布特别逼真……

  说话间,董六生又搬来了他的枝条作品,装了一纸箱:筐、篮子、簸箕、独轮手推车、推水车等,都是用榆树条做的,每样作品只有一个。

  董师傅说,每做一件作品前,他都要先在村里找实物,然后按比例缩小。这几年农村用的传统农具他几乎都快做遍了,剩下没做的,光找样品就很困难。“这个三腿耧还是从清徐老家借的,用货车捎来,等做完了再还回去。”

  他说做这些不是为了挣钱,只为记录历史。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对农村生活有着特殊的情感。55岁以后,子女们自立了,清闲下来的他开始种葫芦,烫葫芦。2007年起,开始钻研秸秆编结,在民间搜集学习各种编结方法。2008年4月加入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2011年开始做农具。

  采访时,一直关心董师傅创作的小店区图书馆冀爱平馆长、小店区民俗文化专家高华老人也恰巧来了。高华老人说,现在很多传统的乡土文化渐渐消失,现在的年轻多都不知道有什么农具了,像董师傅这样把传统农具制作出来,容易收藏展示,易于历史传承。他,现在老董制作的春种、夏管、秋收等农具都有了,就是没有冬藏,应该把藏粮食的囤、仓等都做出来。另外,乡村文化除了这些农耕文化外,还有饮食文化,比如米和麦子怎么加工,怎么做成吃的,这一套东西都要有。谈到这些时,董六生立刻拿出一个小本,边听边记。

  董六生说,他将来广泛收集并制作出即将失传的这些民间艺术后,还要整理成书,图文并茂地展现农村生活,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