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酒业

风雨过后 四川白酒产业“彩虹”将从哪里升起江口醇价格表

根据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今年前4月,全省93户酒类零售企业实现酒类商品销售额1.97亿元,同比增长4.45%,14户白酒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0.97亿元,同比下降14%,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我省白酒产品市场价格呈现高端产品价格下跌,中低端产品走势平稳,二三线品牌稳中有升的态势,白酒市场走势趋稳。

在此期间,国内实施多年的糖酒公司专卖模式被取消,白酒产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入竞争时代。白酒此后进入第一个“黄金十年”,江口醇、孔府家酒、秦池古酒等品牌强势崛起。

正因为见惯了白酒产业的起起落落,徐茂林认为,白酒产业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和群众基础,危机总会过去。“我很乐观。”他说。

沱牌舍得集团负责人还,将省内几家大型的国有白酒企业纳入混合所有制的试点单位,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从机制上引入战略投资者,以的手段,提升全省白酒产业内生增长动力。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认为,此次深度调整应该结束川酒一盘散沙的状态,促使四川白酒企业、各级之间凝成一股绳,合力打造中国名酒之省,从而加速国际市场。

6月19日早上9点,徐茂林准时来到红楼梦酒厂酿酒车间。偌大的车间雾气腾腾,酒香扑鼻。

“应该有战略层面的更高考量。”盛初咨询公司董事长王朝成认为,四川白酒不仅要走出当前低谷,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当前的有利时间,为抢占未来高地奠定基础,实现这一目标,要战略和战术手段相结合。

2009年,全省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只有不到800亿元,但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近1800亿元。

两河口是郎酒集团旗下第三大生产,其酱酒年生产能力达到1.3万吨,2012年底竣工投产。此后,郎酒集团又投资30亿元,动工建设年产能达1.7万吨的黄金坝生产。全部建成后,集团年产能将达到令人咋舌的5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酱酒生产。

“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那次。”徐茂林回忆,当时,他还是红楼梦酒厂酿造车间主任。从1988年底,产品开始积压,拉货的车明显减少。工厂开始减少酿酒班组的班次,原有的30个班组减少到了15个。到了1990年才逐渐恢复。

从战术层面讲,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手段,从战略层面而言,和企业要携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四川白酒的涅盘,更上层楼。

张建平认为,当前应杜绝悲观失望的情绪,坚定信心,及时调整,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个周期到来之前,踩准节奏,未雨绸缪。

立意的高度,反应的速度,出手的力度,目标的精度,决定了未来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不仅要想着尽快走出当前低谷,更要谋划抢占未来高地

A

回顾历史。从1933年郎酒正式得名算起,到上世纪80年代,郎酒厂几度停产,又几度恢复。1984年,全厂年产量才500多吨。到2005年,“红花郎”推出的第二年,集团酱香型酒不到2000吨,浓香型酒不到5000吨。7年后,2012年郎酒集团产能突破3万吨,是2005年的6倍。

今年52岁的徐茂林,是宜宾红楼梦酒业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高级酿酒师。从十几岁开始,他就进入酒厂工作,在30多年中,他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白酒调整期。

剑南春是观察四川白酒产业整体现状的一个范本。从成都到德阳,从泸州到宜宾,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产业严冬到来,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产业渐渐陷入困境。2013年,川酒“六朵金花”的经营指标纷纷掉头向下。

产量和主营业务收入超常规膨胀,郎酒不是个案。从2002年前后开始,全省白酒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受良好市场需求的鼓舞,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在内的省内知名白酒企业,纷纷大幅扩张产能。仅仅从2009年到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就由156万千升增加到了336.4万千升,年均增长21.2%。

如果说高价位远离的是普通消费者,缺乏改变的产品远离的是新兴消费者,而问题产品则远离的是所有消费者。“三次远离”之后,加上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趋势,白酒产业可谓“疲病交加”,不堪一击。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公”消费等政策因素,只是压向白酒产业的一根“稻草”。

C

深度调整不是第一次,也注定不是最后一次,每次调整过后,往往会迎来新一轮黄金期,这种峰谷交替的周期性规律,既给人希望,也蕴藏警示

产量和营收双增长的背后,高品质的产品却并未同比增长。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个别企业甚至大规模生产食用酒精勾兑酒,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12年的塑化剂事件更加深了消费者对白酒产业的不信任。

