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

规范《GB5956-1991-房间空调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pdf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956-91 IEC 378-1972 代替 GB 5956-86 房间空调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room air-conditioners 非正式版 仅供参考 标准分享网 本标准等同采用 IEC 378(1972)《房间空调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房间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器)。 本标准主要涉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不涉及空调器的运行性能要求。 注:本标准适用于第 2 章规定的空调器。本标准既不包括应用水冷的冷凝器,也不包括应用开启式压缩机的 空 调器和设计用三相或直流电源供电的空调器。 2 术语 凡使用“电压”和“电流”术语处,除非另有说明,均指有效值。 以下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空调器 用以装在窗户、墙洞和托架上,或整体装配在一个箱内的机组。主要向一封闭的空间、 房间或区域不用风道而提供处理过的空气。其结构主要包括为降温和去湿用的制冷系统、 空气循环和净化设备,还可以包括供热、加湿、通风和排风装置。 2.2 A 型空调器用于与 11.2.1 条表 2 中 A 行所规定的气候相似的地区。 2.3 B 型空调器用于与 11.2.1 条表 2 中 B 行所规定的气候相似的地区。 2.4 AB 型空调器用于与 11.2.1 条表 2 中 A 行和 B 行所规定的两种气候相似的地区。 2.5 额定电压 制造厂为空调器规定的电压。 2.6 额定电压范围 制造厂为空调器规定的电压范围,以上下限表示。 2.7 输入功率 制造厂给空调器在第 11 章规定的工况条件下运行时所规定的输入功率。 2.8 额定电流 制造厂给空调器在第 11 章规定的工况条件下运行时所规定的电流。 2.9 额定频率 制造厂为空调器规定的频率。 2.10 额定频率范围 制造厂给空调器规定的频率范围,以上下限表示。 2.11 可触及的金属部件 用“试验指”(图 1)可接触到的金属部件,包括那些不用工具就可以移动的用盖子保护 的部件。 2.12 可拆卸的部件 不用工具就能拆卸的部件。 2.13 不可拆卸的软线或软缆 只能用工具才能拆下与空调器连接的软线 连接器 指连接到空调器上的电气连接装置,它包括两部分:活动连接器和一个电器插座。 2.15 基本绝缘 为了使空调器正常工作并对防触电起基本保护的必需的绝缘。 2.16 附加绝缘 除基本绝缘以外的一种独立的绝缘。当基本绝缘失效时,它能起保护作用。 2.17 双重绝缘 既有基本绝缘又有附加绝缘的绝缘。 2.18 加强绝缘 一种改进的基本绝缘,它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对防触电保护起到和双重绝缘同样的作 用。 2.19 OI 类空调器 至少有基本绝缘,并带有接地端子,而且有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但其软缆或软线没 有接地导线插头,也无接地插脚,不能插入带有接地端的电源插座。 OI 类器具的部件可带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或使部件在特低电压下运行。 2.20 I 类空调器 至少有基本绝缘,并带有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而对于用软缆或软线连接的空调器,则 提供带接地触点的电器插座,或提供带接地导体的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和带接地触点的 插头。 Ⅰ类空调器部件可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或使部件在特低电压下运行。 2.21 Ⅱ类空调器 具有双重绝缘和(或)加强绝缘,而不带接地装置的空调器。这类空调器可以是下列三种 型式之一: a. 具有坚固、耐用、整体的绝缘材料外壳的空调器,绝缘材料包住除小零件(例如铭 牌、螺钉、铆钉,它们至少用相当于加强绝缘的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外的所有金属部件。 这类空调器称为有绝缘外壳的Ⅱ类空调器。 b. 具有坚固的整体的金属外壳,外壳内除那些因使用双重绝缘明显不合适而用加强 绝缘的部件外,全部用双重绝缘,这类空调器称为有金属外壳的空调器。 c. a.和 b.组合的综合型空调器。 绝缘外壳的Ⅱ类空调器的外壳可以构成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果具有双重绝缘和(或)加强绝缘的空调器有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它可以被看成是 1 类或 OI 类结构。 Ⅱ类空调器可以有在特低电压下运行的部件。 2.22 安全特低电压 导体之间和导体与地线之间的额定电压不超过 42V,而无负荷电压不超过 50V的电压。 如果安全特低电压 系由供电干线提供,则必需通过一个带独立绕组的转换器或安全隔离变压器。 2.23 温控器 一种对温度敏感的器件,能自动打开和关闭电路,或改变电流。在正常运行下,调节空气 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24 热脱扣器 在非正常运行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降低电流,从而限制电器或电器部件温度的器件, 这种器件的整定值用户是不能调整的。 