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动态

静态新闻的捕捉方法和路径探析

  摘要:新闻与客观变动着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新闻作为有思想、有温度的特殊物质,其存在形态有时为相对的静止状态。研究静态新闻特点,掌握对其的捕捉方法和路径,对于搞好军事新闻报道工作十分必要。

  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虽然是绝对的,其形式有时又是相对静止的。新闻与客观变动着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事物的运动也就没有新闻。新闻这个特殊的有思想、有温度的物质,其运动形式也有相对的静止状态。掌握静态新闻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反复研究。

  就像采泥中的藕、挖山中的参,捕捉处于静态中的新闻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静态新闻大都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在没被人们知晓和认识之前也很少传闻,有的看似风平浪静,往往一闪即逝。捕捉静态新闻,主要靠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当然,偶尔碰上,恰巧遇到也是一种捕捉新闻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不多。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它既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捕捉静态新闻的先决条件。老报人曾说:“新闻敏感强的人,走在路上也能捡到新闻。”既然是捡,就不是人人见了都抢的新闻,就必须比他人先发现先认识。这种先于他人发现和认识的新闻,往往是朦胧的,是处于静态之中的。这样的新闻虽然整个发展过程平稳,不易引人注目,也不像动态新闻大起大落、轰轰烈烈、引人关注,但一经挖掘抛出后,都会产生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心情为之一振。比如,2002年1月17日《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刊登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着力提高抓基层的质量》一稿,就是笔者通过比较,从平常事情中发掘出新意的。当时,总部机关提出大抓基层的指示后,全军不少单位都围绕如何抓基层,提出要“怎么样怎么样”的招数,动作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而笔者所在集团军却与众不同地提出抓基层“不要怎么样”,即:“不乱提口号、不大搞活动、不乱开会、不突击抓”的“四不”思想,这是“与众不同”和“与往不同”的地方。这是该集团军鉴于过去一些单位抓基层常常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基层做工作上,而是习惯于派工作组、开经验交流会、提些新口号,结果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多帮助。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笔者分别写出一篇消息和内参,稿件在《解放军报》刊发后,使各级深受触动和启示。这篇稿件被《解放军报》评为当季度优质稿件,并受到上级的批示表扬。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如果忽视或不善于作比较,上级强调什么,就对照有关精神想观点、找例子,或者跟在报纸后面跑,报纸上发了什么,就跟着写什么,如果“照葫芦画瓢”写新闻,不仅使新鲜事显得了无新意,也写不出好新闻。

  捕捉静态新闻要像鹰一样,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进行搜索,一旦看准了目标就一头扎下去猎取,赋予看似平常的事件以新角度、新主题、新思想。

  突发性新闻,不会天天都发生。报纸上虽然也发一些所谓“爆炸性”新闻,但刊发最多的,还是普通的、常见的、带有普遍教育指导意义的新人新事。

  生活需要七色光,报纸宣传也要丰富多彩。受众需要的新闻大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小到衣食住行,而大政方针和生活中的琐事又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说,新闻在社会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凡人小事常常能折射出大主题。以某团卫生队为例,它的工作在有些人看来是边缘性的工作,与中心工作“离得较远”,是不易出新闻的僻静之处。可笔者刊发在原济南军区《前卫报》一版头条的通讯《一切为了士兵》,不但占据了显著版面,还先后被《解放军报》和地方中央级报刊采用,其原因就在于当时有一种倾向,个别部门和个别人认为抓基层是领导机关的事,是工作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对抓基层重视不够。而通过卫生队这个“窗口”,回答了每个部门、每个人在抓基层中都负有重要责任,都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都要有所作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稿件通篇写得都是这个卫生队为兵服务中平凡而感人的故事。4个小标题分别是“舞台虽小,但人人都扮演着部队建设的‘大角色’”“条件有限,却照样能够大有作为”“业务性强,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干好业务”“环境艰苦,但苦得其所,苦中有甜。”看似普普通通,但却发人深思,蕴含着深刻道理。文章中写的只是发生在一个团卫生队的事情,可每个单位和每个人都能“对号入座”,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目标。这篇稿件刊发后在基层官兵中引起热烈反响,并得到军区的批示表扬。从这篇稿件不难看出,与中心工作“离得较远”的单位和平凡的小事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

  宝藏在辽阔的大地上是珍贵而稀少的。有的埋在崇山峻岭中,有的藏在深深的地下,有的隐没在神秘的海底,有的沉睡在无边的旷野。倘若新闻工作者也像勘探队员一样,不畏艰辛,勇于勘察和发掘,那么处于静态中的新闻就会像“宝藏”一样被源源不断地发现。

  捕捉处于静态之中的新闻,较之于抓动态新闻要有难度。这些静态新闻大都是平凡小事,乍看时毫不起眼,初品时说不出味道,以致给人一种意义不大、角度难选,主题难以提炼之感。而就是这些貌似平常的事件,被“有心人”深入挖掘、一经见报后,一些同志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说自己曾经与类似的事情失之交臂。

  静态新闻有着区别于动态新闻的个性特点。捕捉新闻要有远见、有预见、有高见。前几年,我们曾在原济南军区《前卫报》一版头条刊发了一篇人物通讯《一位指导员的“带兵日记”》,稿件见报后,受到时任军区和部领导的一致好评。军区说:“这个指导员很不错,很会做工作,很值得宣传。”部领导说:“这篇报道很有指导性,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都像这个指导员一样,部队的工作就好办了。”回想这篇报道的采写经过,最初采访时,该旅领导反复向笔者介绍这个连队全面建设的先进事迹,我们也因此把反映这个连队的先进事迹作为报道主题。然而,来到该旅一营三连。经过与连队干部、战士座谈后,我们发现这个连队之所以好,关键在于有一个在带兵方面很有些“道道”的指导员杨培水,把杨培水的很多特点慢慢聚焦,最后集中到了爱兵这一点上。按说指导员爱兵的典型也有不少,可笔者发现,这个指导员的爱兵非同一般。比如,他关心战士不仅从生活上关心,更重要的是从成才方面关心;在看待士兵上有新视觉,在知兵上有新“道道”,在爱兵上有新内涵,在工作上有新思路。这几个“不一样”让笔者眼前一亮,找到了感觉。于是,笔者抓住这几点采访整理出了50多个故事,据此写了一篇5000余字的人物通讯。

  在河滩上寻找玉石的人都有着这样的体会,从表面上看,玉石与普通石头差不多,但细心辨别纹理、辨识硬度、观察通透感,就能发现它有别于一般的石头,最终发现宝玉。捕捉静态新闻犹如寻找玉石,鉴别真伪的过程使人备受煎熬,让人绞尽脑汁,但发现有价值新闻后让人怦然心动、顿感眼前一亮,令人振奋,叫人难忘。

  社会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发掘一件静态新闻的前因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本身就是在揭示和解决矛盾。只有打破思维定势,善于逆向思维,擅长逆向追踪蕴含于平凡事件中的闪光点,才能从普通新闻事件中挖掘、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