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居行业  家用

优化供给侧改革 构建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

力促“十四五”健康老龄化

健康,作为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健康老龄化再度成为关注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这也让关注目光再度聚焦本月初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上来,其为“十四五”期间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明晰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和指标。其中,除医养结合肩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任外,亦不乏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老龄化科技和产业发展等亮点。本期新闻洞察聚焦“十四五”健康老龄化推进路径,敬请关注。

李海楠

为响应各界对健康老龄化的高度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这在彰显政府社会责任之余,再次释放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推进健康老龄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促进健康老龄化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更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义深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清晰勾勒出实施路径和重点,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需求、健康水平、健康预期寿命都将依次获得提升和改善。

健康老龄化本质是“健康至上”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形成,确保老年群体健康正在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龄化导致卫生保健服务需要在量上迅速增加,同时也促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和内容从单一的医院治疗转变到综合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模式,尤其是确保老年群体健康须综合着眼,从基础卫生服务做起。

这样的客观现实背后,正是老年人对健康本身日益提升的需求。因此,促成健康老龄化必须围绕“健康”做足、做好文章。“坚持健康至上,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侧改革,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增量与提质并重。”《规划》提出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在内的老年健康服务。

与此同时,这也让强化与健康老龄化相关的机构、队伍、服务和政策支持,促使其匹配好快速上升的老年人健康需求更显迫切。

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必由之路

近年来,养老需求和老年人口医疗需求共同催生出医疗养老的结合。所谓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如何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老年群体实现“老有尊严”是中国式养老必须正面解决的重点。

“面对巨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供给势必需要提供和覆盖到从健康管理到疾病预防再到诊疗服务的全过程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正在凸显对医疗需求的倾斜特征,适时适当引入配合养老需求的医疗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解决好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其中,能够辅以等量和必要的医疗服务是养老服务的必要组成,更是促成健康老龄化社会形成必然关键。

显然,医养结合已经展现出趋势性特征,且已被各界视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足,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发展不充分”也是不争的事实,已被《规划》明确列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之一。

应对挑战,增加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势在必行,而这也是《规划》重点着墨的内容之一。

须让社会资本共分养老市场“大蛋糕”

对于该如何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规划》提出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建设和改建医养结合机构。支持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并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建设一批百姓住得起、质量有保证的集团化、连锁化医养结合机构。

一直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提供始终面临着“大政府小社会”的难题,这也导致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长期存在错位,为此,《规划》提出要发挥政府在促进健康老龄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在长期致力于推进医养结合的投资人王于眼中,更愿意将此次《规划》明确的一系列有关内容,解读为向市场和社会资本吹响“推进医养结合”集结号。他对表示,确保未来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高效对接,才是解决养老市场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养老服务市场一再向社会资本抛出橄榄枝,在投资人眼中就意味无限的商业蓝海。“尽管市场热度不减,但医养结合仍是如今养老服务市场的短板。”王于认为,政策的准入和支持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医养结合项目等实际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规划》也提出要健全医养结合标准规范体系。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

在彭刚看来,养老服务市场结合医疗需求,并引入社会资本符合国家层面的政策方向。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社会资本也应在一定程度上收敛其逐利本性,将短视目光瞄准长远。毕竟,应对老龄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它更需要可持续的资本运营,这也客观左右着能否真正在我国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重视医养结合 让老年人健康有“医”靠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冯文猛

胡畔

继《“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之后,《“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又于近期出炉,明确提出要建立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老年健康保障制度,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谋而合。

要推动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确保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应该如何行动?为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

中国经济时报:《规划》的发布有何深意?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发展现状如何?

冯文猛:《规划》的发布是对目前城乡领域的老年健康服务如何进一步发展所作出的针对性回应。“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中引入了“医养相结合”。此后,整个“十三五”期间,医和养的结合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当下,随着在多个地区试点落地,不论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医养结合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进展,各地也探索出了三类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第一类是医疗办养老,即医疗机构在医疗基础上发展养老。第二类是养老办医疗,即在养老机构内部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设计上,加入医疗服务。第三类是在社区层面进行的医和养的结合,主要为居家老人提供更好的照料服务。

在推进医养结合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积极推动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多个老年健康领域的基础性文件,各地也据此推动了有关实践,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城镇地区因其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各类养老机构对医疗服务的引入更加顺畅,发展更加充实迅速。农村地区虽然有所起步,但由于其主要依赖乡镇卫生院和乡镇敬老院提供医养服务,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水平欠缺,导致医养结合发展相对滞后。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上,城乡之间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中国经济时报:在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和乡村分别面临哪些问题?