2.25 自动复位的热脱扣器 在电器的有关部件充分冷却后,能自动接通电路的热脱扣器。 2.26 非自动复位的热脱扣器 要用手复位或更换零件才能再接通电路的热脱扣器。 2.27 工具 改锥、旋具或其他任何可以用来旋动螺钉或类似固定件的物体。 3 一般要求 应保证空调器在正常使用中安全可靠地运行,即使误操作也不会给人及周围环境带来 危险。 是否合格,通过全部有关测试进行检验。 4 试验的一般说明 4.1 按照本标准进行的试验是型式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均系对单个的、有代表性的产品样品进行所有有关的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均应按本标准内的条文顺序进行。 注:本标准的试验可结合 GB7725 《房间空调器》标准进行。 4.2 除非另有规定,空调器应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试验。如果有条件,还应在额定 电压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值进行试验。 4.3 被试验的空调器,尽量按正常安装条件,按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安装。对于特定的试验, 应采取措施维持室内外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在规定的条件下。 4.4 对于备有配件的空调器,应装上试验结果最差的配件(这些使用的配件的性能应在制 造厂的规定范围内)后进行试验。 4.5 试验前,空调器应在环境温度 20 ± 5 ℃下至少运转 2h 。 4.6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 AB 型机组应该满足本标准对 A 型和 B 型机组规定的所有要求。 4.7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环境温度的允许偏差应为± 1 ℃。 5 电压额定值 空调器的最大额定电压值为单相交流 250V 。 注:这个要求是以在正常使用下,供电线路和接地之间的电压不会超过 250V 这个假定为根据的。 6 分类 空调器按防触电保护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 OI 类和 I 类空调器。 7 标志 7.1 空调器铭牌上应标明下列内容(见 7.8 条): a. A 型、 B 型或 AB 型气候的规定; b. 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以伏特(V)为单位; c. 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以赫兹(Hz)为单位; d. 额定输入功率[以瓦(W)或千瓦(kW)为单位]或额定电流[以安培(A)为单位],可以分 别标明制热和制冷时的额定值。如果只表示一种额定值,则它应是在同一时间内,电路内能 够有的总的最大输入功率或电流; e. 熔丝的(如果使用的话)额定值和型号(见条文 10); f. 制造厂的名称或注册商标或标志; g. 制造厂的机型或参考型号; h. 永久性连接的空调器最大部件转子的堵转电流。 注:对于必需的标志,也可见 GB7725 。 7.2 如果空调器可在不同的电压和(或)不同的频率下运行,要改变电源电压和(或)频率时, 接线的改变必须明显无误地标明在靠近转换装置的地方。 7.3 如果使用符号表示,应采用下列规定符号: V 伏特; W 瓦; Hz 赫兹; A 安培; kW 千瓦; ~ 交流电。 7.4 接地端子应用符号 表示,此标志不应放在螺钉、可移动的垫圈或当要接线时需要移 动的部件上。 7.5 调节装置的不同位置和开关的不同位置应用数字、字母或其他可见的方法表示,“关” 的位置不应只用文字表示。 如果用数字表示不同的位置,“关”的位置应用数字“ 0 ”表示,较大的输出、输入转 速,冷却效果等应用较高的数字表示。 数字 0 不应用于任何标志。 7.6 如果在安装空调器时需要专门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应在空调器的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例如空调器安装在凹处或嵌入安装时,可能需要专门的预防措施。 如果空调器没装有不可拆卸的带插头的软缆或软线或与供电电源断开的装置(所有触点至少有 3mm 触 点间隙),则在说明书内应说明在固定布线内必须装有这类断开装置。 开关是具有所需的触点间隙的电源断开装置,而微间隙结构、微型断路器和接触器不可作为断开装置。 为了保证在嵌装后能满足这个规定所需要的条件,说明书应清楚地包括以下内容: —一空调器所需空间的尺寸; —一在此空间内支撑和固定装置的尺寸和位置; —一空调器不同部件和周围装修部件间的最小空隙; —一通风开孔的最小尺寸及其正确的安排; 一—空调器和电源间的连接和分离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如果有的线 本标准所要求的说明书和其他资料应采用销售地点国家的官方语言编写。使用的各 种符号应以本标准规定的符号为准。 7.8 标志不应标在空调器可拆卸的部件上,而应该标在不可拆卸的耐久的并容易识别的部 件上。 7.1 条规定的标志应放在安装后不用工具打开面板、盖等就可在室内侧识别的铭牌上。 铭牌最好用金属制成,并应使它的结构和固定构成装配件的永久性部件。 开关、温控器、热脱扣器和其他件上的标志和说明应标明在这些部件的附近, 它们不应标在可能会引起对标志误解的可拆卸的部件上。 用一块浸过水的布用手擦拭标志 15s,然后再用一块浸汽油的布擦拭标志 15s,检验是否 符合要求。 通过本条的全部试验后,标志仍应清晰明了,并不易挪动,也不应有任何卷曲。 8 防触电保护 8.1 空调器的结构和外壳应具有良好的防触电保护,正常使用时,即使移去可拆卸的部件 后也应能防止意外地与空调器所有位置的带电部件接触。 挂壁式或嵌入式空调器,安装就绪后应进行该项试验。 空调器外壳上除了使用和工作所必需的开孔外,不应有可能接触到带电部件的开 孔。 