然而,每次危机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正是从1998年的低谷期开始,省内各大酒企开始陆续推出高档名酒,催生了高端白酒品牌开拓潮。1999年,水井坊面世;2000年,国窖1573面世;同年,沱牌的高端白酒品牌“舍得”登台……在一系列高档品牌的带领下,2002年之后,白酒产业走出低谷,昂首挺进第二个“黄金十年”。

今年以来,调整还在继续,一季度,泸州老窖股份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9.28%,净利润同比下跌56.86%。另一巨头水井坊,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下滑77.03%,跌幅较去年同期继续扩大。“全省白酒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这已是业内外的共识。这场调整原因何在?究竟会持续多长?风雨过后,彩虹会如约而至吗?

盛极而衰。1998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加上国内白酒消费税开始实施从量计征,以及国内消费升级等多种因素影响,白酒产业进入第二个深度调整期。这期间,孔府家酒等知名品牌销声匿迹。

张建平认为,深度调整中,和企业要有更大的胸怀和目标,和协会应该联手组建产业投资基金,以此推动四川白酒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兼并重组,合纵连横,稳定四川白酒在全国的霸主地位。

随着“80后”、“90后”成为消费生力军,江苏洋河创新推出绵柔香型,山东景芝、扳倒井推出芝麻香型的白酒,抢占新兴消费群体。外省酒企用四川的优质基酒开发瓶装酒,返销我省,争夺省内市场份额。反观省内,坐拥产业冠军名号,但新品种开发却明显不够,再加上不善于利用新兴的营销渠道,导致省内白酒在争抢新兴消费者的战役中明显落后。

“中国白酒价值典范”——从成都出发,沿成绵高速公向北,车窗外,剑南春的广告牌不时闪过。在当下,对于很多白酒产业界人士而言,这句广告词有了别样内涵。过去一年多时间,是剑南春发展历史上极其的一年,不仅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滑,部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更是全面放缓。

时间回到去年9月,贵阳,第九届泛珠经贸洽谈会及酒博会上。两瓶“出身”不同但“身家”相当的白酒引起众多客商关注:一是泸州老窖出产的市价高达10多万元一坛的“生命中的那坛酒”;二是郎酒集团推出的售价只有15元一瓶的“歪嘴郎”,单价相差一万倍的两个产品,去年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为身处寒冬的白酒产业带来一抹难得的亮色。

全国亦是如此。到2011年,我国白酒产量突破1000万千升,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可能达到2051万千升。按照1瓶酒500ml换算是410亿瓶,相当于全国每年人均消费30多瓶,产能过剩的危机步步紧逼。

表面看上去,“塑化剂”风波等因素,是压向四川白酒产业的最后稻草。其实,无序扩张的产能、不尽合理的产品结构、故步自封的业界心态等矛盾的累积,才是幕后推手

B

他还,省级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尽快出台措施,争取国家将白酒交易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白酒机构落户四川,为四川掌握白酒话语权奠定基础。

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崔兆全认为,深度调整中,应该传统自信、总量自信和基础自信,加快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推动形成呼吁多年的区域品牌建设,以四川为龙头,将全国白酒产业带入全新阶段。

不只是“歪嘴郎”。去年以来,面对高端产品受挫的市场格局,省内各大企业纷纷调整产品结构,推出一系列价格亲民的产品,适应市场变化,比如,泸州老窖集团就针对“80后”、“90后”消费群体,开发出“会唱歌的小酒”等产品,五粮液集团也推出“会说话的酒”,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一方面创新营销模式,开发新产品,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组合拳”。

中国白酒金三角连锁经营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平在业内浸淫30多年,在他看来,这一轮白酒产业的深度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叠加导致的。只不过相比起上两次,本轮调整行程的原因更复杂,既有政策因素,又有产业因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矛盾,且矛盾集聚时间较长,爆发产生的冲击力更大。

销售收入远超产量的增速,背后的秘密在于高端酒迅速崛起。从2004年开始,包括五粮液的1618、泸州老窖的中国品味、郎酒集团的红运郎等多款高档酒横空出世,且几次提价,有的酒单价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白酒行业一度出现1%的高端产品实现了行业40%以上利润的状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