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农具

专家提出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新模式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德吉战艳)中国考古学家在研究古代遗址中的植物遗迹后,提出了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是3条线并行发展的新模式,即北方地区旱作农业,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和华南地区块茎类作物农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探索中国农业起源的关键时期是距今8000至9000年时似农非农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即农业经济与采集狩猎经济并存但采集狩猎仍占主要地位的阶段。”

  其中,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线万多年前,栽培稻出现;8000至9000年前稻作农业形成,位于淮河流域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是早期稻作农业起源的代表遗址;距今6000至7000年前,稻作开始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地区普及,南到南岭北到淮河,稻作农业经济的代表遗址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

  赵志军说:“可以说距今9000至6000年期间,稻作农业经济在该地区形成,采集狩猎退到次要位置。”

  此外,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线路也比较清晰,但仍缺少两种主要旱作农作物即粟、黍的起源线索。现有发现证明,在内蒙古兴隆沟遗址距今7500至8000年的遗存中,两种小米即粟、黍已被广泛栽培了,是旱作农业形成过程的开始。到了距今6000至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旱作农业建立。

  然而,华南地区块茎类作物农业起源最不清晰。美国一位学者在1952年提出过世界上出现农业最早的地区是东南亚,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岭南地区;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不是子粒类作物如小麦、稻子和小米,而是块茎类栽培作物,如芋头、山药和莲藕等。

  距今1万多年前的岭南地区甑皮岩遗址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不少学者曾认为该遗址将出土大量稻类,然而事实证明甑皮岩遗址并没有出土任何稻类作物遗存,却有数量不少的块茎类植物遗存。

  赵志军推测,在华南地区,以岭南地区为主,如果有农业,应以种植块茎类植物为主,由于现有浮选结果有限,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证据也表明,稻作是在迟至6000年前左右传入岭南地区的。

  “浮选法”是植物考古学家们根据炭化物质的特性而设计,专门用于发现和获取埋藏在考古遗址中的炭化植物遗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植物考古专家参与浮选的考古遗址达30余处,仅浮选出炭化植物种子就达20余万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