不应依靠油漆、瓷漆、金属部件上的氧化膜、垫圈和密封胶(除热固型外)等做为保护 性的绝缘层。 自固性树脂不应作为密封材料。 通过视检和用图 1 所示的标准试验指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此外Ⅱ类空调器的开孔 和)O Ⅰ类Ⅰ类空调器的开孔(不包括金属部件接地的孔或接地触点的孔),应用图 2 所示的 试验销进行试验。 在每个可能的位置上都需用标准试验指和试验销进行检验,但用力无需过大。 标准试验指不能进入的孔,应用一个同样尺寸的、直的、无关节的试验指加 30N 的力 进行试验,如果这个试验指能进入,则再用图 1 的试验指重新试验,使标准试验指穿过此孔。 用电触指示器显示与带电部件的接触。 标准试验指不应触到带电部件或仅用油漆、瓷漆、普通纸、棉织物、氧化膜、垫圈或 密封胶保护的带电部件。 试验销不应触到带电部件。 注:建议用灯泡作接触指示,其电压不低于 40V 。 8.2 用以防止偶然接触带电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正常工作时不得松动,并且不用工具就不可能拆 卸。 通过视检和人工试验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8.3 操作旋钮、把手、杠杆等旋转轴不应带电。 在正常使用下供抓握或操作用的把手、杠杆和旋钮,如果它们的轴或接头在绝缘失效 可能带电时,则应用绝缘材料制作或用绝缘材料充分覆盖。 此要求不适用于与接地触点或接地端子有可靠的连接,或用接地金属与带电部件隔离 的把手、杠杆和旋钮。 注: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部件,在绝缘失效的情况下,认为不会带 电。 通过视检和人工试验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9 降雨 空调器的电气部件应能防止雨淋。 设计成全部安装在室内而无室外部分的空调器,无需进行降雨试验。如果有风管接到 室外,则应用模拟实际安装的试验装置,在风管的终端进行降雨试验。 应按本条文规定的降雨试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接着进行 16 章的试验。 空调器应按制造厂的说明书安装在模拟的窗上或孔洞上,在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之间 应安装一块合适的挡板,以防止雨水喷淋到室内部分中。 降雨试验前应按 16.2 条规定的方法测量空调器的绝缘电阻,其值应不小于 2M Ω。 将空调器置于三个喷淋头的焦点区,其所在位置应能使最大量的水喷淋到空调器上。 喷头与垂线 °。对着离带电部件最近的百叶窗喷淋。 三个喷淋头的喷水方向和安装配置如图 3 所示。每个喷淋头均带有控制阀或关闭阀及 指示喷淋头水压的压力表。 喷淋头应按图 4 结构制作。 每个喷淋头应设计成供水压力为 3.5N/cm 2 (51b/in 2 )时,出水量为 190L/h(50gal/h)。 试验历时 1h 。 降雨试验结束后,立即按 16.2 条的方法测试空调器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 0.5M Ω, 而且应经受住 16.3 条规定的绝缘强度试验,不应出现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任何损坏。 10 起动 空调器的起动不应造成熔丝熔断。 通过试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制造厂指定采用延时熔丝,则试验应用制造厂指定型号的熔丝和额定电流进行起 动试验(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试验)。在其他情况下,应用表 1 规定的银丝或任何其他等效的方 法进行起动试验。 长度为 85mm,直径按下表的银丝与空调器串联。银丝的含银量不小于 99.9%,并水平地 安放在 80mm × 80mm × 150mm 的盒子的中心,且拉直。 A 型空调器应在保持干球温度为 43 ℃、湿球温度为 26 ℃的室内条件下运行(B 型空调 器的环境条件待定)。 空调器必须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运行 1h 然后关闭。如果空调器操作旋 钮附近有一个标明最小重新起动时间的永久而明显的标志,则在指定的时间过去后再重新 起动。若无标志时则在风扇运行停止后重新起动,起动后再运行至少 10min 。按上述程序 重复起动四次。 在试验过程中,银丝不应熔化,若过载保护装置属于人工复位型则不应动作。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银丝的确熔断,且注明要使用延时熔丝时,则应注明附加标志(见 7.1 条)。 11 输入 11.1 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以及额定条件下运行的空调器,其输入(瓦特或安培)不应超过按空 调器的类型规定的额定输入的上限。 11.2 冷风型 11.2.1 按下述方法试验测得的空调器的输入电流或功率,其差值应不超过额定值的 10%。空调器安装在试 验房间内,根据空调器的类型(A 型或 B 型),按表 2 内规定的额定条件运行,AB 型空调器则应在两种条件 下分别进行试验。风门、百叶窗、开关等按照制造厂的说明放在最大冷量的位置上。空气温度应选择代表 入口空气条件的三个测量点的平均值。空调器应一直运行到输入条件达到稳定为止。 11.2.2 试验电压应是空调器的额定电压,并应在空调器工作状态下保持这个电压。具有额定电压范围的空 调器必须按其上限和下限值运行。 11.2.3 标有 50Hz 至 60Hz 频率范围的空调器选用最不利的频率进行试验。 11.3 电热型 在下述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空调器加热器(加热元件加风扇电动机)的电流或功率不应 超过空调器铭牌上标记的电流值或功率值的 105%。 