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民间收藏之如何越走越宽

  近三十年的收藏坚定不移,十余万件民俗文物洋洋大观,这里有座民俗文化宝库亟待开发——

  人们所赞叹的,是民俗收藏者高小山近30年心血收藏的十余万件民俗文物。规模之大,让很多参观者。近日,记者走进这座文化宝库一探究竟。

  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位于的最南端。隆德县县城有一座废弃的学校,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那里存放着高小山收藏的民俗文物,不少人慕名前往。几乎每一个人在看过之后,都很激动。

  穿过两道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各类藏品:有反映农耕文明的各类农具,有数量惊人的砖雕、石雕等等。楼房内,过道间,整个校园几乎找不到空地,都被藏品填满了。

  高小山向记者透露:他自1989年开始涉猎收藏,从未间断过。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拉运藏品的货车从全国各地开进来,已累计有200多车。而隆德县的藏品只是其中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藏品分别存放在山西、江西、四川、陕西等地的库房里。因为运输成本高,那些藏品只能暂时存放。据称,为此每年需要支付的租金和费就达100多万元。

  记者请高小山“盘点”一下他的收藏。高小山将这十余万件藏品分为28个大类。其中砖雕、木雕、石雕有2万多件,官帽、香包等刺绣作品有2万件,烟具、茶具有3万件……几乎所有上了“年岁”的老物件,都在高小山的视野之内。每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在这所废弃的校园里,记者看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大棚里摆满了清朝和时期的牌匾,有慈禧、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等历史人物的名字。这些牌匾,有镶嵌在住宅上的,有悬挂在商铺上的。其中,最大的一块是张之洞题写的,长4.5米,宽1.8米。据统计,收藏在这里的牌匾总共有3000多块,可以成为研究牌匾文化的实物资料。

  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3000多册家谱和上万件地契。这些家谱,既有印刷品,又有手抄件,总共收录了100多个姓氏,总字数在一百万字以上。尤其珍贵的是,有的家谱中不仅记载着家训,还绘有画像、宅院图、风水图。更具研究价值的,是明、清、和解放区的各类地契。其中有的地契五联粘贴,时间长达二三百年,跨越了几个朝代,有的地契还反映了家庭财产分割的状况,是研究家族史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更被人看重的是5000多册古代医书和20万个古代医方。有的,有民间的,有雕版印刷的,也有用毛笔抄写的。有些医书年代久远,还留有翻阅的痕迹。因为目前没有对这类藏品进行任何整理、分析,其真正的价值还难以判断。收藏者一直,这里面会有存世的孤本,有济世救人的良方。

  5月15日,国家习会见了报道“一带一”高峰论坛的中外记者,介绍会议情况和主要。

  5月14日上午,“一带一”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举行,习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

  加强源头治理、追溯废弃物流向、落实有举报……一系列实招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

  2016年4月19日,习总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上有更多获得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