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饲料

《饲料在线》专家库

  蒋宗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瘦肉型猪和黄鸡饲料营养研究。现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理事长、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称号。

  冯定远,华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标准化委员会饲料标准化委员。中国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饲料安全与饲料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荣誉会长。

  谭北平,1967年12月生,湖北巴东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广东“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副校长,兼任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在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营养免疫与健康以及安全高效环保饲料等研究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三)、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

  艳,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广东省养猪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调控。先后获国家级与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

  张永亮,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畜牧学学科带头人。任全国动物生理生化学会副理事长、农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副理事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木本饲料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饲料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长发育调控、营养与免疫、猪乳功能与肠道发育、功能添加剂开发、饲料生物技术、木本饲料开发与应用。主持国家转基因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

  管武太,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猪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种猪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猪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研究室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猪的营养与代谢、消化道营养吸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母猪、仔猪的营养与饲料技术、油脂质量评定与高效利用。主持完成科技部“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省部级课题及纵向课题16项及横向课题15项。正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担任《动物营养学报》编委、《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OMICS》等期刊的审稿专家。先后在《JournalofAnimalScience》、《JournalofAgricultural&FoodChemistry》、《动物营养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100篇,主编参编《猪的营养》、《现代饲料生产》等学术著作10部,合作翻译《断奶仔猪》1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2项,广东省韶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杨琳,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鸭鹅饲料资源利用岗位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家畜生态学分会常务理事、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动物营养学报终审编辑和家畜生态学报编委。

  重点研究方向:水禽营养代谢与配合饲料技术、家禽环境生理、计算机在畜牧业中应用。曾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多项,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家禽营养代谢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水禽消化生理与营养需要、饲料安全与卫生、配合饲料技术、仔猪营养生理及其调控、动物养殖过程生物安全等。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其中副主编国家统编教材3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科技著作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星火计划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广东省农业推广奖一等奖1项。

  郑春田,博士,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副会长,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励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9件。

  林蠡,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领军学者”,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水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水产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林蠡教授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随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为汉堡大学和中山大合培养理学博士。曾经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工作,任高级工程师,技术推广部副部长,有10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留学10多年。主持项目24项,包括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李远友,中山大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领域岗位科学家。

  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攻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与配合饲料中的鱼油及鱼粉替代技术。已从事水产养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34年,主持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8项。在包括国际科技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在内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获得学术和科研奖励10多次;向世界基因库登记新基因序列31个,参编著作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制订农业地方标准3项;获省市级科技奖3项。

  谢骏,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主任。近10年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863等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公开发表论文163篇,发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著作6部,获授权专利22件,获农业部审定水产品种1个。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加拿大温莎大学大湖环境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养殖专业委员会顾问。

  杨奇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广东海洋大学 “南海杰出学者”;2016-2017年,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主要完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12人。

  朱春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湛江市政协委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省实验室(湛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域生态与养殖环境。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

  许国焕,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无抗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监事长,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微生态制剂分会理事长,广州市人事局农业类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等。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成果奖(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26件,获国家发明专利12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TheIntegratedFishFarming》编著。转化科技成果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及省高新产品18项。

  孙成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主任兼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园常务副主任,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广东高校“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理事。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授权国家专利26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著作7部,获省级一等奖4项。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生态和模式研究,本科毕业在水产养殖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超10年,1994年在广东徐闻参与创建对虾高位池精养模式,亩产提高近10倍达到1500斤;1998年在海南琼山首创对虾地膜精养模式,亩产4000-12000斤,推动传统养殖池溏工程化改造,成为当前全国对虾主要精养模式;2009年在海南昌江建立日本囊对虾地膜覆沙精养模式,亩产800-1300斤。

  邓衔柏,兽医药理与毒理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教授。一直从事神经免疫内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中枢神经及免疫器官的形态学、生理学及病理学。曾主持江西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莲花白鹅下丘脑视前区的传入联系》,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鸭脑干部分核团的三维立体空间定位研究》、《我国鸭的胰叶和胰管分型研究》和《蛋鸡脂肪肝综合症中血浆载脂蛋白A及其亚类的研究》(30160064)等项目的研究工作,2006年-2007年参与广东省农业厅重点攻关项目《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病学与防控技术研究》,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料采集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变构肽对神经源性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30700603)。2009-2014年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呕吐毒素在猪体内的消除规律研究》。近年来发表相关论文论著四十余篇,获国家专利一项。1995年-1997年参与江西省科技厅项目《推广兽医新技术》,并创办江西农大进贤兽医院,进行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该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2008、2010、2012年赴菲律宾、韩国、法国和丹麦参加国际猪病学术交流。2013-2014年赴美国访学1年。擅长猪病防治,现从事基层技术服务工作情况:兽医专业教学与科研,兼从事猪场技术服务及学生猪场实习指

