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集聚优质科技资源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安徽无为将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

  小乌龟形成大产业,蓝孔雀成就脱贫路,“互联网+”河蟹工程,林下经济前景广阔。电缆产业军民融合转型升级,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

  同产业,最具吸附力的创新生态圈在哪里?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哪里?同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院所在哪里?同专业,最具创造力的研发团队在哪里?同方向,最具前瞻力的研发专家在哪里?

  安徽省无为县从“创新五问”中树立标杆,明确用力方向,按照有研发平台、有研发人员、有研发投入、有科研活动、有新品研发、有专利技术的“六有”要求,遵循与一所高校合作、与一名院士对接、有一个以上合作项目的“三个一”工作路径,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引入创新团队,打造创新平台。

  蹇锡高、雷清泉、姜德生、朱蓓薇、张洪程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徽无为,是县委县政府借力高端智库,建立中国兵工学会专家工作站、中国化工学会专家工作站、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专家工作站、中国印刷学会专家工作站四个国家级学会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引进院士和高端人才团队,与企业形成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前沿科学、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三个省级学会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引进专家团队,发展绿色品牌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提质增效,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示范引领。

  无为县有较好创业创新传统,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著名的“电缆之乡”,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国内最大的特种电缆产业基地,是“国家火炬无为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质量强县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全县建有国家特种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安徽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华菱电缆集团国家特种电线电缆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现有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11家企业获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称号。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3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000多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6件。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氛围。近年来,无为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认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形成齐心协力抓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刚性制度。引导企业树立科技创新意识,2017年和2018年,无为县连续两年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科技创新大会。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奖励补助,开展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表彰,吹响了全县科技创新的号角。目前,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

  坚持高位推进,突出政策激励。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县科技、科协、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兼任县创新办主任。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1+6”政策文件。近两年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5900万元。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每月专题调研和听取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并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对各镇、县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年中,县委、政府专题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调度会。县、政协分别开展全县科技创新工作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并分别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县科技工作汇报,开展交流讨论并形成专题报告。

  坚持人才为先,积极“借智引智”。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县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2017年,县政府聘请了蹇锡高院士等10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无为县创新驱动助力专家,成立了由教授级高工吴长顺等6人组成的无为县特种线年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科技大学雷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分别在无为县3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激励和人才吸引政策,优化县域人才环境,2018年引进6支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一次性创新重奖、荣誉激励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才尽其用。探索企业柔性引才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研究生团队来无为企业工作。

  坚持以企为主,加快创新主体培育。聚焦电缆电器、健康食品、新材料,构建“3+N”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电缆产业产业上台阶,目前军品电缆、海洋工程电缆、机车车辆用电缆、轨道交通电缆、数字信号电缆、新能源电缆等高端电缆发展形势良好。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实施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培育库。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对中小微科技企业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种子资金,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出台扶持政策,对重点苗子企业,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安徽华菱新材料科技公司、芜湖普唯特智能装备公司、芜湖徽氏新材料公司、安徽光迅电子公司等30家企业进入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其中16家企业列入省高企培育企业库。发挥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企业家创新素质提升机制。鼓励企业家、经营管理团队参加高级管理研修班,开设企业创新论坛,培养一批勇创新、善创新的企业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具有领导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端创新人才,给予待遇和荣誉,提高其社会地位。

  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大、西安交大、江南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大院大所的合作,2018年县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协议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无为技术转移中心,无为县政府每年设立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500万元,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创新合作模式。无为县政府与中国兵工学会共建“安徽省电缆产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合体”,成为安徽省第一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合体;组建了“安徽省电缆产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合体”,是安徽省军民融合第一家协同创新联合体。全县现有院士工作站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建成安徽省首个产业专利战略联盟安徽特种电线电缆产业专利联盟。

  近两年来,先后组建了中国兵工学会无为专家工作站、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为专家工作站、中国化工学会无为专家工作站,成立了上海电缆研究所安徽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工作站,无为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从源头上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目前无为县正在联合相关高校院所等组建“新材料先进技术研究院”“羽绒羽毛产业技术研究院”“羽绒羽毛质量监督检检验中心”“蓝莓食品健康研究院”等。积极推进“安徽电缆军民融合军品电缆产业联盟”建设等。

  无为电线电缆产业选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利用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军民融合“四条路径”,变“同质发展”为“错位发展”,走上产业转型新长征路。尚纬、中新房、鼎汉等一批电缆企业巨头正在积极寻找合适标的、推进兼并重组;太平洋电缆、华菱电缆等一批本土优质企业完成股改、寻求上市;海上石油平台配套耐腐蚀电缆、纳米铝合金超高压电缆、舰船装备轻型特种电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先后涌现;华菱、宏源、华宇等一大批企业获有“军工四证”,进入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库。“十三五”末,无为电线电缆及其配套产业有望形成一个超700亿元的大产业集群。

  安徽蓝田特种龟鳖有限公司朱蓓薇院士工作站,建设现代龟鳖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解决龟鳖产业精深加工不足的瓶颈问题,延长产业链,从原料分析、产品类型、系列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提高龟鳖产业附加值。重点开展龟鳖原料及产品标准体系建立、中华草龟原料精细分割及各部分营养成分的分析、中华草龟药膳系列中餐食品及保健品研发等内容。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龟油产品产值5000万元,龟甲胶产品产值5亿元。

  安徽永安米业购销有限公司张洪程院士工作站,开展了南粳46、苏粳100、南粳9108等专用品牌粮基地建设,在全县11个贫困村1示范区和12个家庭农场、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1万公斤进行种植,种植面积4.2万亩,安徽永安米业购销有限公司要求农户按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水稻标准化生产,并承诺对所有品牌粮稻谷按加价10%的标准加价收购。为水稻基地提供农技服务,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水稻绿色模式增产攻关示范片,示范片累计增收1267.2万元。