在任何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对空调器进行试验。风门、开关等应根据制造厂的说明书 放在最大加热位置上。空调器应在额定电压以及额定频率下运行。测量电流或功率应在空 调器进线连接线上。具有额定电压范围的空调器可以只按其上限值进行试验。 11.4 热泵型(只有逆循环加热) 制热时不要求进行该项试验。 11.5 热泵辅助电热型(综合逆循环和电加热) 11.5.1 热泵辅助电热型空调器在按下述条件试验时测得的电流或功率,其差值不应超过 铭牌上标志的总热负荷电流值或功率值: a. 10%一当压缩机电机、风扇电机及与压缩机电机同时运行的所有电热元件通电时; b. 5%一当不与压缩机电机同时运行的电热元件通电时。 11.5.2 空调器在室内的空气温度为干球 21 ℃和湿球 15 ℃条件下运行。所有同时工作的 压缩机、风扇电机和电加热器均通电,用导风板和挡风板防止回流,测定输入功率和电流。 其值应符合 11.5.1 中的 a.项要求。 11.5.3 如果按 11.5.2 条测得的输入值超过 11.5.1 中 a.项规定的值,则应在两个温度环境条 件下,按下述方法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 11.5.4 室内的空气温度要保持在干球 21 ℃和湿球 15 ℃,室外的空气温度降低到能使和压 缩机同时运行的所有电热器,通过它们的通电时空调器所处的工况条件下运行的所 有电热器,通过它们的通电时空调器所处的工况条件下运行。记录最大输入功率和 电流,其值应符合 11.5.1 中的 a 项要求。 11.5.5 是否符合 11.5.1 中的 b.项要求,应对不与压缩机同时运行的加热器通电〔如 11.3 条 电热型(只有电加热)确定。 12 发热(正常运行期间的温度) 12.1 空调器及其周围环境在正常使用时不应有过高的温度。 在下述条件下,确定空调器各个部件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嵌入式空调器,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安装在用厚约 20mm 的胶合板或类似材料制成 的模拟外壳内。 试验中风门、百叶、开关等按照制造厂的说明放在最大制冷或制热的位置上。将合适 的热电偶安放在各个电气部件上包括压缩机电机外壳、风扇电机绕组、起动继电器线圈、 电容器、布线绝缘和支撑表面,如果空调器包括电热元件,则热电偶也应附装在靠近电热元 件的导体绝缘、耐燃材料、热塑材料等上面。 绕组或线圈的温度用电阻法或用热电偶法测定。 除电阻法外,温度可用细丝热电偶测定,应适当选择热电偶及其放置位置,以便对试验 部件的温度影响最小。 把手、旋钮、握手等的温度是在正常使用时手握表面的任何部分上测量的;如果把手 是由隔热材料做成时,则测量,它与热的金属部件接触处的温度。 在绝缘失效可能引起短路、带电部件与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的接触处,穿通绝缘距 离或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减少到条文 25 章规定的值以下,电气绝缘物温度的测定应在绝缘 物表面上进行。 多芯电缆或软线的分芯点是布置热电偶的位置。 除加热器外,空调器应接上 0.94 倍最小额定电压到 1.06 倍最高额定电压之间的最不利 的电压和最不利的频率,并在 12.2 、 12.3 和 12.4 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运行。如果有加热元 件,则在 12.4 条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注:通常,试验只在规定的最小或最大的电压下进行,并选最不利的电压为试验电压。 12.2 只在制冷循环下运行的 A 型或 B 型房间空调器,应在表 3 规定的试验室里进行试验, 使空调器起动和运行,直至温度达到稳定。试验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电器元件的温度。 12.3 A 型或 B 型热泵运行的空调器应增加如下试验: 开关和可调百叶窗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放在最大加热的位置上。 空调器要保持在干球 21 ℃、湿球 15 ℃的室内运行,直至温度稳定。试验时,每隔一定 时间记录电器元件的温度。 12.4 对只有电热循环的空调器,要进行如下试验: 用空调器整机来做该项试验。在正常运行中,选择开关要放置在使电热器通电位置上。 试验环境温度为 23 ± 2 ℃。电热元件连接到电源回路中,其输入功率为该电热器额定功率 的 1.15 倍。空调器要在电热器和风扇电机接通的情况下运行,直至温度稳定。试验时,每隔 一定时间记录电器元件的温度. 12.5 通过 12.2 、 12.3 和 12.4 条的试验进行检查,根据表 4 所示温度来确定是否合格。 12.6 如果全封闭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高于135℃(对于合成绝缘)或125℃(非合成绝缘), 或全封闭压缩机电机绕组温度无法测量、则应进行寿命试验,以验证绕组达到的温度不影 响空调器的安全。这种寿命试验对于给定型号的全封团压缩机电机只进行一次。 12.7 如果所用的电气绝缘不是表 4 中指定的,则制造厂应保证当空调器正常使用时所达 到的温度不会损坏这些材料。 13 过载条件(最大运行期间)下的运行 13.1 加热元件的设计和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使用下可能会产生的过载。是否合格,通过在 23 ± 2 ℃的环境温度进行 13.2 条的试验来确定。 13.2 空调器预热到 12 章试验期间达到的温度后,电热元件通电。其输入功率:──为额定输入功率的 1.33 倍(对额定输入功率不超过 100W 的器具)。 ──为额定输入功率的 1.27 倍或额定输入功率的 1.21 倍加 12W(选其较大者),(对额定 输入功率超过 100W 的器具)。 