  邓衔柏,兽医药理与毒理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教授。一直从事神经免疫内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中枢神经及免疫器官的形态学、生理学及病理学。曾主持江西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莲花白鹅下丘脑视前区的传入联系》,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鸭脑干部分核团的三维立体空间定位研究》、《我国鸭的胰叶和胰管分型研究》和《蛋鸡脂肪肝综合症中血浆载脂蛋白A及其亚类的研究》(30160064)等项目的研究工作,2006年-2007年参与广东省农业厅重点攻关项目《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病学与防控技术研究》,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料采集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变构肽对神经源性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30700603)。2009-2014年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呕吐毒素在猪体内的消除规律研究》。近年来发表相关论文论著四十余篇,获国家专利一项。1995年-1997年参与江西省科技厅项目《推广兽医新技术》,并创办江西农大进贤兽医院,进行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该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2008、2010、2012年赴菲律宾、韩国、法国和丹麦参加国际猪病学术交流。2013-2014年赴美国访学1年。擅长猪病防治,现从事基层技术服务工作情况:兽医专业教学与科研,兼从事猪场技术服务及学生猪场实习指导。

  左建军,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硕导,兼任广东省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禽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动物肠道健康与营养干预。主持国家基金等各类课题29项。发表SCI收录等科技论文80多篇,出版《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著作9部,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申请或授权专利6项。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表观遗传学,动物生长调控与基因工程技术,饲料原料开发与功能性添加剂等。主持国家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等60多篇。

  吴银宝,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粪污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养猪协会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牲畜废弃物治理项目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家畜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畜禽污染物处理与利用、兽用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生态毒理学评价等。

  黄燕华,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仲恺健康养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现任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饲料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省水产学会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特派员。

  近二十年来主要从事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利用、水产动物营养需要、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服务等。

  以石斑鱼、多鳞?为研究对象,开展营养生理、营养免疫等领域的研究及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饲料的研发。近年来主持国家基金、省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完)。

  杨慧荣,广州科普名师, 广东省本科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省级各类评审专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科研经费达264万,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1部,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国家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各1项。

  黄运茂,“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丁颖科技奖”获得者。现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水禽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水禽遗传繁育、繁殖调控及健康养殖等方面研究,成果在生产中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

  邓君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从事鱼类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蛋白源高效利用;主持科研项目18项(国家级6项,省部级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2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

  舒绪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化工与制药教学指导委员,广东省饲料产业体系饲料添加剂岗位专家,广东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有机微量元素,抗氧化剂,抗菌剂、酸化剂、防霉剂等)。主持省部级科技项目10多项,发表SCI收录科技论文3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5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

  王玮,博士,中国动物生理生化学会理事,吉林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省水禽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直从事肠道炎症动物模型及肠道屏障的生理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部。

  蒋守群,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黄羽肉鸡营养与饲料岗位科学家、全国畜牧业标准委员会肉鸡工作组委员。

  主要从事黄羽肉鸡营养需要、抗应激和肉品质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等研究。获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参编论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 42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件。参与起草制定农业行业标准《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各1项。

  王丽,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猪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

  主要从事生猪精准营养、仔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以及安全高效无抗饲料应用技术研究等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90多篇,获授权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农业部主推技术和广东省主推技术7项。

  迟淑艳,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营养饲料岗位专家。主讲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饲料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主要从事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和免疫调控机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谢黎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营养学博士。曾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和乔治亚大学分子医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 年,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主要研究方向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内容涉及系统微量元素代谢、肌肉干细胞和脂肪脂肪的生理调控机制以及肠道菌群与宿主营养代谢相互调节机理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转化应用。主要学术兼职有美国营养协会会员,美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协会会员,美国心脏协会会员,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会员,国际生物铁协会会员,美国多家权威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 30 篇,荣获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科研基金、广东省科学院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特殊支持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杰出青年基金

  王广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池塘养殖岗位科学家、广东水产学会理事,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农业人工智能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水产动物营养。近5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96篇;编写著作8部;获授权专利31件;研究成果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成果奖励15项。

  主要从事水生产养殖方面研究。现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4项;参与包括“863”计划课题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12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3项。

  杨雪芬,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猪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副主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973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省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项目10余项。获授权专利7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称号 。