冯文猛:医养结合是老年健康服务中的重点内容。从全国范围来看,医养服务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中既包括机构层面的医养结合契合度、提供服务的模式、费用分担机制等内容,也包括居家老人的医养服务保障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上门医疗服务在居家老人中有着庞大需求,但目前该领域的进展并不快,或是进展仅限于小部分地区,还有待进一步推动发展。

同时,由于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其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也各有偏重。对农村地区而言,医疗和养老两类设施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问题主要集中在人才资源匮乏、专业能力不足、医养服务设施不健全等方面。不过,得益于农村居民的行为习惯,相较城市而言,其在上门医疗方面会发展得更加迅速,也更为普遍。

对城镇地区而言,虽然资源相对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核心老城区老人多,老龄化率更高,但缺乏合适的地方建造养老和医疗服务设施。如何在这些区域满足居家老人的医养需求,并在新的生活设施建设中把医和养充实进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一些城镇郊区虽然有足够的空间修建养老服务设施,但往往位置较偏,周边设施不完备,容易面临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行为习惯影响,即便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施行起来也会较农村更为缓慢。在城镇地区,如何在落实分级诊疗的同时,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发挥作用,为居家老人提供所需要的老年健康服务,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要推动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确保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应该如何行动?

冯文猛:首先,要及时转变养老理念。“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将贯穿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应对老龄化的全过程,也包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所以,更需要各相关部门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广,形成广泛共识。

其次,要高度重视医养结合以及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建设。目前,我们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在设计上已经有了一个闭环,从前期的健康教育到干预,从疾病的诊断筛查到后期的康复护理,直至最后的安宁疗护,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但每个环节的发展当前都存在一些短板。因此,需要进一步充实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各个关键环节,力争让设计好的内容有效落地。

同时,对于医养结合的推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办养老、养老办医疗的机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居家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服务,让更多老年人能在家里解决自己的医疗和养老需求,这是解决中国大部分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主要渠道。在近期,针对行动不便、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可考虑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积极拓展上门医疗服务,让上门医疗尽快成为一个制度化,覆盖全人群、全区域的医养服务手段。

在推进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的相关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进一步发挥科技的作用,让科技助力养老和医疗更好地落地结合。目前来看,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手段在农村和城市都有应用,借助智能化的方式,能够打通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在为传统养老和传统医疗提供新模式的同时,也将助力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使其更加公平可及。

让银发人群乐享信息技术红利

王晶晶

“带娃倒没啥,但是到哪都得扫码,连吃饭都要用手机扫码点餐,我眼花看不清楚,再加上不太会操作手机,出个门啊,都犯难。”家住北京朝阳的刘大妈告诉,她今年年过六旬,去年从老家到北京照看不到两岁的孙子,时常带孙子外出吃饭、游玩,但由于不太会用智能手机,让她的日常生活多了一份苦恼。

不止刘大妈,不少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手机上的各种应用,导致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问题,无法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也是政府工作报告所关注的内容。报告提出,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且,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要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可以说,养老作为重要的民生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应鼓励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品及服务的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3.50%,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针对银发族人群的产品存在无法切实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供给缺乏体系化、社会资源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

如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使银发族人群也能够乐享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张云勇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充分发挥通信运营商资源禀赋,加强电信业适老化改造。一方面,给予适当政策支持,鼓励运营商智慧家庭工程师为银发族提供电信业务上门指导、上门办理、上门服务等。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终端行业、互联网行业中众多厂商协同支持,针对银发族的需求特点,真正为银发族人群提供能感知、有温度、更便利的电信产品和服务。

二是协同各方资源,加强创新实现智慧养老目标。银发族的养老需求除了医疗、健康、护理以外,还包括饮食、陪伴、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需要社会各方资源的参与。他建议,鼓励电信运营商作为智慧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联合产业链协同好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数字技术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能力优势与助老养老应用场景融合创新,以医疗、健康、护理为切入点,规模化普及服务银发族人群的异常行为监测、跌倒防护、一键呼救、实时健康监测等场景化应用;并基于此,进一步打造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将银发族人群的医护健康、紧急求助、生活消费、情感陪伴、精神文娱等多种服务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协同社区、医院、餐厅、药店等各方资源进行跨界合作,打造全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健康养老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食、医、健、护、乐”一站式的优质养老服务。

三是加强政策指引,普及通信能力夯实数字化基座。服务老年人远程看护的家庭摄像头、异常情形下使用的一键呼叫报警器等设备,都需要网络连接才能发挥作用,基础网络通信能力是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接口,但还是有很多老人,尤其是一些贫困老人家里没有安装网络,也就无法使用基于网络提供的种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因此,张云勇建议,将针对此特殊群体的基础通信能力普及作为一项普惠型服务增加到国家养老政策中,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财政补助,使他们也能够接入网络,能够使用网络和数字化带来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收储托市+稳产举措力促猪肉供需稳定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筑就经济发展“压舱石”

DRC论道共同富裕⑤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共同富裕重要着力点

消费信心从何而来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商祺什么意思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185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翻译机构,济南医保卡查询,天地豪情粤语,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