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行业  家电

家电维修乱象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最近,关于家电维修的乱象,引来了不少公众吐槽。据《法治日报》报道,前段时间,湖南长沙酷暑难耐,市民赵小莱因家中空调不能制冷了,从某互联网平台上预约了维修人员。上门简单检查后,对方告诉她是电路主板出了问题,修好要花1000元,然而“市场上同型号高配置的空调差不多也就2000多元”。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以550元达成了这笔交易。此事让赵小莱甚至一度怀疑,遇上了山寨维修。记者近日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发现,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

  2000元的空调不制冷,维修竟然张口就是1000元,很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和常识判断。从1000元的维修费,一路“砍价”到了550元,也说明家电维修里面,的确是“水分太多了”。从报道的情况看,这还不是最为离谱的:有的顾客洗衣机坏了,原本是连接滚筒和洗衣机的隔层掉落导致漏水,重新安装即可,但维修人员把情况说得非常严重,实际只用扳手拧了一下排水管,便告诉顾客“修好了”,收了165元;还有的顾客空调需要添加冷媒剂,维修费用为100元,但维修人员用鞋刷在外机上刷了几下,便又加收了50元清洁费,等等。

  如此家电维修乱象,让广大消费者成了待宰的羔羊,也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然而,隔行如隔山,对于家电维修中的种种“猫腻”,作为普通消费者却蒙在鼓里,除非是业内人士、专业人员,才能看个明白,这也让消费者的法定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尽管为了规范家电维修市场,2012年起施行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但现实情况却是,品牌售后点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上“李鬼”多有,消费者很容易“踩坑”。

  法律规定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市场经济是法治的市场经济,消费者的权益理应得到最强有力的保障。虽然,从技术层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乱作为”,比如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要求“持有统一上门服务证的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门、亮证服务”“所有服务企业都必须明示收费标准,不得随意增加收取费用”“所有厂商服务热线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服务应对”,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加强市场监管。

  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督主体,有必要加大突击检查的力度,对欺骗客户、无病假修、小病大修的维修人员和企业,依法给予处罚,让其付出足够的违法代价;督促行业协会等完善行业标准,履行专业监督的职能,督促商家对零部件费用以及上门维修的各类服务费用、服务时长进行明码标价、网上公示,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平心而论,家电维修乱象频仍,作为互联网平台,也有不可推卸的安全保障责任。如今,一些“李鬼”在网上作祟,肆意侵害消费者权益,关于家电维修的投诉吐槽纷至沓来,互联网平台恐怕还不能以“避风港”为由,视若无睹,置之不理。在职能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互联网平台有必要加强审核把关,将“宰客”的维修人员和企业纳入“黑名单”,永久关上网络大门,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