  主要从事母猪营养研究、生猪健康安全高效养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指导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曾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王胜林,副研究员,现任职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新南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成员,广东省农业专项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畜禽营养研究与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参编论著1部,发表论文20多篇。

  黄郁葱,海洋生物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从事水生动物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水生动物疾病临床诊疗经验。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等多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及湛江市科学技术奖各1项。

  李安章,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主要从事养殖环境微生态学、饲用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开发利用研究。目前发表研究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1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珠江新星等项目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件(4件授权、9件在审);研发了5种用于养殖业的微生态制剂并以上市销售。

  谭爱萍,副研究员,现任职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及细菌耐药性研究工作,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发表论文40多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4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1项为第一完),第一完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项。近5年受邀开展专题讲座约40次。获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和省首届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特别贡献奖。

  羊宋贞,农业推广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农用生物产品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的分离鉴定及保藏研究工作,工作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二十多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广州市科技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7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参与制定饲料国家标准4项,广东省地方标准2项。

  龚望宝,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英才人选,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入选者。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研究工作。2014-2015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奖励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20篇;获授权专利15项。

  主要从事池塘水环境调控技术研究,研究方向有淡水池塘绿色养殖、池塘尾水生态治理、池塘多营养级生态养殖等,同时,致力于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先后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2项,发表论文60余篇。

  巩华,助理研究员,现工作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从事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工作。

  工作以来,主要在浸泡免疫和粘膜免疫方面开展研究,参与疫苗中试生产和实用化技术等工作,主持项目3项,参与项目10余项;撰写论文52篇,其中第一作者38篇;参编专著4部;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5项;主要推广草鱼疫苗免疫技术、池塘病害生态防控技术、草鱼出血病区域化管理等,凝练健康养殖技术规程;获得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建立2个区域,140多个示范点,主讲的各类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培训讲座达50余次,总人数约6000人次以上,使病害发生相对减少50%以上,每亩降低用药成本100元以上;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广东饲料》杂志社2011年度优秀通讯员、2012年度优秀专栏作者;2010年被聘为“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信息员”,2011年起被聘为“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2020年起被聘为“惠农网水产养殖领域特聘专家”。

  林强,博士,助理研究员,现工作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事水生动物病害研究10年,主要从事名优鱼类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研究,开展了病原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制、流行病学调查、疫苗研制与免疫防控、疫病风险评估和生物安保等研究。主持省市级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83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8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以第一完获得2019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陈总会,助理研究员,自2001年至今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及诊疗服务工作,长期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水产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及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在全国建立水产病害及免疫防控技术示范点100多个;近三年第3完参与省部级科技项目2项,参与同等推广类项目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制定水质调节剂、生物发酵水质养护制品等企业标准4项;获得专利2项;获得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三等奖3项。

  主要从事水产安全养殖技术、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实践经验丰富,掌握多种经济鱼类的繁殖、苗种培育及健康养殖技术。获各类科技奖4项次,发表论文5篇,参编著作2部。近两年设计开发了养殖“零换水”的可控式养殖技术模式。

  廖国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公开发表论文18篇(第1作者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1件,获受理发明专利1件;参编专著2部;获得成果奖励2项,厅局级1等奖1项,院级二等1项。

  现任珠江所下属企业广州先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经理,负责生产和产品研发。针对水产养殖实际出现的问题,先后研发排毒养水宝、本草肠炎灵、底改王、泼洒维C、肠道之王、渔夫1号等系列水质底质营养保健品等产品30多个,累计销售收入5000万元,累计推广应用50万亩,有效减少水产病害发生。十多年来一直融入珠三角水产种苗场和养殖场生产,对鳜鱼、大口黑鲈和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健康养殖有一定的系统认知,并能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生产规程和病害防治方案。

  彭勇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推广员,2006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指导养殖户进行疾病的防控工作。指导当地的白对虾养殖、淡水鱼类的病害防治,河蟹的生态防病等。多次组织参加对养殖户的技术讲座。2011年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职业兽医考试,获得职业兽医师证。2013年后,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在江苏淮安,湖南衡阳等地,养殖户使用该技术,产量大幅提升,综合成本低,基本做到无抗养殖,达到了增产有增收的目的。

  更多

  作为一份对复合饲料产量的年度评估报告,今年是奥特奇全球饲料调查报告连续发布的第七个年份。该数据涵盖了144个国家,奥特奇的

  相关附件: 附件1 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企业)申报表 附件2 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地方协会等)申报表 附件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