  配合县农委开展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开展水稻钵苗机插秧超高产攻关,利用张洪程院士的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实施,其中陡沟攻关田面积200亩,开城攻关田面积280亩,经过技术人员精心实施,陡沟和开城的攻关田单产分别达753公斤和774公斤,较全县平均水平增产51.8%和58.1%。

  助力水产养殖。为保证河蟹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效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专项协调领导组,以引进技术团队、建立示范基地带动、组织外出考察、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全面实施螃蟹养殖提质增效扶贫攻坚工程。领导组还聘请了以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万全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技术团队,全面推进该项工作的落实执行和督促。

  在河蟹养殖重点乡镇泉塘、襄安、刘渡三个乡镇分别建立三个河蟹科技示范基地,同时确定三个基地技术负责人联系帮扶20个螃蟹养殖户(以扶贫户为主),通过示范基地帮扶农户,农户又在周边带动其他螃蟹养殖户的方式,发挥联带作用,扩大示范基地的影响力和作用;在泉塘镇以现有的现代渔业示范区为基础,嫁接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推广河蟹纳米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等,改善池塘环境,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在襄安镇以现有的濡须河渔交易市场为抓手,延长河蟹产业链,重点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如河蟹种草、移螺生态修复技术、蟹虾鳢混养技术等,构建生态循环生物链,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在刘渡镇以现有的长江螃蟹交易大市场和无为县螃蟹产销协会为纽带,实施河蟹“互联网+”工程,规范“无为螃蟹”地理标志品牌使用,创新线上线下推广模式,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目前三个基地联系帮扶的60户螃蟹养殖户,在当年的高温时,因技术指导得当,没有出现死蟹现象,亩均增加都在2000元以上,取得的成效得到螃蟹养殖示范户的充分肯定,主动要求继续开展螃蟹养殖提质增效工作。在泉塘镇推广的河蟹纳米底部微孔增氧技术蟹塘里,因有微孔增氧这一条件,又在蟹塘里增放了河虾,采用了蟹虾混养模式,仅河虾一项又使蟹农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2018年,在县组织部人才办争取资金20万元,以省水产学会秘书长、安徽农业大学万全教授团队为技术团队,开展了蟹虾混养示范项目。分别帮助刘渡镇爱国、重兴两村中的养殖大户古界明、裴启银建立了120亩的蟹苗繁育基地和70亩的虾苗繁育基地,免费向26户贫困户提供本地繁育的虾苗和蟹苗,使受助的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2500元,蟹苗、虾苗繁育基地因用工时招用贫困户10人,人均增加收入3500元;帮助帮扶定点的重兴、爱国两村建立了115亩和130亩的蟹虾混养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免费帮助养殖户铺设微孔增氧设备,改善池塘环境,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使示范基地内的22户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蟹虾混养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30户,贫困户蟹虾混养人均增收1500元。2019年,将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螃蟹养殖提质增效培训工作,积极推广蟹虾、蟹桂鱼等混养技术和河蟹纳米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微生物制剂应用等技术。

  助力林业发展。为加快加工、营销等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安徽农学会在无为县聚丰祥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专家工作站,并与国家薄壳山核桃工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傅松玲教授,就美国薄壳山核桃苗木品种选择、树形对结果效益的研究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以来,聚丰祥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绿化苗木产业扶贫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建档立卡户加入在山桃核内套种绿化苗木种植生产,发展壮大种植规模,吸收贫困人口就业30余人,有力地助推了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公司采取“贫困户种植、公司代管”的发展薄壳山核桃管理模式,为20个贫困户代管160株山核桃嫁接苗,目前长势良好,此举不仅保证了山核桃的成活和挂果,还为20个贫困户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未来5年,公司将继续和农学会合作,通过技术服务进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山核桃基地吸收贫困就业50人,带动农民致富100户,在区域内助力实现“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这种科技助力模式将为全县20万亩薄核桃产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助力畜禽养殖业发展。浩然孔雀养殖有限公司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创新平台,依托安徽省畜牧兽医无为县学会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团队为支撑,以“蓝孔雀花羽翎速成养殖技术应用与推广”为主题,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通过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实施新增蓝孔雀苗3000羽,每羽销售150元,新增产值260万元,纯利润55万元;提高花羽翎生长率30%和羽翎质量,由此提高市场每只销售价50元,3000羽共增加利润收入15万元,实施增加蓝孔雀养殖经济效益60万元,纯利润35万元,技术成果转化新增利润100万元。不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全县多家孔雀养殖企业和50余农户的孔雀养殖,向科技化、高效益方向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与86个贫困户开展合作经营,贫困户共计收益20.79万元,公司还吸收21个贫困人员就业,人均收入3000以上。

  经过多年科技创新,无为县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企业家从艰苦创业、粗放发展向创新创造、高质量发展转变;二是产品从同质低效竞争向有核心技术突破、有核心知识产权、生产高端产品转变;三是农业从家庭为主的低效农业向高效、绿色、品牌农业,科技+产业+基地转变;四是企业从盲目扩张,家族管理向科学发展、尊重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无为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区多园”思路,在既有的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之外,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健康食品工业园以及石涧无机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三只松鼠、易酒批、丰原医药、华塑超细粉等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加速推动羽毛羽绒业向羽绒服饰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加快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比亚迪云巴零配件、楚江铜材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投产,新动能正在加速迸发。“十三五”末,有望初步形成战略新兴产业、建筑业、健康食品、无机新材料、羽毛羽绒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渐次展开产业“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动人画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