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新闻

高考志愿填报的系统思考:内在动机、天赋优势与产业动向

  填报高考志愿是许多青少年走向广阔天地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也是此后无数次面临变幻莫测的命运转盘时可以参考的重要经验来源。

  志愿填报的基本逻辑是城市学校专业。城市决定了日常最大活动范围内可获取资源(信息、物质、人脉)的广度,学校决定了日常一般活动范围内可获取资源的广度和密度,专业决定了日常最频繁接触资源的深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城市越发达,学校越厉害,一个人纵横腾挪的空间也越大。仅就实习机会而言,一线城市大于新一线,新一线远大于二线。我本科在西安,校外实习机会很少,后来到北京读研究生,曾在某外企咨询机构实习,公司里做战略/营销咨询的实习小伙伴来自北京各高校,985、211、双非都有,专业也是五花八门,数学、医学、化学、管理、统计等,这就是一线城市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的气魄与魅力。有了实习经历,学校和专业对职业选择空间的限制就没那么大了;在招聘者眼中,毕业生是张白纸,只要人聪明、靠谱、谈吐得体,还有实战经验的加分项,那就可以考虑录用。

  具体到城市,可参考「第一财经」发布的《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一线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新一线个,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一财」做这个榜单整整十年了,从这十年的趋势看,南方和中部城市持续走高,北方城市相对没落。网上甚至有戏言称北方只剩一个大城市,那就是北京。据我观察到的小样本,最近五六年离开北京去南方的朋友越来越多,反向流动的几乎没有。

  学校和专业方面,可以听听考研名师张雪峰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高考志愿填报必读》。虽然我不同意他的个别观点如“北大护理不如央财金融”,但张雪峰对各专业类目的介绍还是挺全面的,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付费咨询高考志愿填报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多数人可能没有这个机会。

  除了城市、学校、专业的一般逻辑外,我认为更深入的考量应结合内在动机、天赋优势和产业动向,做系统性分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清华大学赵昱鲲教授从动机的角度,对孔子这句名言进行了重新解读——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曾国藩是“好之者”,孔子是“乐之者”。曾国藩学习是为了明白事理,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有句名言,“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赵昱鲲认为这是基于价值意义的「整合动机」。孔子则是本身就喜欢学习,读书对他来说完全是种享受,韦编三绝,他乐在其中;赵昱鲲认为这是「内在动机」的完美体现。

  Deci(1975)在其经典著作《Intrinsic Motivation》一书中对内在动机做出了如下定义:内在动机行为是这样一种行为,人们参与其中以获得胜任和自主的感觉。内在动机行为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体在缺乏刺激时会主动寻求刺激。因为他此时没有胜任和自主的感觉,会觉得自己“无用”,为获得胜任和自主之感,会主动寻求刺激;无聊时打游戏就是这样。另一种是战胜挑战和减少不和谐。比如创作文章、推导数理公式,或者看到脏乱的房间会有整理的冲动和行为,行动过程中一个人就会产生胜任和自主的感觉。简言之,人们热衷于寻找和征服挑战的过程;这种挑战对他们来说要刚刚好,不太难也不太容易,恰好处于「学习区」。

  Ryan 和 Deci(2000)认为,受到内在动机激励的人们,会为了有趣、挑战而不是外部的鼓励、压力或者奖赏而行动。自出生伊始,健康状态下的人们都是积极、好奇、充满求知欲和喜欢嬉闹的,随时随地展示出学习与探索的一面。这些都是在无外部激励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发生的。内在动机与心理学概念「心流」(Flow)以及马斯洛的「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受到内在动机驱动时沉浸其中,体验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并感受到强烈的充实、自信和平静。

  尽管内在动机是动机的一种重要类型,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却不是由内部动机驱动的。尤其在成长过程中,社会需要和角色属性要求人们从事非内在动机类的任务,内在动机越来越受到约束(Deci 和 Ryan,1985)。Ryan 和 Deci(2000)认为,人类的多数活动都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外部动机是指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外在的结果(separable outcome)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例如为了得高分或避免惩罚等。

  内在动机对个体的影响深远持久,很难因为一次专业选择就立马调整。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常见的「空心病」问题,与应试教育带来的「自主缺失」有很大关系——高考前青少年长期基于外在动机(父母的面子或考不上大学的恐惧)读书,一旦进入大学,反倒丧失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感。在这种情形下,探索自我的内在动机和天赋优势,重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自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认知自然智能。加德纳认为,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可能在一个、两个甚至数个方面都有较高天赋,其他方面却资质平平,甚至低于平均值;另外一些人可能各种智能都比较一般,但如果组合得当,则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或某些领域有极出色的表现。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不一样。