在这些条件下,带有温控器或控温装置(如果有的话)的加热元件应能经受 15 次运 行循环,或者连续工作直至达到稳定状态为止,但不少于 5h 。 13.3 试验后,空调器不得出现本标准所不允许的任何损坏,尤其是电热丝、内部布线和总 装配不应变形,使爬电距离和间隙不应减小到小于 25 章规定值以下。接头和连接件不应松 动。 14 泄漏电流 14.1 空调器应有足够的电气绝缘 按 14.2 条测量泄漏电流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空调器施加 1.06 倍额定电压或 1.06 倍额定电压上限的电压(对于有额定电压范围的空 调器),并在表 2 所述的工况条件下运行。 14.2 泄漏电流的测量 空调器的泄漏电流测量应按图 5 进行,即在电源的任一极与绝缘材料外部部件上的金 属箔连接在一起的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进行。 测量电路的电阻应为 2000 ± 100 Ω。 测出的泄漏电流不应超过: ── 0.5mA(对于 OI 类空调器)。 ── 1.5mA(对于 I 类空调器)。 注:进行本试验时,要求空调器通过隔离变压器供电,否则空调器必须对地绝缘。 15 防潮 空调器的电气部件应能耐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潮湿条件。 是否合格按本章规定的湿热条件进行检验。随后按 16 章的规定进行绝缘电阻和电气 强度试验。 如有需要,拆下在正常使用时能够拆卸的部件,并与主部件一起经受湿热条件试验。 空调器放在潮湿箱中或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91%~ 95%之间的试验室里。 潮湿箱或试验室内各处空气的干球温度应保持在 20 ℃到 30 ℃之间任选一温度值,波 动值在 1 ℃以内。 空调器在潮湿箱或试验室里放置 48h 。 注:在开始湿热试验前,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试验温度或高于试验温度,但最高不超 过 4 ℃,历时至少 4h 。在湿度试验室内,将饱和的硫酸钠(Na2SO4)或亚硫酸钠((Na2SO2)溶液 放在和空气有足够大接触表面的容器里,就能得到 91%~ 95%的湿度。 在湿热试验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空调器的绝缘电阻试验(按 16.2 条)和电气强度试验(按16.3 条)。 16 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 16.1 空调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通过 16.2 条绝缘电阻的测量和 16.3 条电气强度试验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6.2 绝缘电阻的测量 绝缘电阻在施加约 500V 的直流电压 1min 后进行测定。如有电热元件应将它断开。 电压施加在带电部件与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该可触及金属件与绝缘材料制成的外部 部件包着的金属箔相接触。 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M Ω。 16.3 电气强度试验 试验电压应为基本正弦波,频率 50Hz,历时 1min 。试验电压值见表 5 。 17 非正常运行 17.1 空调器的设计,应尽可能做到避免由于非正常或误操作而引起火灾、机械损坏或触电 事故。 通过 17.2 至 17.6 条的试验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7.2 冷凝器风扇电机堵转时,风扇电机的外壳和绕组的温度不应过高。 通过下述试验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电机应在安装位置上进行堵转试验。试验时,风扇叶片、电机支架等不拆除。 注:如果电机已在和空调器相类似的条件下进行过型式试验,就不需作进一步的试验。 空调器按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上限值(对具有额定电压范围的空调器)供电,并在 23 ± 2 ℃的环境温度下运行,直至达到稳定。的试验要求见 12.1 条。 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运行 15 天(360h)。除非保护装置(如果有)在试验结束前永久性断 开电路,则试验可不再进行。 如果电机绕组温度低于 90 ℃,当达到稳定状态时,试验不再进行。 试验期间,温度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a. 如果风扇电机不具有组合保护装置: 风扇电机外壳(封闭型)为 150 ℃; 风扇电机绕组(A 级)为 150 ℃; 风扇电机绕组(E 级)为 165 ℃; 风扇电机绕组(B 级)为 175 ℃。 b. 如果风扇电机具有组合保护装置保护: 在第一个小时内为 200 ℃; 试验结束时为 175 ℃; 试验期间的平均值为 150 ℃。 试验进行 72h 后,电机应能经受住 163 条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 在试验期间,过载保护装置(如果有的话)可以动作。 对于有两台冷凝器风扇电机的空调器,试验时应将一台风扇电机堵转。 17.3 对于装有任何电机的空调器,电机应堵转。空调器在 20 ± 5 ℃的环境温度下施 加 1.1 倍额定电压通电运行,直至温度达到稳定。其他的试验要求见 12.1 条所述。 在试验期间,电机外壳温度不应超过 150 ℃。 注:如果空调器有多台电机,则应逐台进行电机堵转试验,每次试验期间只堵转一台电 机。 17.4 装有电热器的空调器不应使与空调器内侧接触的易燃材料和整机内部的易燃材料 起燃;风扇电机堵转或不能起动时,不应从外壳释放出燃烧的微粒或熔化的金属。 风扇电机应堵转,并用双层漂白布包在空调器室内侧,使其紧贴靠近孔道的外壳上。