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五金

山西沁源剪纸:千年古老艺术重焕生机

  中新网太原9月30日电 题:山西沁源剪纸:千年古老艺术重焕生机

  作者 吴琼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上下翻飞间,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便跃然纸上,装点人们的生活。正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二届山西艺术节期间,山西长治沁源剪纸非遗传承人赵国清的剪纸作品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展出,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我现在剪的作品叫《不夜山乡》,以山西沁源善扑村为原型,描述晚上举行的活动,有男子舞龙,也有村民跳舞,是美好农村的缩影。作品周围分布有谷物,象征丰收喜悦。”赵国清介绍,现在村里很多人都走出去,通过这幅作品宣传绿色文化、反映农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一幅好的剪纸作品要经历定位、构思、立意、构图、剪纸、配色、装裱七项步骤。 吴琼 摄一幅好的剪纸作品要经历定位、构思、立意、构图、剪纸、配色、装裱七项步骤。 吴琼 摄

  12岁那年,赵国清开始学习剪纸。当时逢年过节家家要贴窗花,这勾起了他的强烈兴趣,母亲就拿出外婆存放的底样,从第一次尝试模仿,赵国清便被剪纸流畅的线条和生动的图案吸引。此后40年间,他一直专注于收集、整理、制作和传承沁园剪纸。

  随着社会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发展较快,压缩机器的出现对沁源剪纸造成了较大冲击。赵国清说,机器制作出的剪纸便宜,很多人都去买,传统手工剪纸已鲜有人问津。剪纸所依附的民俗土壤变得稀薄,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还未掌握剪纸图样和技术,老一辈人就开始消亡,造成了剪纸传承的断层。

  “从那时起,我就在思考如何传承沁源剪纸。沁源剪纸起源于农耕文化,很多文化性的东西都在农村老人手里,”2009年,赵国清在当地成立剪纸协会,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他就与一些剪纸艺人自费下乡,挖掘沁源文化,寻找剪纸人才。走访中,他们还搜集到100多幅明清古剪纸,在抢救剪纸图样的同时,也让不少民间剪纸人对剪纸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山西沁源剪纸非遗传承人赵国清的剪纸作品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展出。 吴琼 摄山西沁源剪纸非遗传承人赵国清的剪纸作品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展出。 吴琼 摄

  2014年,赵国清及其他剪纸艺人对挖掘出的内容加以整理,历经两年多时间,2016年出版《沁源民俗剪纸》一书。“当时有人说,出一本简单的集子就行,可是我们考虑到光靠图案并不能完全展示剪纸文化,很多东西都需要详细注解”。

  谈及剪纸创作,赵国清告诉记者,一幅好的剪纸作品要经历定位、构思、立意、构图、剪纸、配色、装裱七项步骤。其中,立意是最难的,只有有创意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

  40年来,赵国清创作1000多幅剪纸作品,《沁源秧歌》《承载》《四狮如意》等均为他的代表作。“《四狮如意》是一幅彩色作品,以一只母狮孕育了三只狮子来代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永存的精神,也表达了事事如意的寓意。”赵国清说。

  除热心剪纸创作外,他对剪纸技艺的传承也很关心。多年来,他先后教出3位沁源剪纸的市级传承人和两位县级传承人。

  “合适的弟子很难找,传承古老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下才能真正了解并热爱剪纸文化。”如今,赵国清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寻找一些对剪纸技艺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他希望年轻人能将沁源剪纸传承下去,不让古老艺术失传。(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