  盖洛普优势将人的「才干」分为34种,包括成就、行动、战略等。通过盖洛普测评,得到34项才干的排序,其中top5是一个人的相对优势。以本人为例,top5才干是回顾、战略、思维、学习和搜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自觉就会应用这些才干。比如大量阅读、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对自身过往经验进行深度挖掘,这是在发挥回顾的优势;对社会现象、商业模式等提出洞察并将其系统性表达出来,这是战略;勤于自省,喜欢坐而论道,思考和讨论各种理论,看书/听课时经常产生颅内,这是思维;渴望新知识、新想法,能够快速获取和吸收信息,这是学习;专注于某个主题,搜集海量资料,为研究或写作做准备,这是搜集。

  这里补充一点:网上有很多山寨版盖洛普测评网站,有些甚至是付费版,其实都不靠谱,我也上过当。盖洛普唯一的官方网站是(无利益相关,请放心使用),里面有几个版本,最好选380元的那个,解读最为全面细致。

  关于职业选择,网上有个经典段子:2000年,最优秀的一批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中关村的公司;2005年,最优秀的一批毕业生进入了风头正劲的诺基亚,土鳖毕业生选择了卖鞋卖袜子的阿里巴巴;2010年,最优秀的毕业生都留学美国,土鳖毕业生留在了BAT;2015年优秀毕业生都选择去了BAT,土鳖去了......

  虽是段子,却足以说明时下热门风口跟未来黄金赛道是有一定脱节的。放在高考志愿填报上,这种脱节就更明显了。原因是辅导孩子报志愿的很多父母,其立足点还是十几年前的经验,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那些经验显然已经过时。2021年表弟上大学,老舅做主填报了土木工程专业,老舅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赶上了地产行业的黄金期,至今还在从事这行。事实上,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地产行业红利期早已过去,土木类就业十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我眼中的表弟,性格外向,心智早熟,是经商的好材料,所以建议表弟报考管理类专业,可惜没被老舅采纳,只好退而求其次,建议老弟入学后参加学生会,锻炼自己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意味着不管出于国家间产业竞争的考虑,还是为了增进民众生活福祉,政府都会组织一大批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大力发展的关键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亟待攻关的科技前沿领域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包括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设备,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数字化应用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

  上面这一长串名词可能会让人有些云里雾里不明觉厉,但细看很容易发现,国家规划的前沿领域主要集中在前沿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尖端制造、智能硬件、智能汽车和传统产业智慧化。

  作为分析师,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除了以往的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Excel、PPT)和外语,编程和艺术审美将成为新的必备技能与软实力。

  未来十年,预计信息技术和金融仍是热门行业,但内部细分职业会持续分化。其实现在已有了端倪,比如互联网产品、运营的红利期基本到顶;数仓、商业分析还在上升期,其红利期大概会持续到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范围铺开之时。

  考虑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避免“卡脖子”的困境,以及智能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芯片制造和智能汽车的整体产业链将获得极大支持与发展。

  广袤农村的价值将被重新审视和发掘。新农业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良好的生态和居住环境以及人对大自然的天然亲近,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1010万、同比增加160多万。拼多多《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拼多多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

  职业多元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具备专业水准的图文和音视频创作者(自媒体、UP主、博主、播客主播等)有望引领数字游民的新生活方式。

  这篇文章于6月下旬开始动笔,原计划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前几天发出来,然而由于种种偶发状况和本人的散漫个性,断断续续写到了今天。此时相当一部分考生的志愿填报已经结束了,本来有些纠结是否还有必要完成文章,转念一想:志愿填报后,许多人依然面临对内在动机和天赋优势乃至职业方向的探索,那就索性写完吧。

  其实,即便有了较深入的思考,依然不能替代个人在「志业」上的彷徨与探索,不过这不也正是生命的乐趣所在么?2020年高考日,我发了个朋友圈,并把那条动态转给正在参加高考的表弟(后又复读一年,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给他打气,今天也分享给各位朋友和今年的高考学子们,祝大家都有个灿烂的前程。

  “在有生之年,人生游戏其实是个无限游戏,一次的输赢没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直待在牌桌上,持续参与到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游戏中去。只要身体好,肯学习,就永远有赢的机会。高考是个大日子,是无限游戏中相对重要的一场游戏,用无限游戏的战略眼光藐视它,用胆大心细的战术策略重视它。心有猛虎,而能细嗅蔷薇。总有一天,当你回首来时路,会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生命如斯,足当高歌且徐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