试 验条件应如 17.2 条的规定,试验直到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为止。 注:该布应该是 0.9m到 1m宽的漂白布,每公斤长约 28m到 30m,每一平方厘米内的支数 为“ 13 × 11 ”,即一个方向有 13 根线 根线。 如果空调器的电热元件使用保险丝型或保险丝型与温控器结合的热保护装置,则试验 应进行五次每次试验用不同的保护装置。 17.5 经 17.2 、 17.3 和 17.4 条试验后,连接并不应松动,空调器应能继续使用。 在空调器冷却到所在环境温度后,应能经受 16.3 条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但试验电压只 施加在带电部件与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 对加热元件,在 17.4 条试验之后,试验电压应降到 1000V 。 17.6 应对压缩机电机提供由于过载或不能起动引起过热的过热或过流保护装置。 通过以下试验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全封闭压缩机电机按正常使用时充好了油和制冷剂,其转子预先就由制造厂堵住,安置 在环境温度 20 ± 5 ℃房间内。把压缩机电机连接到图 6 所示电源电路上。电源电压为 1.1 倍额定电压。 压缩机电机组件要配用保护装置循环运行 18d 。如果试验中保护装置使电路长期断开, 则应中止试验。电源极性每 24h 应反接一次。 地和外壳之间的 30A 熔断器不应熔断。电源的一个极要接地。 手动复位保护装置应能切断堵转电流 50 次而不损坏。 试验中,外壳外部温度不应超过 150 ℃(用热电偶测定)。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自动保护装置运行 72h,或手动复位保护装置动作 50 次以后,压缩机 电机应经受住 16.3 条所述的电气强度试验。 试验结束时,在两倍额定电压下测量绕组与壳体之间的泄漏电流,其值不得超过 2mA 。 18 结构 18.1 未经浸渍的木、丝、纸和类似的纤维性材料,不应作为电气绝缘材料。这个要求不适 用于全封闭电动机压缩机。 18.2 带电导线上的绝缘珠和其他陶瓷绝缘子应固定或支撑牢固,使其位置固定不变,但不 应放在锐边或锐角上。 18.3 在带电部件与可能被腐蚀的绝热材料之间应有效地防止接触。 18.4 电热元件所用的金属螺栓或类似的零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耐腐蚀。 18.5 空调器的结构应使所用的电气绝缘材料不受冷凝水的影响,不受从容器、皮管和管接 头等处漏下的液体的影响。 通过视检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8.6 把手、旋钮和操作杆等应可靠地固定,以保证在正常使用中不松动。 在把手、操作杆或旋钮上施加一定的轴向力 1min,视检是否松动来确定是否合格。 如果把手、操作杆或旋钮的形状在正常使用下,不可能施加轴向拉力,则力的大小应为: 对于电气部件的操作装置为 15N; 其他情况下为 20N 。 如果它们的形状可以施加轴向拉力,则此力为: 对于电气部件的操作装置为 30N; 其他情况,下为 50N 。 18.7 可能需要更换的部件,如开关和电容器,应适当固定。 注:只允许对小电阻、小电容器、小电感等用焊接固定(如果这些部件能用焊接固定的话)。 允许用铆接固定。 19 内部布线 电线槽应光滑,无锐边、毛刺等。绝缘导线通过的金属板上的孔洞应光滑、圆角或带 有套管。 布线(包括全封闭压缩机的内部布线)应有效地防止与运动部件接触,以免磨损布线。 通过视检与测量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9.2 空调器内部布线与各个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应有适当保护或包封。 通过视检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9.3 内部布线应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以确保在正常使用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会减小 到 25 章的规定值以下。 布线的绝缘在正常使用下不应损坏。 通过视检、测量和人工试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注:如果导线的绝缘在电气绝缘性能方面不符合导线的有关标准规定,即认为该导线是裸导线。如有怀疑, 可在 导线与包住绝缘的金属箔之间施加 20 00V 的电压进行试验,也可进行试验。 19.4 整装式的多芯线的布线材料剥掉的长度不应超过 75mm,除非布线材料剥掉后导线绝 缘层的最小壁厚至少 1.5mm 。如果布线材料剥掉后导线mm,而且装在隔 离的金属外壳内,则剥掉的长度不限。 19.5 标有绿/黄双色导线只能接到接地端子上,不能接到端子上。 19.6 在正常使用中承受超过 7.5 ℃的绝缘导线,应用耐高温的绝缘材料。 应在 12 章的试验过程中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9.7 如果一个带有极性插头的空调器要与带标志(接地)的电源线连接,则作为空调器的一 个部件的灯座,其布线应使灯座的螺口与带接地标志的导线连接。单极的开关装置或过流 装置不应接到中性导线 各个部件,例如温控器、插头、灯座、开关等,应符合相应标准的安全要求。 如果部件上有运行特性标志,则空调器内使用的部件的条件应符合其标志内容。 电容器应标有额定电压(V)、额定频率(Hz)和额定电容(μ F),并有外部的金属箔接线端 子标识符号。 在没有温控器相应标准的情况下,应遵守附录 A 有关规定。 对必须符合其他规定的部件进行试验时,一般应按照有关规定单独进行试验。 部件按照其标志进行试验,样品数应按有关规定抽取。 对与电机绕组永久串联的电容器,要检查空调器在 1.1 倍额定电压和最小负载下运行 时,跨在电容器上的电压应不大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的 1.1 倍。 个别额定值没有标注的部件应在空调器运行条件下进行试验。样品数一般应根据有关 规定抽取。 注:如果需要提供额外的部件样品,则应与空调器一起提供,以简化试验程序。 装在空调器内的部件,应作为空调器的一部分进行本标准的所有试验。 符合相应的元件标准的有关元件不必保证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要求。 20.2 空调器不应装有: 接在软缆或软线中的开关; 万一空调器出故障,靠短路造成停电的装置。 20.3 电容器不应连接在热脱扣器的两个触点之间。 20.4 变压器应有短路保护,并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除安全变压器外)。安全变压器应有 短路保护器。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需要,则变压器应按相应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试验; 短路试验时,也应与变庄器输出接线端子连接的布线 电源连接及外部软缆和软线 不打算与固定布线永久连接的空调器,应用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或空调器耦合器 供电。 带有软线或软缆的空调器应包括工厂装配好的型号和额定值合适的插头。 空调器不应带有多于一根的供电软缆或软线。插头也不应配有多于一根的软缆或软 线。 注:额定电流不超过 16A 的空调器,其供电软线应装上插头。 如果空调器提供插座,插座的位置应使插头方便地插入。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21.2 软缆或软线的规格不应低于相应标准的普通厚橡胶保护套、软线或普通聚氯乙烯软 线。 Ⅰ类空调器使用的软缆或软线应有绿/黄双色芯线,它与空调器内部接地端子及插头的 接地触点(如果有的线 软缆或软线的额定横截面积不应小于表 6 规定值: 表 6 空调器的额定电流,A 额定横截面积,mm 2 ≤ 6 0.75 > 6 ~ 10 1 > 10 ~ 16 1.5 > 16 ~ 25 2.5 > 25 ~ 32 4 > 32 ~ 40 6 > 40 ~ 63 10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21.4 空调器应有软线固定装置,以减轻导线的应力(包括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的扭力)并 保护外套不受磨损软线应该使用绝缘材料或绝缘衬垫固定(否则,软缆或软线的绝缘失效, 就会使可触及的金属部件带电)。 可重新接线的、不可拆卸软线的固定装置的结构应使: ──软缆或软线不与软线固定装置的夹紧螺钉接触(如果这些螺钉是可触及或与可触 及的金属部件有电气上的连接)。 ──软缆或软线不用金属螺钉直接压在软缆或软线上夹紧。 可重新接线的、不可拆卸的软线的固定装置应便于更换软缆或软线。在更换软缆或软 线时,需转动的螺钉不应用来固定部件。 通过视检和下列试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空调器的软缆或软线,应接到接线端子上。如果有接线端子螺钉,应拧紧。软缆或软线 应不能塞入空调器内部以免损坏软缆或软线以及任何内部部件。软线用正常方法固定。 软缆或软线N 的拉力试验,每次试验 1S 。拉力施加在最不利的方向, 但不应使用暴发力。然后对软缆或软线min 。 除非空调器的设计只使用一种型号的软缆或软线 条规定的最小横 截面的规格最低的软缆或软线进行试验,然后对规定的最大横截面积的下一个较高规格的 软缆或软线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软缆或软线不应损坏。 试验后,软缆或软线mm,导线在接线端子处不应有明显的移动。 为测量纵向位移,试验开始前,在距离软线cm 处作一标记。 试验后,在软缆或软线受拉力作用的条件下,测出软缆或软线上标记相对于其固定装置 的位移。 21.5 进线入口 进线入口的设计应考虑到:当供电软线护套插入时不致损坏。一般可采用不易老化的 绝缘材料制成的套管并安装牢固。 入口套管应可靠固定,不用工具不能拆卸。 对于不可重新接线、不可拆卸的具有可分离外套的软缆或软线,其进线入口套管,可用 金属材料制成,但不能有棱边与毛刺,正常使用中不能摩擦软线,对于有金属进线入口的Ⅱ 类空调器,要求有一套管,但不用橡胶套管。 通过视检和人工试验确定是否合格。 21.6 空调器应留有装电源软缆或软线的足够空间,使其能顺利地通过和连接。罩盖尺寸应 合适,以免损坏导线或导线的绝缘层。 在安装罩盖前,应检查导线连接是否正确,布线是否合理。所有罩盖应给连接端子留有 通道,而且不用专门工具便可拆卸。 用 22.2 条规定的最大横截面积的导线来视检是否符合要求。 21.7 和固定布线永久连接的空调器,应有软缆入口、导管入口、分离器或压盖。 导管入口和分离器的设计与位置应使导线的引入不影响触电保护。爬电距离和电气间 隙不会降低到小于 25 章规定值。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22 外导线 空调器应装有用螺钉、螺母或类似装置进行连接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应固定牢固。 夹紧外导线的螺钉和螺母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它们不应用来固定任何部件,但在安装 电源引线时为使内导线固定不动,也可用它们来夹紧内导线 接线端子允许连接的导线 所示。 通过视检并配上规定的最小和最大横截面积的软缆或软线进行测量确定是否符合 22.1 条和 22.2 条的要求。 22.3 接线端子应固定牢固,在拧紧或放松夹紧装置时,接线端子不应松动,内部布线不受应 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降到小于 25 章规定的值。 用 22.2 条规定的最大横截面积的导线 次来视检是否合格(其作用的 扭力为 24.1 条规定的扭力的三分之二)。 注:接线端子可用两个螺钉固定,也可在凹槽内用一个螺钉固定,或用合适的方法 固定,以防止松动。 22.4 接线端子应有足够的接触压力,固紧金属表面间的导线,而又不致损伤导线 接线端子的设计应考虑到:导线不必特殊加工就能有效地进行连接,且当拧紧螺钉或 螺母时,导线 条的试验后,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 22.1 条和 22.5 条的要求。 注:“导线的特殊加工”是指多股线的焊接,电缆耳环的使用,孔眼的制作等,但是不包括 接线前为便于固定对多股线的整形扭弯。如果导线出现深的或尖锐的压痕,应视为损坏。 22.6 柱形端子应具有表 8 的尺寸。如果按 22.2 条规定的最小号导线在夹紧时,至少有两 整圈的螺纹啮合,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则柱形螺纹的长度可以减少。表 8 mm 导线 导线限制部件之间的最大间隙 0.5 接线 夹紧螺钉与导线线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导线 端子螺钉的螺纹长度。不应小于导线插孔的直径与接线端子螺纹实际长度之和。对于 螺钉,其螺纹长度不应小于导线插孔的直径和接线端子螺纹规定的最小长度之和。 带螺纹孔的接线端子部件和用螺钉将导线夹紧的接线端子部件,与带有镫形夹的接线 端子一样,可以是两个单独的部件。 接线端子螺纹的长度由螺纹先被导线插孔截断的地方量起。 夹紧螺钉与导线线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只适用于导线不能贯穿的接线 条规定的最大导线轻轻夹紧时,仍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至少有两整圈的螺 纹啮合、可以减少螺母的螺纹长度和螺钉长度外,螺钉端子和螺栓端子的最小尺寸应不小 于表 9 。 表 9 mm 导线 ① 导线限制部件之间的最大间隙 1.0 固定部件或螺帽内螺纹的最小长度 1.5 螺钉或螺栓螺纹的最小长度 4.0 注:①对于 BA 螺纹,此值可减小到 2.8 。 除非螺帽底部本身是圆弧形的。所有螺栓端子均需中间部件,如垫圈、夹紧板或防松 装置。如果螺钉头的直径不够大,不足以压住导线,则螺钉端子需用中间部件。 如果在螺钉头或螺母与导线之间使用中间部件,则螺钉或螺栓螺纹的最小长度应加上 中间部件的厚度。 将导线拧紧在位的部件,如果拧紧压力不传到这个部件上,该部件可用绝缘材料。通过 检视、测量, 如需要可用 22.8 条的试验来校核是否符合 22.6 条和 22.7 条的要求。对于标 称的螺纹直径及螺钉头直径与螺钉体直径之间的标称差值,可允许有 0.15mm 的负偏差。 注:如果所要求的尺寸有一个或几个大于规定的尺寸,只要偏离规定值不损害接线端子的功能,不必相 应增加尺寸。 22.8 如果柱形端子的螺纹长度、螺钉孔或螺母的螺纹长度或螺钉的螺纹长度小于所规定 的尺寸,或凸出的长度大于金属本身厚度的 80%,则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通过下述试验确 定: 螺钉接头应进行 24.1 条的试验,扭矩加到规定扭矩的 1.2 倍。试验后,接线端子不应损 坏。 然后按 22.2 条的规定夹紧导线N 无冲击的轴向拉力,历时 1min 。。 试验期间,接线 用于连接外部软缆或软线的接线端子之处,每根接线应靠近其相应的接线端子或具 有不同极性的接线端子及接地的端子上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22.10 接线端子应分布合理或加以保护,以保证安装时多股绞合的导线中有一根线脱离接 线端子,不会在带电部件和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发生意外连接的危险 通过视检和下述试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从具有 22.2 条规定的标称横截面积软导线mm 长的绝缘。伸出多股绞合 导线的一根线,而其余线全部插入接线端内并拧紧。 接到带电接线端子上的那根伸出导线,不应接触任何可触及的或与可触及的金属部件 连接的金属部件,或者接到接地端子上的那根伸出导线,不应接触到任何带电部件。 22.11 接线端子的螺钉,当旋松到最大限度时,不应接触到任何可触及的或与可触及的金 属部件相连接的金属部件。 在 22.2 条的试验期间,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23 接地装置 23.1 绝缘失效时,可能成为带电的可触及的金属部件,应永久地、可靠地接到空调器接地 端子上,或接到空调器进线装置的接地触点上。 接地端子和接地触点与中性接线端子不应有电气连接。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注: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部件,万一绝缘失效也不会使部件带电。 如果用与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连接的金属部件作为可触及的金属与带电部件的屏蔽, 则不是本标准所考虑的范围。 23.2 接地端子应符合 22 章的规定。 接地端子的夹紧装置应锁紧,不用工具就不能松动。 通过视检,人

  ·规范《GB5959.2-1998-电热设备的安全第二部分:对电弧炉设备的特殊要求》.pdf

  ·规范《GB5959.6-1987-电热设备的安全第六部分对工业微波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pdf

  ·规范《GB5959.7-1987-电热设备的安全第七部分对具有电子枪的电热设备的特殊要求》.pdf

  ·规范《GB5959.8-1989-电热设备的安全第八部分对电渣重熔炉的特殊要求》.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